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人都會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說。

前陣子,朋友Y的同事X告訴她,自己是直到進入公司之後,才知道工作的職務內容與權限,和當初談好的完全不同。

但是經過了三四個月之後,朋友Y才輾轉得知,雖然X說的話確是事實,不過卻也省略的中間的事件與轉折,因為有一點尷尬的因素,X並未全盤托出。

X並沒有惡意,也沒有壞心,就只是選擇性陳述;若上來就把別人的話照單全收,就是小傻蛋了。

最近這一兩年,一直有一種,遠遠地站著、看著,然後嘗試去理解那些,字表底下的意思,那些旁的人沒有說出來的話。

那些選擇不說、那寫被隱去不談的,往往透漏的比說出來的還要多。

人都會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說,就算對方真的是一個純天然的善良小白,就算對方打娘胎起就不知道壞心眼為何物,但他還是會挑對自己有利的話說。

他或許也沒有說謊,只是選擇性說出部份或者片段的內容。

然而,片段的訊息,卻可以被理解、或被組織為不同版本的故事。

接著誤會就這樣造成了——大家都挑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講,沒意義的八卦就這樣以各種奇怪的版本滾動擴散了XD

例子很多,想來心累,但也是自己的選擇吧:選擇挑什麼講、選擇挑什麼聽、選擇往哪裡去,還有選擇和誰站在一起、選擇用什麼方式組建自己的生活圈與交友圈。

認知決定了一切選擇。



我常覺得自己似乎特別容易和組織邊緣人當朋友,這或許也是一種選擇,不管有沒有明確的決策過程或清楚的認知——或許是因為喜歡「做實事」,也特別欣賞那些「實力過硬」的共事者,

上面這一段話,多少暗示了似乎「實力過硬」者時常不容易進入到大型組織的核心位置。是,確實有此暗示,但別問我為什麼,其實我也太清楚那個原因,雖然說,這幾年,多多少少好像可以感覺到一點點「為什麼」。

但我還沒想明白,也說不太上來。

或許部份是因為,他們特別有個性,特別硬漢風格,亦不屑於逢迎拍馬之類的吧。

這也不是說,那些得以進入到組織核心位置的人都是阿諛奉承之輩,但至少,他們必定能看得懂風向、讀得懂臉色,知道組織的權力關係與知道如何向上管力讓自己舒服好過,同時也要屈亦能伸,必要的時候,節操還得放一放。

活在組織內,以不違法為最低底限就可以了。其餘的所謂人品道德與工作品質,只要不是組織要求的,那統統都只是個人的追求與自以為是罷了。

讓高層感覺你「穩妥」,積極向他們表示「忠誠」,遠比能力超好、實力超群還要重要多了。畢竟,大部分的公司不需要一個難以掌控的強者,而且大部分的工作也是剛剛好就好,大家平平安安過日子,沒事別隨便出頭。實力均等的團隊工作,不需要英雄。

以上只是我的觀察,不代表全台灣的公司。

而我也依然樂於和組織邊緣人當好夥伴,畢竟,其他和個性不符的事情就是做不來。



回到認知這事,正好前幾天在一篇微信的文章就在探討我們的認知如何成就自身此刻的狀態。內容談的是鄧亞萍在《心力》一書談到的:如何利用內在心智外在心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比如:

  • 建立一個優質朋友圈子,你的認知基本上會是你圈子成員的認知平均值。圈層之間的認知差異是很難靠思考能力來彌補的。
  • 如果做一件事情的結果不如意,不要把失敗歸咎於外因,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個人遇事找內因,每年不一樣。一個人遇事總找外因,十年一個樣。
  • 和擁有最新認知的人進行思想碰撞,不僅能夠打開我認知新世界的通道,獲得更多、更新的信息,而且當感覺自己不是被「碾壓」的時候,我會得到一種反饋— —我的認知力基本上已經可以支撐自己和他們在同一個層次、同一個層次上去溝通了。
  • 大環境總是獎勵和吸引那些適應他的人,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 強者吸引強者,優秀吸引優秀,正能量吸引正能量。弱者吸引弱者,負能量吸引負能量。對於抱怨的、負能量的、脆弱的、遇到一點破事就要死要活的人,你最好遠離他們,否則他們像病毒一樣會感染你,消耗你。
  • 人只能賺到非常懂的專業錢和完全不懂的傻錢。人特別要學會在不懂領域賺錢。人在半懂不懂時和不懂裝懂時是很難賺到錢的。


寫到了末尾,覺得應該要高昂一下的,卻還是有一點高昂不起來。可能是因為天氣太冷了,天氣好的時候,中午的休息時間,都能跑到附近的河堤邊溜灣。

今天冷得出不去了。

約莫再十天,也將迎來本年度的末尾。

今年於我而言,比較不一樣的轉變或許是意識到心念的力量確實存在——人的預期心態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對事情、自己的期望,會影響後續的結果;同時,認知的差異與邊界亦存在——個人經驗的主觀詮釋會給自己劃定對於世界的規則與界線。

今日的一切境遇,皆來自過去的經驗與選擇,也是認知模式的總結。

如果有限制,如果有困境,那便是認知邊界太窄,轉變與迭代的時候到了。

期待來年持續認知升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