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侯好衣:從教官,到「學務創新人員」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某侯好衣:從教官,到「學務創新人員」〉2023-03-30


  就像其他一切在倉促的妥協下誕生的產物一樣,「學務創新人員」這一編制荒謬到簡直像是ChatGPT以它蒼白的幽默感說出的笑話。



  2020年,爭議已久的「教官退出校園」議題在「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內容及實施辦法」的修正公告中在法律層面告一個段落,但教育部18年提出的「2023全面退出校園」日程最終並未落實。


  對於這個「跳票」,提出來的兩個主要理由是「教官的工作權」與「尚無法補足校園安全所需人力」。而這些官員與專家想出來的那個「聰明的解決辦法」是,一一對應地,每減少一位教官,補充一位人力。而補上的人是誰呢?一名負責處理學生事務的、以前沒有過的新職位……



  沒錯!「學務」「創新」「人員」!毫無破綻、顧名思義,而且他不是軍人,一點也不威權。這首先解決了教官離校之後校園安全所需要的人力。那麼,教官的工作權呢?不必擔心,我們會積極輔助教官轉職,譬如說,擔任國防課程的專任老師,或者--成為學務創新人員。


  雖然實際落實的結果沒有想像中的順利,但這些天才們成功地解決了全部的問題,教官會漸漸退出校園(雖然時程從2023延到2030),從此脫去軍服,作為一名學務創新人員,重新被招聘。順利的話,這項政策還能增加民間人口與就業中的勞動力。



  但事實上,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這項措施並沒有真正積極地解決任何問題。的確,名稱、編制與軍服的象徵性都能夠讓教官與「學創」--即便是同一個人--存在著具實踐意義的差異。


  但同時,在每一處教育現場中,每一個個別的學創是否還是以教官的模式管理學生、該校的教師與行政人員是否也僅僅是讓該崗位換個名字,繼續運作以同樣的方式,卻尚沒有足夠清晰的法律與監管機制。


  我們仍見到許多現在叫做學創的退役教官雖然脫下了軍服,卻沒有脫下他的威權與陳舊觀念:「學校有男老師所以不能穿緊身褲」這種顯然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教育現場中的言論仍會從這些「沒穿軍服的教官」口中說出。這一粗糙的創新,顯然仍存在非常多的問題。



  讓軍事威權體制與其象徵離開校園是一條值得我們持續下去的路,先改變編制再逐漸引發觀念也的確是一種可行的做法。某種意義上,我們也會同意「學務創新人員」制度再怎麼說都是一項有所影響的改變,就像《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這種蒼白所以中立的名稱的確有助於社會以一種「最小化保守派反對聲浪」的方式一點一滴地「進步」。


  雖然這無論如何還是荒謬到令人發噱,但至少在某些更加開明的校園之中,學創這一給予教育行政體系--而非軍事行政體系--更多自由的制度真的能讓一些改變落實得更順利。


  事實上,近幾年對教育現場制度的實際改革的確比過往更為顯著,從頭髮與服裝規定的逐漸開放到「每週最多只能進行一次朝會」的改變,校園民主化與去軍事化的路程的確有在日漸推進。


  當朝會、司令台、記功記過、愛校服務等這些上對下的制度與象徵逐漸變得不再那麼理所當然時,當整個社會逐漸降低對於「管教式輔導」的依賴並對專業的輔導員與駐校諮商師的重要性有更多的理解時,或許教官(乃至於學創這一明顯具過渡屬性的編制)也能真正地從學校中退出。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UuPVQ9Uw12bgb1qVjEh6wEHB7p8YDjApayiKWbFHzmFM69iyqKj2hpPkJhVW9xqKl




avatar-img
86會員
75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理反應無須被道德化,更不能被用以合理化行為〉
〈開店就是策展:關於書店,買與不買以外的思考〉
〈「知識的支離破碎」:那些轉生成了網路文章的書中文字〉
〈今天的任天堂eShop依然沒有台灣區〉
〈生理反應無須被道德化,更不能被用以合理化行為〉
〈開店就是策展:關於書店,買與不買以外的思考〉
〈「知識的支離破碎」:那些轉生成了網路文章的書中文字〉
〈今天的任天堂eShop依然沒有台灣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本來想等確定新學年服務單位後再來回顧,但因為一些因素,拖到七月底還只能先底定。最後決定趁現在還能悠哉享受過渡期(?)趕緊把這一學年課務相關的心得好好整理面對。 這學年我的教職是從10月底退伍後才開始算起,到考季差不多半年,就算全職當考生,存款也能負擔這段時間,所以原本沒打算找兼課,直到快開學前接到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切開兩個視角來解釋,當初國高中時都有配一位教官。在我念的學校裡,教官就是眼中釘,每次畢業的時候都有人要揍他們,這是教育上的錯誤。不過呢,在台灣面對對岸緊張的時刻,雙方才一來我往到了兩岸通親的政策,而民進黨政府把他視為威權教育的一顆兵棋。這個兵棋幾乎蔓延了好幾的年代,連之前的火熱遊戲「返校」都有教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重點整理[下]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本來想等確定新學年服務單位後再來回顧,但因為一些因素,拖到七月底還只能先底定。最後決定趁現在還能悠哉享受過渡期(?)趕緊把這一學年課務相關的心得好好整理面對。 這學年我的教職是從10月底退伍後才開始算起,到考季差不多半年,就算全職當考生,存款也能負擔這段時間,所以原本沒打算找兼課,直到快開學前接到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切開兩個視角來解釋,當初國高中時都有配一位教官。在我念的學校裡,教官就是眼中釘,每次畢業的時候都有人要揍他們,這是教育上的錯誤。不過呢,在台灣面對對岸緊張的時刻,雙方才一來我往到了兩岸通親的政策,而民進黨政府把他視為威權教育的一顆兵棋。這個兵棋幾乎蔓延了好幾的年代,連之前的火熱遊戲「返校」都有教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重點整理[下]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