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慣例│沒有不可改變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進入每一個辦公環境開始,總有許多條條框框的規矩要遵守,以確保工作環境的正常運作,還有些摸不見看不著的不成文慣例,拘束著此空間中的人際關係,前者的優化是修正改善,後者則是打破重塑。

當我們步入職場的那一刻開始,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不同的辦公環境,工作性質或許南轅北轍,業務也不盡相同,但在所處的那一個工作環境裡,小至庶務用品的管理,大至上下層級間的職場倫理,都有其清楚且明確的工作規範或守則需要共同遵守。

為了提升辦公空間的環境品質、增加辦公效率、降低維運成本及追求職權分工合理性,隨著政府政策(如節能減碳、兩性平權)、健康意識提升、科技產品運用或組織調整...等因素,就需要藉由內部控制的檢討機制予以修正調整,進行整體性的改善。

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面臨到一些不成文的「慣例」,當有後進者好奇詢問前輩這些慣例是怎麼來的,經常得到的回答卻是:「我也不知道,我當初進來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以前的人怎麼說,就跟著做,一直以來都這樣。」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但確確實實地拘束著你我的職場行為,久而久之,每進到新環境的人大概會在心裡要求自己要「入境隨俗」,先學會適應融入。

菜鳥/新人第一要務是先適應及融入,當熟悉以後,如果還有心,再來想著怎麼打破。沒有什麼是不能被改變的,需要的只是個契機。

最近聽到一個事例,事情發生的背景是這樣的,那個單位裡的主管因為有了更好的職涯發展機會,近期內將陞遷到其他地方,按照以往的習慣,會有專人調查全部同仁共同聚餐歡送的意願,如同一場例行公事,公式化的儀式全了相互間的人情也迎向彼此更好的未來。

但事就這麼來了,與以往不同的是,有一部分的人先邀該主管前去聚餐,事後未被告知的同仁知情後覺得氣憤,認為為何不依慣例辦理,因而生出了被排擠或是被忽視的感覺,就這樣沉浸在被情緒影響的心理狀態。

有情緒正常,但即便知道了建議收拾情緒,相處時非必要也不必說破,為彼此留下轉圜空間。

相信在大多數的職場上,這樣的事司空見慣,無非就由集體行為轉為小團體模式,也傳遞出分群的開始。所謂以往的慣例,就是一個等待被推翻的默契或習慣。

職場的生態無時不刻都在變化著,人的組成在變、人的關係改變、人的想法在變、組織文化也在變,那慣例又憑什麼不能改變。

總的來說,作法上並沒有對錯問題,看事的角度不同而已。正向看待,這是個契機用以打破過去約定俗成的習慣,正好藉此重新塑造新的相處模式,不必硬性約束。負向看待,則突顯出格局問題,在埋怨中打轉,並不會讓事情回到原點。

當你越在意那就凸顯了他們在你的心中越重要,重要到足以影響你上班及下班後的心情,我就問這樣值得嗎?我們有更重要的事值得去關注,去付出,別將寶貴的時間資源浪費在這種事情上。

遇事有靜氣,心態平和的看待人事物的變化,重新找定自己的定位,盡快適應新環境。


avatar-img
14會員
55內容數
我看過、我得到、我成長,書路漫漫,求一隅清境天地,風展篇章助我明堂。閱讀,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一說是靈性昇華,另功利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任說,開卷有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T'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有人被淘汰,而接手的人繼續向前奔跑,直到他也被無情拋棄。你的悲傷,就只是你的悲傷,人與人的喜樂並不相通,從來如此。
說得一口漂亮話,圓得一團麻煩事,換得滿場開懷人。 「人」才是問題的核心,人處理好了,事也差不多了。
語言的傳遞很有趣,我們經常可以發現白紙黑字寫成的文字都可以被理解成許多的意思,那麼當我們用口述的方式來傳遞訊息時,接受訊息的人會不會理解的並不完全相同。
唱的好不好聽不重要,能在眾人面前開口獻唱,就是一種勇氣的展現,就是願意放開矜持與大家交流親近的舉動。
當面的10句話的表揚比不過來自背後的一句批評;被人前指正的不舒服卻易因旁人轉述的認可而消融與感動。
這句看似對他人關心的話,或許會讓你踩雷而不自知.... 在很多場合裡,除了關心天氣好不好,吃飽了沒,稱讚對方用什麼方法讓自己變年輕之外,是不是有時候會順口問一句: 「你最近都在做些什麼?」用以表示我們對對方近況的關心之意。但是,或許這句話放在工作場合上就不是那麼合適了.....
當有人被淘汰,而接手的人繼續向前奔跑,直到他也被無情拋棄。你的悲傷,就只是你的悲傷,人與人的喜樂並不相通,從來如此。
說得一口漂亮話,圓得一團麻煩事,換得滿場開懷人。 「人」才是問題的核心,人處理好了,事也差不多了。
語言的傳遞很有趣,我們經常可以發現白紙黑字寫成的文字都可以被理解成許多的意思,那麼當我們用口述的方式來傳遞訊息時,接受訊息的人會不會理解的並不完全相同。
唱的好不好聽不重要,能在眾人面前開口獻唱,就是一種勇氣的展現,就是願意放開矜持與大家交流親近的舉動。
當面的10句話的表揚比不過來自背後的一句批評;被人前指正的不舒服卻易因旁人轉述的認可而消融與感動。
這句看似對他人關心的話,或許會讓你踩雷而不自知.... 在很多場合裡,除了關心天氣好不好,吃飽了沒,稱讚對方用什麼方法讓自己變年輕之外,是不是有時候會順口問一句: 「你最近都在做些什麼?」用以表示我們對對方近況的關心之意。但是,或許這句話放在工作場合上就不是那麼合適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群體關係是舒服怡然、有趣幽默、穩定熟悉時,我就會漸漸卸下防禦姿勢、活潑起來。在那一瞬間,我的大腦已判定這裡是安全無虞、能讓我卸下心房、徜徉其中的地方。 很難想像以前午餐都跑去超商,自閉坐在最角落的座位,拿著一顆飯糰與一杯拿鐵隨便果腹的我,現在...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同事,無論是做事還是處理問題,都偏好依照公司既定規定來執行,當公司沒有規定時就是混亂的開始。這樣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看似安全,甚至是高效輕鬆作業的做法,但長期下來對於個人績效、人際關係、職涯發展等方面,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Thumbnail
  場合形塑了一種氛圍,氛圍中的許多展現都與我們日常中會做出的行為截然不同。不僅僅是在那些明確的典禮、儀式、宴會。辦公室也是一個場合、大街上也是一個場合。下屬服從上司不合理的指令、行人在義交的催促下在斑馬線上奔跑。你心中知道不需要這麼做,但你讓身體成為命令的容器,推託掉為自己每一刻行為做決定的責任。
Thumbnail
在臺灣職場文化中,人情兩字被認為有利又有弊。瞭解如何適度處理人情不但可以改善工作關係,也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公平性。這篇文章透過真實案例探討了這個複雜且令人糾結的話題。閱讀本文,你能更清楚理解如何在職場上取得平衡,並運用專業判斷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無論你是社會新鮮人還是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老手,都會對某些同事感到不滿。透過換框法,可以改變觀點,調整心態,讓你以更快樂的心情工作。
Thumbnail
組織中的決策和文化形成與組織習慣密切相關。作者Charles Duhigg指出,慣例不僅塑造組織,也指導著組織的發展方向。在慣例不佳時,危機可能成為改革的契機,然而更重要的是領導者需要主動創造改變的動力。組織習慣的變革需要全員共同努力,每個人的參與都對組織習慣的改變起著重要作用。
在公司/社會裡,想要改變他人做認知上的改變跟覺悟真的不太可能,即使像傳道師苦苦相勸也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人覺得很煩很嘮叨。大部分的人出社會一陣子後,人生觀跟做事方式都逐漸定型,很難再改。我個人認為,人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任他人說破嘴也沒用。
Thumbnail
在職場上,飯局是不可避免的社交活動。除了吃喝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與長官和同事相處。如果你能掌握一些職場飯局的潛規則與技巧,就能在飯局上表現得更加得體,給長官和同事留下好印象。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一些職場飯局的潛規則和技巧,幫助您在職場社交場閤中更加得心應手。
Thumbnail
進入新的職場環境確實可能讓人感到緊張,甚至這樣的未知成為很多人不敢輕易離開舊環境的主要阻力。但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學習和成長,尤其當意識到原來的單位已經不適合自己,還是得鼓起勇氣嘗試往新的方向前進。希望以下幾個建議,能讓你更快速或有所參考地適應新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群體關係是舒服怡然、有趣幽默、穩定熟悉時,我就會漸漸卸下防禦姿勢、活潑起來。在那一瞬間,我的大腦已判定這裡是安全無虞、能讓我卸下心房、徜徉其中的地方。 很難想像以前午餐都跑去超商,自閉坐在最角落的座位,拿著一顆飯糰與一杯拿鐵隨便果腹的我,現在...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同事,無論是做事還是處理問題,都偏好依照公司既定規定來執行,當公司沒有規定時就是混亂的開始。這樣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看似安全,甚至是高效輕鬆作業的做法,但長期下來對於個人績效、人際關係、職涯發展等方面,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Thumbnail
  場合形塑了一種氛圍,氛圍中的許多展現都與我們日常中會做出的行為截然不同。不僅僅是在那些明確的典禮、儀式、宴會。辦公室也是一個場合、大街上也是一個場合。下屬服從上司不合理的指令、行人在義交的催促下在斑馬線上奔跑。你心中知道不需要這麼做,但你讓身體成為命令的容器,推託掉為自己每一刻行為做決定的責任。
Thumbnail
在臺灣職場文化中,人情兩字被認為有利又有弊。瞭解如何適度處理人情不但可以改善工作關係,也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公平性。這篇文章透過真實案例探討了這個複雜且令人糾結的話題。閱讀本文,你能更清楚理解如何在職場上取得平衡,並運用專業判斷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無論你是社會新鮮人還是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老手,都會對某些同事感到不滿。透過換框法,可以改變觀點,調整心態,讓你以更快樂的心情工作。
Thumbnail
組織中的決策和文化形成與組織習慣密切相關。作者Charles Duhigg指出,慣例不僅塑造組織,也指導著組織的發展方向。在慣例不佳時,危機可能成為改革的契機,然而更重要的是領導者需要主動創造改變的動力。組織習慣的變革需要全員共同努力,每個人的參與都對組織習慣的改變起著重要作用。
在公司/社會裡,想要改變他人做認知上的改變跟覺悟真的不太可能,即使像傳道師苦苦相勸也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人覺得很煩很嘮叨。大部分的人出社會一陣子後,人生觀跟做事方式都逐漸定型,很難再改。我個人認為,人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任他人說破嘴也沒用。
Thumbnail
在職場上,飯局是不可避免的社交活動。除了吃喝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與長官和同事相處。如果你能掌握一些職場飯局的潛規則與技巧,就能在飯局上表現得更加得體,給長官和同事留下好印象。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一些職場飯局的潛規則和技巧,幫助您在職場社交場閤中更加得心應手。
Thumbnail
進入新的職場環境確實可能讓人感到緊張,甚至這樣的未知成為很多人不敢輕易離開舊環境的主要阻力。但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學習和成長,尤其當意識到原來的單位已經不適合自己,還是得鼓起勇氣嘗試往新的方向前進。希望以下幾個建議,能讓你更快速或有所參考地適應新的職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