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選閱讀#076】期限效應:老是踩死線覺得壓力大?善用期限效應成為高創意、高效率的聰明工作者

你習慣踩死線(deadline)嗎?

​有些人相信,在接近截止期限前能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潛能。於是,總是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開始行動,雖然提醒著自己下次不要這樣,卻又深深著迷於踩死線的魔力。

我曾經也是個踩死線完成任務的人,但不是因為拖延;而是知道在截止期限前,總會有更多的想法與創意冒出來,所以會持續修改到最後一刻。甚至為了善用這股神奇力量,我會刻意訂定一個假的截止期限,可能是提早兩天、三天或一週,讓自己能拿出更好的成果,又不必冒截止前無法完成的風險。

​這就好像有些人知道自己愛拖延,會將時鐘調快十到十五分鐘。

​你也會這樣嗎?我以為這是一種偷吃步的習慣,但在這本《期限效應》中發現,原來是有其科學根據的,在書中的內容可以不時看到這兩個觀點:

  1. 截止期限是強大的動力,可以增強完成任務的動機。
  2. 截止期限是可以操縱的,前提是你知道如何做。

但是,截止期限有是有副作用的。

它會像黑洞一樣將時間與能量都吸進去。

一旦設定好截止日期之後,工作往往就會被拖延到逼近截止日期的時候(也就是俗稱的踩死線),這個現象就稱為「期限效應」(deadline effect)。

​研究期限效應的學者,多數都覺得它不好。

​雖然強大,但破壞力很強。雖然有機會完成任務,但品質比起花更多時間投入的結果來得差;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沒有第二次的機會去實驗,所以也無從驗證。所以就產生了踩死線一定做得完、能交出滿意的結果。​

但其實我們可以拿出更好的成果,也不必非得踩死線不可。

​...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我在年輕時,有時因為不得不的緊急任務必須在兩天內完成,所以常熬夜不睡三十幾個小時持續工作,覺得精神很好、產能極高。但代價就是完成後會覺得超級累,需要睡個整整一到兩天的時間才足夠。

現在年紀大了,已經無法這樣燃燒自己,所以勢必得找到有效的方式;同樣是在極短時間內產出最大成效,但不是在結束前、而是在一開始,這就是我在《高產出的本事》中提出的概念。

如何善用期限效應,又不用承擔它的負面影響呢?

​就是這本《期限效應》要告訴讀者的。我發現這本書的討論度不高,甚至找不到幾篇關於它的閱讀心得,我想可能是因為不少人看到書名就心想:又是本告訴我不要踩死線,要做好時間管理的書吧?實在有點可惜。

​不是這樣的。

​這本書試圖去重新定義「期限效應」的應用,保留好的部分、除去不好的影響。

卓越成果與及時完成並不衝突,只要我們能理解一個概念:

當我們意識到做某件事的時間有限時,就比較不會浪費時間,而且會更專注、更有生產力和創造力。

​如何做到呢?書中用七個故事來帶出善用期限效應的七條守則:

  1. 製造檢查點:拆解任務,讓每個檢查點都是一個期限效應的縮影。
  2. 從右到左計畫:逆向工作法,從截止日期往前推算每一個檢查點的期限。
  3. 堅定的軟性期限:設定一個提前的「假」截止日期,把它當真。
  4. 專注於最重要的事:專注在最重要的目標,忽略其他不重要的事。
  5. 修改、修改、再修改:產出初版,就有機會把它修得更好;善用覆盤與反饋。
  6. 成為任務導向的怪獸:不是盡最大努力,而是完成目標才算。
  7. 善用期限效應:想著隨時截止,隨時準備就緒。


如果光看我寫的這些文字,就能幫你理解與實踐期限效應的價值,我想你可以省下閱讀這本書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想從案例故事中得知這些守則是如何運用的,我想值得你花點時間好好閱讀它。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