薪水原則
1.公司只能支付員工最低水準薪水
不需要搶人的行業,開低薪就能徵到人,因此沒有開高薪的必要。
因應之道:去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
2.5大要素決定薪資
國家>產業>業界內競爭力>契約方式>努力
相同職業,以計程車為例,在英國、日本等國的計程車司機,薪水會比印度、越南的計程車司機還要來得高。
對於窮國人來說,想要高薪,前往薪水較高國家工作是個選項。(暫不討論生活成本,純論薪水。)
每個產業的市場和利潤不同,例如:電子產業薪水比出版業高。
以台積電和聯電來說,前者是半導體龍頭老大,薪水和分紅會比較高。(暫不討論工作壓力程度,純論薪水。)
相同工作,約聘僱或領時薪的工讀生,薪水通常會比正職來得低。
作者放在最後,但在很多公司,大家的努力差距幅度也不明顯。努力對於薪水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有人是把努力放在全勤上。
在Youtube頻道
窮奢極欲一部影片「
全台薪資最高的十種工作」提到高薪工作者需要的能力,通常具備
稀缺性,培養該項能力時間長、相關證照或資歷不易取得。
過去教育不會告訴我們求職者的是,當你的才能很普通,沒有特殊技能,每個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都像是複製貼上的時候,即不具備“稀缺性”,依市場供需法則而言,你只是物美價廉的商品,放在人才市場上讓老闆選品。
學歷到底有沒有用?
(需要人脈時,家世背景優越都能算是你的特色。)
以上薪水原則,更加證實選擇比努力重要,不清楚市場的遊戲規則,在錯誤的方向努力只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