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來我一直做錯了!正確使用點數制度,避免養成孩子壞習慣


raw-image

許多家長都會嘗試使用點數制度(又稱代幣制度)去鼓勵孩子的正向行為,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建立他們良好的習慣。不過在實務上,我們常會發現家長因為誤解點數制度的內涵,出現不當使用的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若點數制度使用不當,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養成孩子的壞習慣。以下我們將列出幾種常見對於點數制度的不當使用與迷思:

一、常見的點數制度的不當使用與迷思

點數制度並非單純的條件交換,需正確使用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以下我們舉例三個在實務上發現,家長對於點數制度最常見的迷思:


1. 以為只要給東西就是點數機制,導致點數制度被濫用

點數制度並非「你有做事,我便給你獎勵」這般簡單的條件交換,若以錯誤的方式進行回饋,例如在孩子完成任務後,以「因為你做了什麼事情?所以你有這個」的口頭回饋,便容易使孩子習慣條件交換,反而養成有獎勵才願意做事的壞習慣。


為了避免點數制度淪為單純的條件交換,我們應該將回饋聚焦於孩子的行為,以及大人真誠的回饋,進而給予其信心與往後自發完成任務的內在動機。


所以我們可以用:「我知道你很不想做,但很謝謝你願意幫忙,這是我們說好的獎勵」的方式進行回饋,這樣的回饋方式,是希望小朋友更聚焦於與大人的合作態度,而非實質的物品利益交換,使點數制度發揮最大效果。


要注意的是,家長在執行這樣的回饋時,重點是需要透過口語回饋的方式,來強化小朋友的內在動機,並聚焦在鼓勵小朋友願意配合大人的態度與合作。


2. 以為透過延宕獎勵,可以訓練孩子的忍耐

部分家長認為在進行點數制度時,若透過增加累積點數的門檻,使孩子需要累積更多的點數才能獲得獎賞,便可以訓練孩子延宕享樂、忍耐的性格,但其實孩子願意去累積點數的行為,以及忍耐的性格與此較無關。


另外,其實只要家長正確給予小朋友喜歡的東西,他就願意忍耐了,而過度的延長獎勵的時間,反而會使小孩因為缺乏回饋的立即性,喪失完成任務的動機。


所以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式是,設立大中小獎勵並與之難度匹配的點數兌換機制,讓孩子若在累積點數途中想要立即的回饋,也可以以較少的點數換到小獎勵,進而獲得滿足。


3. 以為小朋友表現不好也應該要扣點

這可能是家長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在大家的直覺中,常常會認為「有賞便要有罰」,所以既然孩子完成任務可以獲得獎賞,那麼沒有完成任務時應該也要獲得懲罰,但實際上扣點這樣的方式不僅沒辦法達成預期的效果,更會增加挫敗感,所以當你開始扣點時,點數制度的執行就註定失敗。

若這個概念還有些模糊,不妨想看看當你的老闆對你扣薪時,你還會有動力想好好工作嗎?


所以點數制度的機制類似獎金制度,當孩子完成任務後便可以給予獎勵,但就算沒有完成,也不可以去剝奪他既有的東西,例如當孩子願意寫功課就給予一點,但就算他沒寫功課,伴隨的結果就是拿不到那一點,但不能有額外扣點、剝奪的行為。


最後,在了解點數制度的常見迷思與解方後,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在執行點數制度時,有哪些不能忽略的成功關鍵吧。

二、點數制度成功的關鍵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心理師的育兒超能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