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人生的關鍵在家庭教育和家長心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風傳媒於今年(2023年)10月23日的報導「台灣教育翻轉了誰?專家揭四數據證實:有錢人小孩上台大機率是窮人小孩子的6倍」中指出,有錢人家小孩上頂大的機率較高。事實上,在教育普及的現在,家長的心態及家庭教育才是決定孩子前途的關鍵。

失敗者心態才是無法階級流動主因

藍魚(Blusfish)公司的創辦人兼CEO史提夫.辛姆斯(Steve Sims)出身於社經地位低的東倫敦泥水工家庭,自幼跟著父親在工地工作。他在其著作《舒適圈外的夢想更閃亮(The Art of Making Things Happen)》,就曾提出那類型的家庭暨社區教育中,處處瀰漫的宿命感心態。

史提夫指出,有一次,他和他媽媽經過一家精品店。當他看到他媽媽以羨慕的眼神看著櫥窗內的GUCCI(古馳)錢包時,便建議他媽媽進店裡瞧瞧。沒想到他媽媽的反應是:「那種包包我們一輩子也買不起啦,看了也是白看。」

他媽媽的反應讓史提夫警覺:「原來大部份時候,讓自己動彈不得的路障都是自己的腦袋瓜。」

在史提夫19歲那年,他決定離家過「忠於自己」的生活。他雖不喜之前在工地挑磚的工作經驗,但是,那段經驗讓他學會吃苦耐勞和工作倫理。因此,為了生活,他曾一天打三份工。

由於他真誠待人,再加上他對人性的理解,以及瞭解人性的需求,獲得夜店老板賞識,聘請他擔任節目企劃。就這樣,他一步步成為藍魚公司的創辦人兼CEO。

為什麼目前台灣的階級越來越難流動?

台灣由於少子化、寵溺小孩、扭曲的兒童人權觀念,再加上無能教育部的交相作用,於是,不少社經地位偏低的家庭,不僅對孩子的期許低,也不教孩子學做人,甚至動輒投訴老師,讓老師陷入被調查的煎熬、被解聘的險境。讓我們看看下列在教育現場實際發生的案例:

一、老師告訴家長:孩子時常沒有如期完成作業。

家長回應:只要孩子長大後做個好人就可以了。

二、未成年的學生由於無照騎機車跌倒,弄得渾身是傷。

老師建議家長:不要讓他騎機車。

家長回應:沒辦法,如果不讓他騎,他會打我。

三、老師請家長協助孩子完成作業,被家長在群組罵髒話公審。

四、老師在聯絡簿上告知家長:孩子上學遲到,請孩子要準時到校。

結果被家長以此理由投訴:老師霸凌孩子。

五、由於學生上學時常遲到,於是老師與家長溝通瞭解原因。

當老師知道學生是因玩電腦遊戲,過於晚睡,早上起不來所致,便建議家

長管控孩子的遊戲時間,讓他早點睡。得到家長的回應是:「老師,我沒辦

法,他不聽我的。」

上述教養行為曾在不少社經地位偏低的家庭出現,而這類家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家境雖不富裕,卻不會要求孩子應分擔家務,或要求孩子要努力上進,以求翻身。這與上世紀70、80年代,貧困家庭的子弟年紀小小就能幫忙做農活,照顧弟弟妹妹,在學校品學兼優,長大後順利階級流動的狀況大不相同。

同樣貧窮,為何上世紀會是「千金難買少年窮」,而這世紀卻變成階級固化呢?這還是肇因於父母對孩子的低期待,以及寵溺造成孩子缺乏上進心和危機感。

改善之道?

教育部在這方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教育主管機關不僅是政策的制定者,價值觀的散播者和教育資源的分配者。只可惜,就個人長期觀察,教育部不知為何,所做的政策都沒有切入問題的核心。比如說,目前教育環境日益惡劣,老師需要教育部更多的支持,結果教育部的回應是,「113年已補助6000萬元做老師的諮商輔導支持」(註1);要防制霸凌,教育部卻沒有制定法規,有效約束在學校霸凌老師和同儕的學生,讓老師和學生皆處於恐懼當中(註2);要讓孩子「走向世界」,結果推出的雙語教育卻不斷弱化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的基本學力不斷下滑(註3)。也就是說,目前我國教育發展最大絆腳石是功能不彰的教育部。唯有提升教育部政策制定的精準度,才有較大機會得到改善。


未來,要促成階級流動還是得從改善家庭教育和家長心態做起,方向正確的教育政策則是解決此議題的關鍵;期許教育部能夠積極提升教育政策的精準度,將資源投入對的地方,促進教育發展,讓孩子擁有更光明的未來。


註1:在自由時報的報導「不適任教師調查多軌重複 教育部:納入解聘辦理」最後一段:「教育部表示,為健全教師諮商輔導體系,教育部已設立「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提供教師專業及保密的諮商輔導支持服務,補助金額自113年起提高10倍達6000 萬元,教育部持續推動眾多措施,落實教師支持機制。」

註2:傷痕累累!桃園女老師多次遭學生施暴 家長不配合管教(聯合報)

註3:雙語政策翻車!家長PO孩子聯絡簿 崩潰喊:根本晶晶體(中時新聞網)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66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有的家長會用「孩子還小」為藉口,閃躲該負的教育責任。事實上,正因為孩子還小,才更可以教,若孩子大了,就無法教了。
孩子若有好的家庭教育,在人生的路上就成功了一半。問題是,家長並未受過教育訓練,所以,政府開課幫助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為了讓家長更踴躍參加相關課程,教育主管機關應編列經費,提供誘因,吸引家長參加親職課程,強化家庭教育功能,造福孩子。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導致許多暴力行為也得以快速散播。許多孩子在價值偏差的狀況下,糊里糊塗模仿那些行為,最終導致犯法。因此,如何加快腳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點,而故事教學是很有效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不僅介紹故事教學強大的影響力,也提供實例供讀者參考。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念,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長。但是,有的家長卻將其曲解為放任。筆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澄清,家長不能假藉「因材施教」之名,行縱容與溺愛之實。
今年教師節前夕,教育部長又開支票,要增加特教助理員編制。教育部的做法雖立意良善,卻未對症下藥,因為,目前國內教育的關鍵問題是家庭教育不彰,而這部份是教育部長期不願意正視的問題。這篇文章再次呼籲教育部重視家庭教育,唯有將家庭教育做好,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才可能做好。
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有的家長會用「孩子還小」為藉口,閃躲該負的教育責任。事實上,正因為孩子還小,才更可以教,若孩子大了,就無法教了。
孩子若有好的家庭教育,在人生的路上就成功了一半。問題是,家長並未受過教育訓練,所以,政府開課幫助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為了讓家長更踴躍參加相關課程,教育主管機關應編列經費,提供誘因,吸引家長參加親職課程,強化家庭教育功能,造福孩子。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導致許多暴力行為也得以快速散播。許多孩子在價值偏差的狀況下,糊里糊塗模仿那些行為,最終導致犯法。因此,如何加快腳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點,而故事教學是很有效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不僅介紹故事教學強大的影響力,也提供實例供讀者參考。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念,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長。但是,有的家長卻將其曲解為放任。筆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澄清,家長不能假藉「因材施教」之名,行縱容與溺愛之實。
今年教師節前夕,教育部長又開支票,要增加特教助理員編制。教育部的做法雖立意良善,卻未對症下藥,因為,目前國內教育的關鍵問題是家庭教育不彰,而這部份是教育部長期不願意正視的問題。這篇文章再次呼籲教育部重視家庭教育,唯有將家庭教育做好,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才可能做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Thumbnail
台灣社會至目前仍無法擺脫成績至上的魔咒,看看這位父親以一位父親的腳色,去設計瘋狂的 "親子共創業" 實驗,如何更實際更有目的性的方式,帶領孩子選擇另類的 "做中學、學中做" ,不同於傳統學校教育的學習模式。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你一定聽過.....與其給後代花不盡的財富,不如給他一根釣竿,讓他去學習如何釣盡(進)源源不斷地魚。 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比孟母還賣力的一遷再遷,就是為了給他一個好環境。 其實...好環境在你家。 家若不是家,學校再好的環境,也一般般。 你給予孩子的是滿滿的金錢論?還是滿滿
Thumbnail
習慣決定一切,特別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你的信念和教育方式會塑造下一代的財務狀況。所以你要給孩子什麼樣的金錢價值觀?你的孩子是會有錢還是貧窮,這全取決於你。《習慣致富》告訴我們也許沒有富爸爸,養成好習慣後,你自己可以變成孩子的富爸爸。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Thumbnail
台灣社會至目前仍無法擺脫成績至上的魔咒,看看這位父親以一位父親的腳色,去設計瘋狂的 "親子共創業" 實驗,如何更實際更有目的性的方式,帶領孩子選擇另類的 "做中學、學中做" ,不同於傳統學校教育的學習模式。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你一定聽過.....與其給後代花不盡的財富,不如給他一根釣竿,讓他去學習如何釣盡(進)源源不斷地魚。 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比孟母還賣力的一遷再遷,就是為了給他一個好環境。 其實...好環境在你家。 家若不是家,學校再好的環境,也一般般。 你給予孩子的是滿滿的金錢論?還是滿滿
Thumbnail
習慣決定一切,特別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你的信念和教育方式會塑造下一代的財務狀況。所以你要給孩子什麼樣的金錢價值觀?你的孩子是會有錢還是貧窮,這全取決於你。《習慣致富》告訴我們也許沒有富爸爸,養成好習慣後,你自己可以變成孩子的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