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如螺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校像時鐘。
學校日常教學活動,如同時鐘指針運作。指針的每一步移動,都是鐘錶內部零件與零件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學校行政就像時鐘的機械裝置,緊密運轉著學校內外的各項活動,但外界無法目睹,只看到日常課程順利進行(也就是指針的移動)。
時鐘的每一個零件都不可或缺,螺絲雖小,但缺一不可,組合成一台功能完整的時鐘。完形心理學提到,「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換句話說,5個人的團隊,若分工良好、默契十足,就能夠發揮出超過5人團隊的績效。
不要認為自己只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小螺絲,要開始轉型觀念:我們每個人都是組織裡「最重要的小螺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學是教育系畢業,曾當過義務張老師,最後決定主修輔導。原本立志到偏鄉當熱血教師,卻誤打誤撞來到天龍國蛋黃區。在陪著太太創業的過程中,培養出對管理的興趣。教育理念是多元適性,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讓每位學生都能發掘並發揮120%的潛能。目前是雙寶爸,享受著這場關於教育、管理與生活的哲學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複雜的問題無法簡單解決。 教育的問題,永遠不會簡單,所以不存在簡單的解法。
今天再來談問題解決,因為解決問題就是行政工作的關鍵素養。 我認為,解決問題有五大原則。
我們如何看待「問題的產生」,會和「問題的解法」有高度正相關。
我心目中的團隊,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就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我認為團隊最重要是「分工合作」,因為實際上分工和合作是兩碼子事。
越是重要的議題,越應該要訴諸對話、討論來凝聚共識,而非單純只用投票。
複雜的問題無法簡單解決。 教育的問題,永遠不會簡單,所以不存在簡單的解法。
今天再來談問題解決,因為解決問題就是行政工作的關鍵素養。 我認為,解決問題有五大原則。
我們如何看待「問題的產生」,會和「問題的解法」有高度正相關。
我心目中的團隊,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就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我認為團隊最重要是「分工合作」,因為實際上分工和合作是兩碼子事。
越是重要的議題,越應該要訴諸對話、討論來凝聚共識,而非單純只用投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之前在社群平台看到一系列圖片,除了讓本咚感到些許幽默之外,也稍有體悟,跟大家做個小小分享: 首先,本咚的第一直覺當然是覺得:這是在開玩笑吧,每年都重要嗎?從小學一年級一路內卷到60歲??那是要人怎麼活?每一年都必須繃緊神經拚命嗎?這樣怎麼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就好像要拿螢光筆在課本上畫
Thumbnail
脈輪位於人體的不同部位,分別主掌我們生活中的不同面向,像管理部門一樣相互合作。本文介紹七個脈輪的功能和意義,以及如何透過自我檢測和療癒達到自我認知。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Thumbnail
  偶爾的下午時光,孩子們會在教室的角落區遊戲著,有時是培養建構能力的組裝積木;有時是促進邏輯的拼圖;有時是運用精細動作的串珠;有時是團體遊戲的桌遊,每一組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故事產生!這周孩子們搭建了可愛的積木,並述說、扮演著每個區域的功能,讓老師覺得非常有趣呢! 昱全:「嗯─列車要進站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前幾天,曾紀錄了和班長聊天時,他從一個高階主管的視角提供的觀點。 有些事情,其實我尚未經歷,又或者似乎在邏輯上可理解,實務上尚未能參透的他人之經驗總結,最後來寫一點相對更好接收的—— 當天,另一位同學在聊天時提到「我們現在之所以長成這樣,是過去所決定的。」這時,就有同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反過來
Thumbnail
她,是天生的風紀股長,無需動口,一秒,全班肅靜。 我們班的特色是吵鬧活潑,因此被科任老師提醒安靜一點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時候班裡的一群人就會說:「我們是上學期是秩序第一名!」 歷史老師:「你們是不是買通評分的老師?」 公民老師:「假的吧。」 班導:「我管得好。」(同
Thumbnail
不知道正在當幼教老師的各位,會不會也遇到這樣的事情呢? 關於時間管控 最近我正經歷一種 在工作狀態中 保持最低限度的自我即可 所以每天都是在想著我只要盡力的做到我能做到的 就是一件值得讚許的事情了! 不過 時間管理這件事情 不論是在上一份或是這一份 其實都是一項大挑戰。
Thumbnail
我任教的學校是高職商業類科,除了資料處理科之外,大多數班級都是女學生多於男學生,導師班上有小團體,是司空見慣的事,只要不影響到班級事務運作,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有些小女生的心眼小,就會踩到我的界線,記得有次帶高一國貿班,有7、8個女孩自成一個團體,不僅排外,氣焰也相高張,推選班級幹部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之前在社群平台看到一系列圖片,除了讓本咚感到些許幽默之外,也稍有體悟,跟大家做個小小分享: 首先,本咚的第一直覺當然是覺得:這是在開玩笑吧,每年都重要嗎?從小學一年級一路內卷到60歲??那是要人怎麼活?每一年都必須繃緊神經拚命嗎?這樣怎麼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就好像要拿螢光筆在課本上畫
Thumbnail
脈輪位於人體的不同部位,分別主掌我們生活中的不同面向,像管理部門一樣相互合作。本文介紹七個脈輪的功能和意義,以及如何透過自我檢測和療癒達到自我認知。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Thumbnail
  偶爾的下午時光,孩子們會在教室的角落區遊戲著,有時是培養建構能力的組裝積木;有時是促進邏輯的拼圖;有時是運用精細動作的串珠;有時是團體遊戲的桌遊,每一組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故事產生!這周孩子們搭建了可愛的積木,並述說、扮演著每個區域的功能,讓老師覺得非常有趣呢! 昱全:「嗯─列車要進站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前幾天,曾紀錄了和班長聊天時,他從一個高階主管的視角提供的觀點。 有些事情,其實我尚未經歷,又或者似乎在邏輯上可理解,實務上尚未能參透的他人之經驗總結,最後來寫一點相對更好接收的—— 當天,另一位同學在聊天時提到「我們現在之所以長成這樣,是過去所決定的。」這時,就有同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反過來
Thumbnail
她,是天生的風紀股長,無需動口,一秒,全班肅靜。 我們班的特色是吵鬧活潑,因此被科任老師提醒安靜一點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時候班裡的一群人就會說:「我們是上學期是秩序第一名!」 歷史老師:「你們是不是買通評分的老師?」 公民老師:「假的吧。」 班導:「我管得好。」(同
Thumbnail
不知道正在當幼教老師的各位,會不會也遇到這樣的事情呢? 關於時間管控 最近我正經歷一種 在工作狀態中 保持最低限度的自我即可 所以每天都是在想著我只要盡力的做到我能做到的 就是一件值得讚許的事情了! 不過 時間管理這件事情 不論是在上一份或是這一份 其實都是一項大挑戰。
Thumbnail
我任教的學校是高職商業類科,除了資料處理科之外,大多數班級都是女學生多於男學生,導師班上有小團體,是司空見慣的事,只要不影響到班級事務運作,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有些小女生的心眼小,就會踩到我的界線,記得有次帶高一國貿班,有7、8個女孩自成一個團體,不僅排外,氣焰也相高張,推選班級幹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