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裸辭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為何而做、為何而辭

raw-image


📍裸辭後一個月,接下來呢?

時間飛逝,今天是離職後一個月的日子,經過一個月的沉澱、整理與摸索,不斷反覆地深刻地自我省思與思考接下來的規劃。

時常在腦海中開始進行抽象地沙盤推演,深怕自己又少了哪一個細節,並大致估算出每一項目標達成下每天需進行的單位工作量為多少,

很遺憾地還是不時陷入把時間效益化的思維框架中。


📍作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然而逐次修正後,我再次恍悟:身而為人,最重要的莫過於對世界的好奇以及對其好奇後,那種極其所能地想究明的慾望所不可或缺的狂熱。

想像你現在突然空出一大段時間,你想拿這段時間來做什麼? 你已經有想做的事了嗎? 還是突如其來的這段空白時間會對你反而造成恐懼與不安全感呢?

這讓我聯想到哲學課的紀老師曾說:他在課堂授課時,問了學生:你們想要做什麼? 你們有什麼想追求?

看似淺顯的問題, 台下的學生不是鴉雀無聲, 就是認為老師怎麼會問出如此古怪的提問。

很遺憾地,癥結點在於我們都已陷入現代世界的最大陰謀:正是平日庸庸碌碌的俗事以及紛紛擾擾的體制,密不透風地霸道地佔據,填滿了生活,導致我們沒有其他時間能夠思考,對於我們到底喜歡什麼?,想追求什麼? 甚至思考人生一遭到底有何意義?這類問題我們最終感到束手無策棄械投降。

由於如此,才造成學生們的啞口無言,但啞口無言的背後,或許是他們根本不曉得他們配有這樣的能力與權利去探索自己

📍假設是你,你會怎麼做?

一個情境思考問題如下:

若今天突然還給你一大段人生時間(在工作量不變情況之下, 想像是一天八小時工時突然指變成四小時, 一周上班日從五天變四天) 這樣的巨變之下,你會把如何因應?

我試想其中的兩種結果:

(1)突然其來的空白時間,對部分的人是一份極大的禮物,是一大福音。

他們奇蹟似地獲得了更多的時間可以利用, 生活變得彈性許多,不論是生活上、健康上心靈上、專業知識上,他們開始找尋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式和管道,上課學習、 閱讀充實、 運動健身、 人脈經營等等, 有了更多使自己成長的所有機會,進而重新調整自己目標規劃。

漸漸有了多方接觸的契機與思想碰撞, 燃起對新事物求知的慾望, 新領域之門就此展開了 !這全新的世界可能是人生另闢的新舞台, 路就這樣被走出來的了, 除了本業之外, 他們也成功刻畫出另一個人生藍圖, 也就是現代的斜槓, 甚至是全新的第二人生。


(2)反觀平常被高度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空白時間, 這些人可能起初會手足無措, 比起去公司至少還有同事交流交談, 若自身一人, 有些人則會開始緊張焦慮, 沒辦法安靜獨處。

原因在於: 時間原本都是被社會體制公司規定設立好的照表操課, 這些人沒有其他可以思考的空閒時間。

現在他們遇到名為"請思考"的這項任務,突然沒有SOP和指示流程了,獲得自由的同時,換他們目瞪口呆面面相覷了,由於思辨能力長期受到嚴重剝奪, 卻不知道要拿多出來的時間做什麼才好。

問題在於:承上,這些人至始至終根本沒有可以思考的多餘時間,更別說關注自己、 認識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小至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做什麼事的時候會感到快樂? 大至為何現代社會的演變與成因,這類深刻的問題。


美國開國總統班傑明富蘭克林說:有些人25歲就死了,但等到75歲才被埋葬。

一針見血又富含隱喻嘲諷的一句話!

由於實在看到身邊有許多這樣的人,我抱歉必須這麼說,現代社會上或許不難發現"雖然還活著,但內心卻早已經死亡"的活死人, 也就是哀莫大於心死

對於世界,沒有任何好奇興趣執著與留戀,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地索然無奇,毫無生氣,事不關己 。

但他們也不至於自殺,仍須要活下去,無趣地繼續虛耗下去。

別無他法, 最後他們僅能回歸舊有模式, 尋求一切外界的高刺激來填補疲乏的感官與空虛的心靈, 如同社群媒體、 電視新聞、 派對狂歡, 而蹉跎了時間。

或許我們時常聽到朋友親人, 或甚至本身自己都對於長工時的工作體制感到詬病,

假設即便哪天我們真的有了更多時間,我們真的能夠全勝地掙脫體制長期馴化下的僵化又苟且的思維嗎? 我們是否真正能恍悟到:這世界上我們唯一擁有的卻也不曾擁有的唯一寶藏正是時間嗎? 正是時間給了我們這輩子來這世上體驗感受走一遭


📍最高級的快樂

離職後一個月,每一天都好珍貴、我有好多想做的事,而我真的也正在執行。

我採取的行動與內心的意識聲音,產生同向、共鳴的感動。

「啊我好快樂!」沒想到僅是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就能如此幸福。

這是在上班時無法領略到的最困難、最高級的快樂。

我嘗試純粹地向每一件感興趣的事物,迸發出巨量的好奇與知的渴望,意志如同一把重新燃起的熊熊烈火, 對一切的事物是多麼地深陷其中, 樂此不疲又不可自拔。


📍專注力危機

現代社會充斥海量的假訊息,以及太多虛耗又不必要的資訊。原本花了不少心力才讓自己靜下心來, 進入如同花苞的心流世界中,被包覆在其中, 心無旁鶩、集中所有專注力沉浸於一件作業。

諷刺的是,一個訊息提醒聲就不費吹灰之力,將我們硬生從心流的花苞中粗暴地扒裂開來,並強索我們的專注力,使得我們不能不被迫放棄心流,而拿起手機查看訊息。


📍致勝關鍵

由此可見,一切關鍵正是我們的「意識」與「專注力 」。

哲學家卡謬曾說:「意識的專注,使他的真理顯現 。」

意識專注的當下,不容懷疑地某件事即是真實存在的。

因此我試著練習,當我準備全神貫注投入一件事中,首先將手機直接調成靜音無聲。

然而手機的干擾解決了,還要處理的是腦袋中突然襲來不相關的思緒,自我督促必須做到將所有心神與注意力全部貫注在此刻,而不是顧此失彼,最終卻一件事也沒做好。


📍我為我做的事情感到快樂!即便沒有任何收入

或許仍會有人認為這些過程與感受沒有一件事情是與真正的經濟活動有所關聯。講得鄙俗些, 便盡是一堆賺不了錢又浪費時間的事。

我想我所追求的是一種無目的性, 無所為而為的理念吧!

唯有暫時不為任何目的,只為了我現在有這個必須釋放、滿足像這樣單純的渴望需求,才能夠真正地將事物完全地將它從目的性裡解放出來。

舉例:寫文章的思緒構想與撰寫能力我還很駑鈍, 因此一篇文章背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甚至我不禁也產生自我懷疑: 一天內我花這麼多時間只寫一篇文章, 會不會太沒效....

看吧!我又誤陷時間效益化的詭計裡了...


更何況在職期間,我可是一天都寫不出一篇呢!

何況自己已為這段空白期重新定義, 是一趟將焦點回歸自身,不論是肉身與心靈上的治癒也好, 還是重新拾回那些延宕許久的事情也好, 這些才是我的重點目標所在。


📍近期新目標

接下來將分享幾個我正享受其中,追求實踐的目標:

1.寫作

每日一篇, 主題不限, 發布於IG以及VOCUS方格子平台。

2.運動健身

每週兩堂,固定時間前往重訓訓練, 努力增肌減脂,改善體態 。

3.哲學課

每週一晚上,共兩小時, 由哲學教授紀金慶老師講授的海德格哲學線上課。

4.會展證照考試

目前仍不確定未來工作的領域,但自身對會展領域略有興趣, 雖不曉得未來是否有應用的機會, 或許多方學習新領域, 多考取一張證照也是替自己加分,何樂不為?

5.爵士鼓課與自主練習

自從上個月再次切身感受到喜愛的樂團的現場表演, 又再次重拾起我兩年前曾學習過卻延宕荒廢許久的爵士鼓夢想。

同時也很幸運地找到學費價目還可負擔的音樂教室, 正式回歸學習爵士鼓之路。

按照音樂教室課表排課, 每天平均上一至兩堂課+兩至三小時的自主練習。

6.淨灘淨溪活動

從去年開始對於自然環境保護、垃圾危害問題以及環保等等相關議題一直很有興趣,於去年開始,身體力行去了參與了幾場淨灘淨溪活動,受益良多。

可惜的是今年上半年較為繁忙,沒有機會如同去年頻繁參與, 希望以今年尾聲為始,努力地再持續參與淨灘活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7.英日韓語複習

如同之前分享, 再次重新盤點自己目前所有的能力。由於長期疏於練習應用,以往習得的英文、日文、韓文能力也生疏鈍化不少。尤其是難易度較高的商業用語與敬語用法, 因此藉此好好複習熟悉,將這把能力之劍磨得更鋒利, 或許外語能力在將來求職也能成為一大亮點。

8.閱讀

多虧離職後的空白時間,我終於能好好研讀,那些已經被我束之高閣、延宕許久的經典之作。

過往由於被工作弄得憂心勞慮, 沒有其他時間與精神好好靜下心來閱讀。

加上自身非常喜歡哲學相關書籍, 更需要閑靜的環境及不疾不徐的閒暇時間,來細細閱讀與理解。

從哲學裏得到的哲理之威力如當頭棒喝,瓦解了我舊有的封閉思維,接著慰藉與能量如同清澈潺潺的流水汨汨地流入, 彷彿心中被徹底洗滌淨化了一遍。

再次抬頭看待人生時, 以往躊躇不前牽制繁雜的難關,倏然迎刃而解 。


因此我想重點不是怎麼做,而是先如何思考與發問,或許才是哲學要帶給我們最大反思與解答。


9.PODCAST錄製與上架

我的podcst節目:當日子起舞時 ,固定每周六上架新集數, 另外新內容的錄製與剪輯工作還在持續進行,希望自己能時而警惕, 不要掉入完美主義的圈套裡, 而在剪輯段落中停滯不前, 永遠記得: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總結

還記得朋友曾跟我說過:離職不上班, 除了沒有錢 ,真的是沒有任何缺點阿!

我心裡笑說:不完全正確。它反而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轉捩點。


因為離職不上班, 除了沒有錢之外, 更重要的是,

若沒有領悟時間之於人的關係;

若沒有透徹地意識到,前方將是一片看似自由卻一片白茫茫的未知;

若缺少自己無數次的對話以及辨識方向的能力的話 ,

那麼離職沒上班不但沒有錢, 還是讓我們失去時間、失去方向,變成自我沉淪的起點。

好消息是,向上力爭或向下沉淪的主導權,正是操之於每個人手中,我們每個人有權決定自己的下一秒將往何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