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到的書,其實是昨天黑貓老師的書裡(相關心得請見此)有推薦創作者可以找來看看,因此雖然我不是阿滴粉也沒在看他的影片,但基於好奇還是找來看,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做協談志工時,其實也不時會接到擁有憂鬱症的個案打來,又或著在病情中一心想死的個案,所以抱持著想更了解憂鬱症的想法而找來讀讀看。
原先只是隨口說說想紀錄一下在讀這本書過程的想法,結果不小心又寫太多變成一篇文章,因此就以文章的方式呈現。
整體來說整本書就是阿滴自己的憂鬱症治癒史(他有另外出一隻相關的影片談論憂鬱症,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至他的頻道觀看,觀看網址),更從他小時候開始一路描述到成為全職Youtuber,這邊讓我很意外的是阿滴家境也不是說非常好(或許之前看他從小去新加坡讀書帶給我的錯誤印象吧?),也造就後來他會拼命想賺錢讓家人過好日子的想法。
當中有一段他開始生病的觸發點來自於他成為百萬Youtuber後,他為了讓自己頻道成長、點閱率更高,後來開了阿滴日常的副頻道,結果日更的壓力以及生活和工作慢慢牽扯在一起,使他的壓力日增而加重病情。
這段我想應該滿多創作者都會有感的;「當生活的一切都數據化,我的心理健康也開始失衡,每天看著這些數據分析,觀看次數、觀看時數、獲利最高影片——用這些數字來評估我這個人的價值,以及我在做這件事的價值。」
當所有經濟來源都放在同個籃子裡(就像是成為全職創作者),很難不特別看重這些點閱率(如果是作者就像是會對銷量特別在乎),畢竟是自己唯一的經濟來源,因此心態很容易就會改變跟扭曲,當事情不如預期、付出無法得到相同的回報,心理就會崩潰。
難怪很多創作者都鼓勵千萬不要輕易全職以及分散風險的重要性,多經營一些副業跟開發收入來源,才不會在唯一一個成就感來源上過度鑽牛角尖,當遇到挫折時就會感到毀滅性的衝擊。
這邊補充之前聽阿滴跟志祺上百靈果的Podcast時,Ken的結論,我覺得說得非常好。(網址請點)
現在Youtuber也算是公眾人物,過去看到很多演藝圈的藝人都曝光自己有憂鬱症,就是生活的一切都得公開在鎂光燈下,一旦出一點小事件就會遭遇龐大的負面言論攻擊,難怪就連阿滴這種乍看之下積極樂觀向上的Youtuber也承受不住。
同時想補充書內阿滴不斷提到自己想死的念頭,其實並沒有人會真的想自殺,而是因為太痛苦了,想要解決的是那種痛苦,有關這段我大推公視的節目〈「自殺到底想殺死什麼?」〉,另外補充我當時看完這集影片後的筆記(連結網址)。
另外分享兩個和創作者壓力有關的影片:人總是生病了才懂得休息以及百萬訂閱Youtuber志祺七七談心累的時刻。
最後,在搜尋這本書的心得時,最常看到的是有讀者回饋很多人是沒有暫停鍵可以按的,因為經濟壓力又或者沒有家人支持,而不得不逼著往前走,每每看到這裡我也很認同,許多病友不是不想好,是環境讓他們很難真正處理這個疾病,尤其我國國人雖然這幾年對憂鬱症有更多認識,可是很多老一輩的觀念還是覺得這個疾病很丟臉。
雖然這本書講述的很粗淺,但是也是輕鬆好讀的一本書,雖然沒有將憂鬱症講得很清楚(我自己覺得太淺),不過如果是對憂鬱症感到好奇、想要稍稍了解的讀者們還是可以找來看看,也可以透過當中阿滴自身發生過的症狀來確認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
書籍尾聲的QA請來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分享「憂鬱症有可能真正好起來嗎?」以及諮商師談論「選擇諮商會經歷什麼樣的過程」等篇章是我覺得最好看的部分,當然阿滴父母現身說法講述自己陪伴憂鬱症孩子的日子,我想對擁有這樣遭遇的家長會更有同理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