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教育有可能均等嗎?

用教育翻轉孩童的未來

前言

昨天提到服務台南偏鄉的弱勢學童,希望成為學校支持系統的樂扶基金會,今天想從另個角度來談談偏鄉教育問題。我原先在花蓮的師資培育機構服務,當時正值「教育機會均等」口號盛行,行動如火如荼展開之際。

教育機會均等

什麼叫做「教育機會均等」:不管你住在什麼地方,你得到的教育品質和內容都是一樣的。(當然還包含:不管是什麼宗教,性別,種族,階層…等,教育機會都是一樣的。)此口號和理念源自歐美,但為趕上時代需求,向先進國家看齊,我國也引進了這個口號和行動。那是什麼樣的行動呢?當時認為教育會因地區而有差異,例如偏遠山區,其資源、設備、師資等都與市區有段距離,因此只要投入大量經費,改善其資源、設備、師資等,就能拉近二者的距離。(這也是樂扶基金會之所以說他們服務的對象是不山不市的原因,因為有些學校既不在山區,又不在市區,就在投注資源時被忽視了。)那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教育翻轉未來

當「教育機會均等」口號響徹雲霄,各項投資雷厲風行之際,也有許多學者就此展開各項研究和調查,想了解此項投資的成果是否與理論相符。也因「教育機會均等」的關係,當時的另一個重頭戲是希望學校和班級也能藉此重視其經營的效能,因為光投資,不改善效能,可能會是徒勞無功之舉。所以「學校效能研究」、「班級效能研究」的刊物和研究也如春筍般,紛至沓來。教育能夠翻轉偏鄉的未來,教育能夠翻轉偏鄉孩童的人生。教育界人人都充滿了盼望和憧憬,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神聖的使命我在其中。

學校影響微弱

十年後,研究陸續發現:影響學習成效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尤其是父親的教育程度。父親教育程度高,他的職位就較高,他的薪水就較多,他也較重視孩子的教育,較關孩子的成績……。(另一個隱藏的理由是他擇偶的對象教育程度也不會太低。)學校和班級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幫助不大(這表示什麼呢?對教育的投資與否其實對成果的影響不大,這對教育界的打擊太大了。)當然,無可否認的,有些特別出色的學校或班級,對學生產生了莫大的正向影響,只是在平均值之下(研究採樣是多所同類學校),這些個別的影響就被遮掩、覆蓋掉了,以致顯得微不足道了。(事實上,在中小學階段的每個老師都是學生的重要他人,對學生都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只要有心,只要願意。)

教育不可能均等

在職期間,因為擔任「教育實習」課的關係,經常需帶學生到國小去試教,也藉機與老師們溝通,請益。我參觀過的班級教學超過六百節,我發現城鄉間的教育差距非常明顯,我也非正式請教在山區服務的老師們:有沒有可能拉近二者間的距離,只有一位老師帶點遲疑的回答「只要努力,應該有可能吧?」其他近百位老師的回答全都是斬釘截鐵的”不"可能。(我還記得獲此答案後,坐觀天花板,久久無語的場景……。那我投身教育幹嗎?是當時不斷在追問自己的問題。)

結論

教育一直是消減無知,增添希望的過程,結果如何難知。但最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少愛、少知的孩子多一點溫暖,多一點希望,是為人師者,應該且也能做到的小小本份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