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放假了卻感到空虛?試著成果化

我在國中的時候,每天放學完,完成讀書進度後,就開始一直看youtube或看動漫,雖然當下覺得快樂,可是常常會覺得,一天好像就這樣過去了,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開始有一種空虛的感覺

國二那年,我做出一些改變。看到一些影片的時候,會稍微做個筆記;看到一些網路文章,會把一些知識、或有感觸的部分紀下來,有時也會寫一些自己的想法

也開始會對生活中有感觸的事情,寫個日記,分享給關係要好的表哥看

這讓我感覺滿足,有作品可以產出,自己以後可以回顧,有些還可以跟別人分享

大學後,看了「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這本書,提到職業常有明確目標,但是職業之外,目標較不明確,所以可以試著任務化,產出成果

書裡面提到的例子,是做料理,可以開個IG帳號,拍照發成果

我在大學有寫日記的習慣,會寫下一天中特別有印象的事情;吃餐廳的時候,也會習慣拍照,在日記寫一下那些食物好不好吃
後來用部落格之後,也會試著分享讀書心得,和一些生活大小事的想法

所以大家也可以試著成果化

例如看了一篇知識型文章或影片,可以稍微做個筆記;生活中有些感觸事情,可以記錄下來,或是自己有些疑惑的時候,也可以寫下來;看完電影,或是看一本書,可以稍微寫個心得

有些東西寫給自己看,有些可以分享給身旁好友,或分享到社群媒體或部落格

分享出來的可能要一些修改,比較有挑戰性,但分享會讓我有滿足感,也讓我想到阿德勒心理學的貢獻感

至於哪些事物要成果化?花多少時間產出成果?哪些要分享?分享給多少人?沒有一定的答案

例如我日記會寫下些事情,其中一部分變成文章;看書會寫心得,但沒有每本都寫;在寫文章時候會注意時間;做料理和吃餐廳的話會拍照,但比較少分享;網路文章和影片,只有一部分有做筆記

所以這些問題,大家就自行選擇

成果化」這個方法,供給大家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