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後筆記│《不再安靜辭職》

「工作問題,一律建議離職」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在各大論壇工作版留言區都看過。應該也不少人聽說或甚至親身體驗過「離職治百病」的真理,以前工作時的各種身心靈毛病,一離職就都通體舒暢了。然而,離職後的下一步呢?轉職之後真的就海闊天空了嗎?還是下一段工作努力一陣子後,「好想離職喔~」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呢? 

本書作者佐野創太長期研究「退職學」,發現「轉職順利」,跟「轉職之後也順利」的差異:若總將「離職」視為目的,那便容易陷入「好想離職的循環」;但若能好好面對自己的「肺腑之言」(可理解為自己的真心話、內心的真實情緒)再進行轉職,那就有機會成為「轉職後也順利」的人,而他們通常也會變得更喜歡自己。 

作者認為,要開啟轉職之旅,起點始於面對自己的真實心聲。他提出思考整理的3大步驟,協助大家琢磨自己的真心話,迎接更順遂的轉職人生,分別為:離職開悟筆記、人際關係分類筆記、寫給明天的信。 

離職開悟筆記:誠實面對負面情緒,在清理不滿的過程中,挖掘藏在背後真正的工作意義

在轉職前,先將淤積於心中的瘴癘之氣一掃而空,才能迎接新的開始。作者建議,請提起筆,把自己的想法放在第一位,將對於前公司的不滿好好寫下,從吐露負面心聲做起。唯當不滿傾吐後,你才能釐清自己的情緒狀態,發掘書寫下來的客觀論點背後,隱藏著的主觀及感性想法。動筆寫「離職開悟筆記」有4個關鍵:

  1. 想寫什麼都可以,因為這是專屬於你的心靈垃圾桶。
  2. 正、負面情緒都有其價值,無須壓抑。
  3. 在你的筆記中,你就是老大,怪罪他人也無妨,要跳脫「自責思考」的慣性,重點是不要對自己說謊。
  4. 獨處有其必要,才能好好琢磨肺腑之言。

作者也提供書寫「離職開悟筆記」的5個順序:

  1. 寫出讓自己鬱悶、焦躁不安之人的言行,以及在職場發生的事。
  2. 寫出自己在過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3. 寫出自己為何對那些言行或場合感到鬱悶、煩躁的理由(請將正確性或客觀性放到一旁,以自己的想法為主)。
  4. 回想過去是否遇過類似的言行或場景,並寫下來。
  5. 思考第1點和第4點之間的共通處:「你是否在傷害/忽略/蔑視自己珍視的○○○?」 

人際關係分類筆記:將人脈分成「連結」、「阻礙」、「不過問」,找出友善/有毒關係以採取因應對策

作者將人際關係網絡分成3大類別,協助你提煉出容易讓自己情感產生劇烈波動的關係:

  1. 連結:能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2. 阻礙:因為義理、恩情、利害關係,阻擾你表達真實心聲、使你好想斷絕往來的關係。
  3. 不過問:不會使你情感受到牽動的人。

為協助大家好好辨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特性,作者也提供4個辨別重點:

  1. 持續幫助你往未來邁進的是「連結」;把你拖回過去,現在又試圖阻止你的是「阻礙」。
  2. 引發你真實心聲和「喜歡」情感的是「連結」;激發你罪惡感、恩情義理的是「阻礙」。
  3. 在你接受挑戰失敗、狀態不好時也願意聲援你的是「連結」;只願意在你成功、順遂時與你交好的是「阻礙」。
  4. 從自我感覺出發,若你覺得「這個人我喜歡」,那便是「連結」;若你覺得「討厭」、「雖然不喜歡,但是……」就是「阻礙」。 

但作者也提醒,分類有時隨著時間推移,某些你以前覺得是「連結」的人,可能後來會發現是「阻礙」,反之亦然。因此留下將來和解的餘地很重要,畢竟人心會改變。另外,比起自我的「市場價值」,更應該提升自我的「人類價值」。作者云,離職後的評價,是比市場價值更真實的評價。當人離開組織,剝除一切頭銜,如何讓其他人在未來,仍因為你是你,而想與你共事,才是真實自我的顯現。 

寫給明天的信:試想在公司的最後一日,寫封信給「連結」與「阻礙」之人,結合「可表達的肺腑之言」與「對方的心情」,化為轉職面試時的魅力養分

假如今天是最後一天上班,你想對被你歸類在「連結」及「阻礙」的人們說什麼呢?作者認為,書信是你的真實心聲,有助於將隱藏在心底的真心話,轉換為在職場、面試時表達出來的話語。寫信過程不僅可以沉澱思緒,消化過後的情緒,將轉化為「對前公司同事心存感激的經驗」或「克服困難的體驗」,而這些都將成為面試時的助力。 

作者提醒,寫信時有3個訣竅:

  1. 寫下未來展望和想繼續保持連結的意願。
  2. 不需要一次就寫完。寫信的目的是為擦亮蒙灰的真心話,並試圖將之昇華為能在職場傳達的言語。
  3. 不交出去也無妨,尤其是那些被歸類為「阻礙」的人。寫信給這類人的用意是,通常只要寫信給曾有心結之人,能有助將憤恨從內心分離。此外,面對言辭犀利的面試官,也更能夠沉著以對。 

面對真實的內心不容易,但唯有搞清楚它,才能跳脫「好想離職」的循環

本書透過3種筆記,試圖協助大家在書寫過程中,一步步拂去蒙在心頭上各種名為「應該」的灰絮,讓真實的主觀我與情緒顯露。最近嘗試職涯諮商,得到的結論也是大如巨人的理性,阻擋了我小如扭蛋公仔的感性,使我在職涯選擇上,總是以許多外在考量為主,而逐漸走入十里雲霧中,在多段職涯中迷惘。「工作是能力、興趣與價值觀的交集,」諮商師溫柔道,「你的理性長成了一棵大樹,但感性快枯死了。讓我們來為你的感性小花澆點水。」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想到諮商師的這段話,也是我當前最重要的功課。否則身陷「好想離職」的輪迴,苦海無涯,唯有回望內心,才能找到上岸的解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