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外來語=語言消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俄語曾經是一個與西歐的語言關係很遠的語言。然而,實際上,當今的俄語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語,尤其是英語。越是年輕的世代,越喜歡使用這些從英語輸入、然後俄語化的字詞。比方說,現金在俄語裡曾經有一個字:

наличка(出於方便,用漢字標記聲音的話就是"拿哩吃咖")

但現在的俄國年輕人喜歡說什麼呢?

кэш(不用懷疑,聲音就是英語"Cash")。

這樣的變化,甚至導致有些俄國人抗議,現在的年輕人講著一堆他們聽也聽不懂的話,這樣下去,「俄語就要消失了!」

這個現象凸顯了一個全球化下的語言存亡衝突。我們都知道,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工具。那麼隨著不同文化交流越來越緊密,當然會有許多外來字進入語言之中。這個變化可說是自然而然、擋也檔不住的。但另一方面,還是會有人不習慣這樣的變化,想要「捍衛」語言的純淨性。那麼,語言究竟會不會因為這樣的變化而毀滅呢?

我認為這要看狀況。像是俄語這樣強大的語言,大概是沒什麼存亡危機。確實俄語會變化,但這些變化我覺得有很大的概率會「俄羅斯化」,內化成語言的一部份。當然語言還是會改變,但即使沒有這些外來因素,語言還是會自己改變。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麼「自古以來永遠不變」的語言。即使是自豪有三千年使用歷史的中文,真要細究起來,難道我們可以不經過另外學習,就聽懂、看懂每個不同時代的中文嗎?怎麼可能。(何況現代中文那也是很新的語言)

大量吸收外來語、但還是保持獨立特色的語言比比皆是。我們有一個鄰居那可算是十分代表性了:日本。日語裡面來自中文的、來自歐美語言的外來語,多如繁星,那日語消失了嗎?也沒有啊。日語依然一個很有個性的語言。

這樣說起來,好像就能說語言決不會因為吸收外部元素而消亡囉?其實我覺得也未必如此。我們看看上述的例子:俄語、中文、日語,他們在各自的區域那都是一方之霸,享有大量的政治、社會、文化、經濟資源。但反過來說,一些小的、正在消亡的語言,或許真有可能因大量外來文法、單字滲透而逐漸消亡也說不定。(更何況還有政治、社會上可能處於不利於發展的處境)。因此我是認為很難一概而論的。討論外來語的影響還是要把他們放回各自的語言使用脈絡來看才行。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4LB1hEK8HNSL5XFzV4BySxTz8xvk1HiWo1CVVPpqZmNKS9jGPruNh1DUrKPfJgg1l&id=100082884805027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後,台灣有很多人開始對這兩個國家的狀況產生了好奇心,這從近年關於俄烏的書籍在台大量翻譯出版可以看的出來。相信一定有不少人也因此產生學俄語的興趣。不過,俄語在台灣向來以難度之名。到底俄語難在哪裡呢?在俄語中掙扎一年多的我來向大家說說自己的意見。 一、其實不太難的字母 說起俄語
  學語言應該要多聽多看,這應該是許多語言學習者都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不過,究竟我們應該多聽什麼、多看什麼、才能更有效地學習語言呢?只是單純地聽、看,真的對學語言有助益嗎?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只是單純心不在焉地聽、看,也多少能增進對語言的熟悉度。畢竟語言這門技術,熟悉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不知道標題所說的事情,大家有沒有經歷過?我自己有過好幾次這樣的經驗。上一次體驗到這件事情就是最近一個月。由於近來沉迷於學習義大利語,練了一年的俄語拋荒了。但是,當我苦著臉跟我的俄羅斯語言交換夥伴說的時候,她說:「你的俄語好像莫名其妙地還變好了。」這不是假話,因為我自己也覺得那一天俄語講得居然比以前還
最近跟一些不同的朋友聊過以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語言學習裡,從B2到C1是一個很大很深的分水嶺。剛開始我不以為意,因為同樣的話我在B1-B2的時候也聽過。但直到最近,才越來越覺得這很可能是事實。C1要掌握的能力與B2有很大的差距。不只是在各方面的議題都要有比B2更加出色的掌握能力,C1可能更重視
先前曾經說過,在學語言的時候說話像不像母語人士並非重點。但我經常自己反思這個問題,覺得要說口音也並非不重要的事情。想了很久以後,自己試著做了一個假設,口音與其說是語言能力的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政治問題。 我想還是先再交代一下為何口音在語言能力上不是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語言的第一功能是溝通。在發音能達到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4LB1hEK8HNSL5XFzV4BySxTz8xvk1HiWo1CVVPpqZmNKS9jGPruNh1DUrKPfJgg1l&id=100082884805027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後,台灣有很多人開始對這兩個國家的狀況產生了好奇心,這從近年關於俄烏的書籍在台大量翻譯出版可以看的出來。相信一定有不少人也因此產生學俄語的興趣。不過,俄語在台灣向來以難度之名。到底俄語難在哪裡呢?在俄語中掙扎一年多的我來向大家說說自己的意見。 一、其實不太難的字母 說起俄語
  學語言應該要多聽多看,這應該是許多語言學習者都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不過,究竟我們應該多聽什麼、多看什麼、才能更有效地學習語言呢?只是單純地聽、看,真的對學語言有助益嗎?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只是單純心不在焉地聽、看,也多少能增進對語言的熟悉度。畢竟語言這門技術,熟悉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不知道標題所說的事情,大家有沒有經歷過?我自己有過好幾次這樣的經驗。上一次體驗到這件事情就是最近一個月。由於近來沉迷於學習義大利語,練了一年的俄語拋荒了。但是,當我苦著臉跟我的俄羅斯語言交換夥伴說的時候,她說:「你的俄語好像莫名其妙地還變好了。」這不是假話,因為我自己也覺得那一天俄語講得居然比以前還
最近跟一些不同的朋友聊過以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語言學習裡,從B2到C1是一個很大很深的分水嶺。剛開始我不以為意,因為同樣的話我在B1-B2的時候也聽過。但直到最近,才越來越覺得這很可能是事實。C1要掌握的能力與B2有很大的差距。不只是在各方面的議題都要有比B2更加出色的掌握能力,C1可能更重視
先前曾經說過,在學語言的時候說話像不像母語人士並非重點。但我經常自己反思這個問題,覺得要說口音也並非不重要的事情。想了很久以後,自己試著做了一個假設,口音與其說是語言能力的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政治問題。 我想還是先再交代一下為何口音在語言能力上不是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語言的第一功能是溝通。在發音能達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很喜歡聽俄語翻唱的日文歌曲。 曲調是日本的曲調, 但歌詞是俄語改編, 聽起來有一種溫柔的俄羅斯的感覺。 從大學三年級接觸俄語到現在也有十年了, 雖然都是很零散的學, 但生活中也都能注意到, 有些概念,發音,都來自俄語。 日本文化是我學習各種世界文化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身為熱愛學習新語言的我,因為口吃這件事情也苦惱不久。記得剛去日本念語言學校的時候,因為口吃時常發表前很緊張,怕「口吃」這個缺陷被大家發現。而越緊張越想表現好的結果可想而知,就是會讓口吃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加上以前咬字有點口齒不清伴隨著大舌頭,因為我念的語言學校班級是升學班身邊的同學大多是中國人,那時候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交流,不過還有一點一直被爭論不休,那就是口音。 一樣都說英文,但全世界都有各種口音,因為英語大多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但若是日語,爭論口音之前我想先介紹 日本的方言 日本各州各地區的方言據說可以分類成16種,以最常見的關東腔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日語....
大家是否有感覺到,日本人感覺說英文很奇怪呢(我沒有說不好喔),所以呢,我今天來講解這件事。 原因:首先日本人對於外語來說,是用自己國家的語言拼出來的東西,並不是別的語言,所以呢,都是用50音那些拼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感覺日本人說話會感覺比較怪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文沒有捲舌這件事,所以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如今,我們日常所使用的大多數語言,中文、英文、日文......,這些稱為自然語,也就是並非任何人有意設計,而是隨著發展自然形成如今的樣貌。 以此來看,我這幾篇在數落一些語詞的用法,無疑是毫無意義的行為,是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很喜歡聽俄語翻唱的日文歌曲。 曲調是日本的曲調, 但歌詞是俄語改編, 聽起來有一種溫柔的俄羅斯的感覺。 從大學三年級接觸俄語到現在也有十年了, 雖然都是很零散的學, 但生活中也都能注意到, 有些概念,發音,都來自俄語。 日本文化是我學習各種世界文化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身為熱愛學習新語言的我,因為口吃這件事情也苦惱不久。記得剛去日本念語言學校的時候,因為口吃時常發表前很緊張,怕「口吃」這個缺陷被大家發現。而越緊張越想表現好的結果可想而知,就是會讓口吃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加上以前咬字有點口齒不清伴隨著大舌頭,因為我念的語言學校班級是升學班身邊的同學大多是中國人,那時候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交流,不過還有一點一直被爭論不休,那就是口音。 一樣都說英文,但全世界都有各種口音,因為英語大多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但若是日語,爭論口音之前我想先介紹 日本的方言 日本各州各地區的方言據說可以分類成16種,以最常見的關東腔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日語....
大家是否有感覺到,日本人感覺說英文很奇怪呢(我沒有說不好喔),所以呢,我今天來講解這件事。 原因:首先日本人對於外語來說,是用自己國家的語言拼出來的東西,並不是別的語言,所以呢,都是用50音那些拼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感覺日本人說話會感覺比較怪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文沒有捲舌這件事,所以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如今,我們日常所使用的大多數語言,中文、英文、日文......,這些稱為自然語,也就是並非任何人有意設計,而是隨著發展自然形成如今的樣貌。 以此來看,我這幾篇在數落一些語詞的用法,無疑是毫無意義的行為,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