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待辦清單是不是總是記下來一大堆事情,卻始終都沒有開始執行,到後來事情累積到完全不想再多看一眼的地步呢?
試試用時間塊來解決你的拖延症吧!
時間塊是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就是宇面的意思,將時間分成多個塊;每個塊都分配給一個或多個特定的任務,並旦只做這些特定的任務。
也就是說,你不再使用一個開放式的待辦清單,而是在每天開始之前,制定一個具體的時間表,明確地安排你在什麼時段要做什麼事情。
這麼一個安排任務時間的小動作,卻能大大提升我們的效率,也有許多名人都會使用這個方法。
時間塊是由是由正向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哈伊 • 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於1975 年提出的,他在他的著作 《心流》 中描述了這種方法。
他認為,當人們全神賈注地投入一項活動時,就會產生一種渾然忘我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心流。心流可以帶來高度的滿足、創造力和幸福感。而要達到心流狀態,就需要有明確且具挑戰性的目標、適度且可調整的難度、即時且清晰的回饋、以及對環境與動作有主控感。
微軟的創始人,他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時間分成 15分鐘的塊,並且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日程安排。
特斯拉和 SpaceX 的創始人兼 CEO,他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時間分成 5 分鐘的塊,並且在不同的項目和公司之間切換。
為事件安排執行時間,可以讓你知道在這個時間點你應該做什麼,就算可能做不完,至少有推進進度;除此之外,還能有效地提升我們的效率,就像在考前、或是在作業截止日期前,都能爆發出驚人的生產力,雖然自己設定截止時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不過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以前我在用待辦清單的時候,花最多時間的就是在反覆調整做事的順序、或者 是為事情標上優先級,結果最後有五個最優先的任務,那難道我還要排個「最 最優先小「最最最優先」嗎?
我們常花太多時間去排序任務,這個是待辦清單的缺點之一;當我們將任務安排到行事曆上後,就能清楚看到每件事的執行時間,並且停止調整順序與優先級,按表操課。
假如是待辦清單,你沒辦法知道每個任務所佔的時間,以及安排的合理性;不過一旦你把任務以時間塊視覺化的方式放到行事曆上,你就會知道你這件事大概佔了多久、還剩多久時間可以安排其他任務,這樣也會讓你在執行上更為心安,不會想說我一天要做十件任務,結果什麼都沒做。
以我為例,我之前使用過 Google 日曆,但他的任務管理功能 (Google task) 實在太陽春了,導致當任務一多就很難進行安排;這邊推薦兩個根據 GTD 方法所設計的時間管理軟體:
第一個是 Tick tick,另一個則是我現在用的 Akifow,它們都是按照 GTD 與時間塊的理念去設計的,所以你可以非常容易地將任務安排到行事曆上,有非常多好用的時間管理App,你也可以選擇你喜歡的 APP 來使用。
我通常會在在每天開始之前,或者前一天結束之後,根據任務清單和優先級來把任務安排到行事曆上,安排的時候可以預估一下這件事情需要耗時多久。
在安排時,也不要排得滿滿的,除了會給自己過大的壓力外,一天結束看到自己有許多末完成的任務,也容易感到沮喪。
所以我們安排的時候,可以安排的較為鬆散,多留一些空白時間。
前面提到要把時間排的鬆散一點,也是方便我們能夠確實執行。
在執行的過程中,不要被其他因素,比如說通知、信件所干擾,我們就專注執行時間塊的任務就好了,除非是非常緊急且重要的事,否則就將那些瑣事安排到空白時間中。
初期安排時間塊時,可能會發生高估自己能力的狀況,不過也沒有關係,執行完後如果超時,再調整後面的任務執行時間即可,畢竟時間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我們「開始執行」,而不是一定要在時間內執行完。
沒有行動,再多的規劃都是徒勞
許多人會參考名人的時間塊安排方法,比如說比爾蓋茲的 15 分鐘,又或者是馬斯克的 5 分鐘,我只想說: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學習他們。
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他們成功後的結果。有沒有可能馬斯克是做了十年的時間管理練習,才練就用 5 分鐘來分割時間塊的功力
如果是不熟悉時間管理的人,不要這麼逼自己,先從一小時、半小時開始吧!等熟練了之後,再慢慢分得更細,除非是很簡單的任務,不然我通常都是以一~兩小時為單位,這樣的時間比較充裕,也比較不會有壓力。
看完了時間塊的操作方法,你有沒有躍躍欲試了呢? 從明天開始,試試看用時問塊來安排你的任務吧!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幫我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