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 8|工作的意義——《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導讀:


這本書《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深入探討了工作的意義以及當代工作背後的問題。

作者 Mangot以經濟學的角度,剖析工作的本質。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經濟學家幫你把脈,讓你從厭世勞工 蛻變成普羅特斯型的聰明職人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經濟學家幫你把脈,讓你從厭世勞工 蛻變成普羅特斯型的聰明職人


🌟核心內容:


●|必要之惡|✏️

Mangot認為現代過於分工化,使得我們不易從工作中找到意義,除了追求效率,也有管理階層刻意為之,使得工作不僅受制於人、聽憑安排。最糟糕的是,這樣的模式當面臨結構性失業時,會無法進行轉換,隨著產業走向黃昏,故他提出了「工作十災」。


勞累:高強度,甚至過勞

荒謬:沒意義的流程

無聊:一成不變

做不好:過度要求、時間過趕

侷限:沒有自主性

孤單:彼此競爭

高壓:步調過快,難以勝任

侵犯生活:無法喘息

充滿挫折:產能提升,薪水持平

沒有未來:看不到前景


仔細數看看,目前你的工作符合上述幾個?這些都是打擊工作意志的關鍵。




●|工作的意義 / 中了樂透之後|✏️


Wrzesniewski的研究指出,對待工作的態度可分成三種類型,「謀生方式」、「職業」以及「志業」。

如果只是把工作當成賺錢的手段,便會將工作視為折磨與販售時間,進一步加劇匱乏感,也無法做出績效。以樂透實驗為例,多數人在中了樂透大獎後,不論保持原工作或更換工作內容,仍選擇擁有一份工作。

因為工作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發展專業技能、建立社交關係和實現個人成就感的途徑。然而,在日常中我們仍陷入對工作的疲憊與壓力中。



●|待遇是否滿意|✏️


除了探討工作意義,書中也提到了重塑工作環境的方式,如「工作塑造」(job crafting),這可以讓個人的價值觀與工作內容相結合,從而提高工作滿意度。


我認為最有趣的是作者以維他命重新解釋雙因子,即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認為有些因素 ( 保健因子 ) 在前期確實能作為激勵,但當過多時就如同脂溶性維他命,同樣會成為負擔,三類組表示相當有親切感。

另外也探討,AI的進入是否能改造現今乏味的例行工作,或導致新一輪的失業潮。




●|跳槽 / 當老闆 / 斜槓|✏️


如果對於現行工作不滿,或許最簡單的方式是跳槽,前往待遇更好的公司,減弱剝削感;又或者自己動手改造環境,成為一名創業者。

關於第二職涯,亦即斜槓,這種下班之餘探索自己的職涯可能,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分享,或許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經濟壓力下的兼差或外快,但其實這也是體驗人生不同選項的機會,甚至藉由這個過程能夠內化知識,激發新靈感。

躺平文化與斜槓人生


🌟結語:


我也是藉由創作這個過程,釐清工作目標與培養表達力,雖然目前的斜槓並未幫我創造出穩定的現金流,但我的本職達到了百萬年薪。這其實也是在工作與創造性活動間找到平衡的重要性。


整體而言,我推薦人資或對工作意義迷茫者閱讀本書。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內容,喜歡這次的分享,記得追蹤跟小紅心鼓勵創作者們持續更新~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心智圖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心智圖


avatar-img
335會員
226內容數
對社會脈動、產業現況提出觀點與省思,找尋進步空間或接受現況、活在當下,並有足夠智慧區分其兩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斯的煉金工房 的其他內容
之前在YT的討論區,曾看到兩岸網友針對新聞自由與言論審查發生過辯論。 大陸方網友對於台灣的多元意見感到不可思議,並認為經由政府審查公布的資訊,相對統一且正確,不用民眾再費心辨認真假新聞。
潛力/天份是一回事,發揮潛力/天份又是另一回事。 「恆毅力」被低估的成功元素。
2020年在 NETFLIX 上爆火的《后翼棄兵》,帶起了一波西洋棋熱。 Garry Kasparov則是這部劇的棋局顧問。
如果有個排行榜,這本書絕對是我的年度必讀。 此外,他的書名絕對也是進入年度遺珠🦪,編輯群幾乎是一股腦地把所有暢銷書的關鍵字加好加滿,使得他看起來就像是本概要介紹的商業書。
本書收入了百則哈佛、史丹佛與哥倫比亞大學等心理學實驗結果, 並用圖片解說使實驗更淺顯易懂,幫助讀者更容易掌握人性心理, 更容易在工作與社交方面達成其目的。
這本書在博客來的書評數有近50篇,本來我是很期待這次的閱讀體驗,閱讀後感到失望,後續回去看才發現,出版社巧妙地提供了不少人前五章的試閱機會,有爭議性的都藏在後半段並有部分未翻譯。
之前在YT的討論區,曾看到兩岸網友針對新聞自由與言論審查發生過辯論。 大陸方網友對於台灣的多元意見感到不可思議,並認為經由政府審查公布的資訊,相對統一且正確,不用民眾再費心辨認真假新聞。
潛力/天份是一回事,發揮潛力/天份又是另一回事。 「恆毅力」被低估的成功元素。
2020年在 NETFLIX 上爆火的《后翼棄兵》,帶起了一波西洋棋熱。 Garry Kasparov則是這部劇的棋局顧問。
如果有個排行榜,這本書絕對是我的年度必讀。 此外,他的書名絕對也是進入年度遺珠🦪,編輯群幾乎是一股腦地把所有暢銷書的關鍵字加好加滿,使得他看起來就像是本概要介紹的商業書。
本書收入了百則哈佛、史丹佛與哥倫比亞大學等心理學實驗結果, 並用圖片解說使實驗更淺顯易懂,幫助讀者更容易掌握人性心理, 更容易在工作與社交方面達成其目的。
這本書在博客來的書評數有近50篇,本來我是很期待這次的閱讀體驗,閱讀後感到失望,後續回去看才發現,出版社巧妙地提供了不少人前五章的試閱機會,有爭議性的都藏在後半段並有部分未翻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重新審視你的工作內容 為什麼工作會讓你感到枯燥?是因為工作內容單調,還是長時間處於固定的節奏,讓你失去了新鮮感?不妨從這些角度重新審視你的工作。 有時候,我們習慣了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對手上的工作產生了視覺疲勞。試著重新發現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這份工作給予你什麼?是經濟上的保障,還是技能的提升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Thumbnail
有人主張,工作不需要有意義,重點要有成就感;在下不禁好奇,那有工作是很有意義,但是沒有成就感的嗎? 多數人應該會贊同賺錢就是工作的意義。但是高額報酬是工作的考量之一,不會是全部的面向,所以暫且不談。 成就感是一份工作能否做得長久的關鍵,而意義又能為成就感加值許多;工作可以沒有意義,但是需要有成就感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鬧鐘響起的時候懷疑人生?每個人都渴望財富自由,但現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得為了錢而工作。本文將通過詼諧的故事,探索為什麼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錢,還有那一絲絲的夢想和自我實現。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將工作視為遊戲的心態轉變被提升為成功的關鍵。通過將工作與玩耍的界限模糊化,尋找工作的樂趣,可以激發無窮的熱情與創造力。作者介紹了工作與玩耍的四象限理論,強調「樂在工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年節期間看到很有感覺的一句話: 工作的目標不是謀生,而是讓你的人生有價值。 大學之道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並沒有立業或事業,而工作的意義從我認同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用來藉由幫助他人、提供價值藉以提升自身靈魂深度與高度的。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天工作八小時,看似忙碌卻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 如果你發現工作「少了你根本就沒有差」,就是所謂的狗屁工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告訴我們為何世界上會出現狗屁工作,以及狗屁工作沒有意義, 為什麼人們還搶著做?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重新審視你的工作內容 為什麼工作會讓你感到枯燥?是因為工作內容單調,還是長時間處於固定的節奏,讓你失去了新鮮感?不妨從這些角度重新審視你的工作。 有時候,我們習慣了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對手上的工作產生了視覺疲勞。試著重新發現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這份工作給予你什麼?是經濟上的保障,還是技能的提升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Thumbnail
有人主張,工作不需要有意義,重點要有成就感;在下不禁好奇,那有工作是很有意義,但是沒有成就感的嗎? 多數人應該會贊同賺錢就是工作的意義。但是高額報酬是工作的考量之一,不會是全部的面向,所以暫且不談。 成就感是一份工作能否做得長久的關鍵,而意義又能為成就感加值許多;工作可以沒有意義,但是需要有成就感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鬧鐘響起的時候懷疑人生?每個人都渴望財富自由,但現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得為了錢而工作。本文將通過詼諧的故事,探索為什麼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錢,還有那一絲絲的夢想和自我實現。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將工作視為遊戲的心態轉變被提升為成功的關鍵。通過將工作與玩耍的界限模糊化,尋找工作的樂趣,可以激發無窮的熱情與創造力。作者介紹了工作與玩耍的四象限理論,強調「樂在工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年節期間看到很有感覺的一句話: 工作的目標不是謀生,而是讓你的人生有價值。 大學之道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並沒有立業或事業,而工作的意義從我認同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用來藉由幫助他人、提供價值藉以提升自身靈魂深度與高度的。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天工作八小時,看似忙碌卻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 如果你發現工作「少了你根本就沒有差」,就是所謂的狗屁工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告訴我們為何世界上會出現狗屁工作,以及狗屁工作沒有意義, 為什麼人們還搶著做?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