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準備說再見》突然失去摯親,該如何整理哀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


封面

封面

《我還沒準備說再見》:突然失去摯愛後,你可以這樣療癒自己。

當事人的痛苦無可言喻,弔唁者簡單一句「節哀順變」沒有實質意義。(譯者序)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提及自從親密的阿公過世後,他再也不勸人「節哀順變」。

由於我的祖父母輩都過世得早,就算相處時間較長的外婆,在我國小畢業時過世,當時我也沒有太多悲傷的感覺。因此,在父親過世前,我不會體會這句話的意義。

父親過世後,才明白,喪親的哀痛是無法節制不痛的。

震驚、不接受、不相信、找戰犯等所有情緒負面情緒都充盈在服喪期間。

外婆過世超過20年,我都還記得她的聲音和模樣。

父親在過世的前一個週末,還開著車前來和我們一起聚餐,即使知道這一年來他的身體狀況不佳,但我們家人仍然無法在第一時間接受溘然離世的事實。

死訊和悲慟同時重力襲來,毫無防備被哀傷侵略的自己,根本無法“節哀”。


治療喪親之痛最大的阻礙,是認為我們不該停留在當下,而應該及早往前邁進與成長。

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走出悲傷迷思。很多人總是勸著喪家儘早走出傷痛,不要陷入深沉的悲傷。

然而,一位從小到大認為理所當然存在在我們身邊的親人,他的身影、容貌、聲音、氣息,閉上眼都能清晰感知到。

然而,睜開眼的我,卻要面對“他消失了!”

光是學會接受和相信,整整耗費了1個月,我都不敢承認我學會了。

辦完了告別式,我對時間的感受也突然變得遲鈍,無法積極去應對其他的變化。

我也很喜歡書中說的,走出悲傷的過程並非一直線,而像是在走迷宮

每個人走出迷宮的路徑不同、耗費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也有可能困在死巷裡許久,才能找到另一條接近出口的道路。

最主要的是,同樣也面臨突如其來的“永別”,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認為我不該深陷悲傷太久,也沒有權利認為我應該採取積極手段回到正常生活。



你要有偶爾被悲傷突襲的心理準備

聽聞有喪親經驗網友說,有些人會在處理喪事的當下,沒有過多的情緒,但是,會在日後場景感受到“情緒突襲”帶來的後勁力搞到毫無招架之力。

我也有朋友說,第一、二年是最難受的。我以為只是單純時間沉澱不夠久,久到可以把巨大悲傷帶走。

真實原因是,當逢年過節時,看到家家戶戶都團圓,你的家裡理所當然一直都會在的人,從那年的過年、端午、中秋(國外是聖誕節)起,他理所當然地缺席了,孤獨感更加濃稠。

或是再平凡不過的場景和畫面(舉凡是一起去逛過的商店、一起嚐試過的美食、一起看過的風景……等),會更加深刻感受到物是人非。


死亡結束生命,沒有結束關係。

最後,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即使親人離世了,他依然是我們摯愛的親人。

有很多宗教會勸導家屬,身軀只不過是靈魂的暫宿,親人縱使離去,他的愛仍然隨行,他仍會在天上守護著我們。

即使我沒有宗教信仰,仍然會被這些勸慰觸動。

死亡只是終結他的壽命,卻不會結束他對我們家人的愛。


解構哀傷,是走出悲傷時一再重複在做的功課,也許會是一輩子的作業。

即使從小我們就知道,父母不會陪我們一輩子,遲早都要面臨生離死別,然而,我們都不會有準備好迎接分別之日到來的那天。

無論是用什麼形式(寄託宗教、求助心理諮商等),願我們都能好好地擁抱悲傷的情緒,而不是拒悲傷於千里之外。

avatar-img
95會員
322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S. Leona(茹) 的其他內容
你有想過,你在愛情關係裡的不愉快,可能都是在童年時期,沒有被父母好好疼愛過造成的嗎? 《親密修復》一書中,情感諮詢的作者拋出8個案例,在愛情關係裡的不如意,歸結到不同的童年經驗所留下來的傷而導致。 人們常有把早年經歷正常化的傾向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對異性沒有安全感、或有強烈控制欲、容易遇到渣男
副標題:“SUPER教師引路,讓人生開外掛的38則思考筆記” 作者是一位高中數學老師。本書藉由對多數人難以理解的數學講述簡單的人生道理。 讀本書,透過數學原理的公式,原來可以輕易解讀人生的難題。 例如:向量,在錯誤的方向施力,會抵銷掉作用力,算出了等於0的答案,讓人徒勞,所以“選擇比努力重要”
一本我希望我父母在年輕時就看過的書,書中也包含了對於青少年教養建議,是一本在孩子成長過程,可以不斷翻閱的好書 。 作者是心理治療師,也育有孩子。除了自身專業,也參考了眾多文獻,以及提供多數案例,還有自己孩子相處的例子。 在翻閱時,可以感受到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處處體貼溫柔的語調,關於父母可能犯的錯誤,
E 對於想要學習斷捨離、簡單生活,又不想捨棄自己的喜好,只要依照自己需求定量化、定額化,設定物品擁有數量或體積的上限,超過上限就堅持一進一出的原則,讓物品總量控制在規定範圍內。 包包只要三個就夠 包包只要三個就夠了 包包只要三個就夠了,並不是硬性規定,而是檢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後,作者認為三個不同樣
推薦好書 少吃多運動,是眾所皆知的減肥通則,但很多人不知道要怎麼吃,再少吃也是很難瘦,做再多徒勞無功的運動,對於減重也是毫無助益。 之前在YouTube剛好看了不少Peeta的影片,深刻瞭解到自己過去只想靠著做有氧運動瘦身,果然是不見成效。
你有想過,你在愛情關係裡的不愉快,可能都是在童年時期,沒有被父母好好疼愛過造成的嗎? 《親密修復》一書中,情感諮詢的作者拋出8個案例,在愛情關係裡的不如意,歸結到不同的童年經驗所留下來的傷而導致。 人們常有把早年經歷正常化的傾向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對異性沒有安全感、或有強烈控制欲、容易遇到渣男
副標題:“SUPER教師引路,讓人生開外掛的38則思考筆記” 作者是一位高中數學老師。本書藉由對多數人難以理解的數學講述簡單的人生道理。 讀本書,透過數學原理的公式,原來可以輕易解讀人生的難題。 例如:向量,在錯誤的方向施力,會抵銷掉作用力,算出了等於0的答案,讓人徒勞,所以“選擇比努力重要”
一本我希望我父母在年輕時就看過的書,書中也包含了對於青少年教養建議,是一本在孩子成長過程,可以不斷翻閱的好書 。 作者是心理治療師,也育有孩子。除了自身專業,也參考了眾多文獻,以及提供多數案例,還有自己孩子相處的例子。 在翻閱時,可以感受到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處處體貼溫柔的語調,關於父母可能犯的錯誤,
E 對於想要學習斷捨離、簡單生活,又不想捨棄自己的喜好,只要依照自己需求定量化、定額化,設定物品擁有數量或體積的上限,超過上限就堅持一進一出的原則,讓物品總量控制在規定範圍內。 包包只要三個就夠 包包只要三個就夠了 包包只要三個就夠了,並不是硬性規定,而是檢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後,作者認為三個不同樣
推薦好書 少吃多運動,是眾所皆知的減肥通則,但很多人不知道要怎麼吃,再少吃也是很難瘦,做再多徒勞無功的運動,對於減重也是毫無助益。 之前在YouTube剛好看了不少Peeta的影片,深刻瞭解到自己過去只想靠著做有氧運動瘦身,果然是不見成效。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親人離開我們時,他冰冷的身體安靜地躺在那裡。最後一眼凝視著他,過去數十年的相處與愛護在腦海中一瞬間閃過。當棺木蓋上,知道再也見不到他時,心中的悲傷無法控制地洶湧而出。 當棺木被推進火化爐,看到親人化為一片慘白的骨頭時,內心被無法言喻的悲痛充滿。那個小小的骨灰格子,成為了親人最後的家。但我願他能回
Thumbnail
兩人之間總會有一人先走,家庭之下也總會有人先行離開…. 許多時候我們在送別的那一刻,大家哭著抱著彼此,哭的理由也許不再是與祂分離,而是…..為何是自己被留下? 某日儀式過後,有一位親屬詢問了我們服務人員:「請問要如何像你們一般看淡生死之事呢?」 其實沒有人能在生死之別時看淡一切….
Thumbnail
失去摯友的瞬間如同晴天霹靂,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本文回顧與朋友的珍貴時光,反思死亡帶來的哀痛與遺憾,希望能從中學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刻,讓友誼的美好回憶持續在心中。生命的價值在於每一個瞬間,讓我們在面對失去時,更能感受到愛與友情的力量。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死亡 死亡,其實也未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切都可終止了,能好好休息了。 但是在畫下句點之前,好像有些事應該要做。 只是,好像是沒有辦法擁有做好準備的時刻。 至少,從未完整寫過一篇遺書, 好好感謝那些愛我的人,一直以來的照顧良多, 無限制地承接我,擁抱我的脆弱。 好好表白那些我愛的人,在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在家人過世後重新定義自己活著的意義,並且逐步重建人生。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當親人離開我們時,他冰冷的身體安靜地躺在那裡。最後一眼凝視著他,過去數十年的相處與愛護在腦海中一瞬間閃過。當棺木蓋上,知道再也見不到他時,心中的悲傷無法控制地洶湧而出。 當棺木被推進火化爐,看到親人化為一片慘白的骨頭時,內心被無法言喻的悲痛充滿。那個小小的骨灰格子,成為了親人最後的家。但我願他能回
Thumbnail
兩人之間總會有一人先走,家庭之下也總會有人先行離開…. 許多時候我們在送別的那一刻,大家哭著抱著彼此,哭的理由也許不再是與祂分離,而是…..為何是自己被留下? 某日儀式過後,有一位親屬詢問了我們服務人員:「請問要如何像你們一般看淡生死之事呢?」 其實沒有人能在生死之別時看淡一切….
Thumbnail
失去摯友的瞬間如同晴天霹靂,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本文回顧與朋友的珍貴時光,反思死亡帶來的哀痛與遺憾,希望能從中學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刻,讓友誼的美好回憶持續在心中。生命的價值在於每一個瞬間,讓我們在面對失去時,更能感受到愛與友情的力量。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死亡 死亡,其實也未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切都可終止了,能好好休息了。 但是在畫下句點之前,好像有些事應該要做。 只是,好像是沒有辦法擁有做好準備的時刻。 至少,從未完整寫過一篇遺書, 好好感謝那些愛我的人,一直以來的照顧良多, 無限制地承接我,擁抱我的脆弱。 好好表白那些我愛的人,在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在家人過世後重新定義自己活著的意義,並且逐步重建人生。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