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對話引導,讓孩子在失誤中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個月,女兒跟同學出門,回程路上弄丟了錢包,裏頭有學生證、健保卡跟悠遊卡,還有現金近一千元。

一向大而化之的她,為此相當沮喪。要我載她回去沿路尋找,甚至到派出所去詢問有沒有人撿到。

「那是我很喜歡的錢包耶!而且這樣學生證跟健保卡都要重辦了.....」她哭喪著臉。

「我也有過丟錢包的經驗,你一定感到懊惱跟沮喪吧?!還好裡面卡片不多,也不難辦,我們再來重組一個新錢包吧。」我安慰著。

兩周後,她買了一個新錢包,我幫她新辦的健保卡也寄來了。

那天她剛好要跟同學去打球,她開心的把全新的健保卡放進錢包裡,跟我借了悠遊卡租借Ubike。

我的是悠遊聯名卡,就是可以自動加值的信用卡,特別叮囑她要收好。

傍晚,女兒要我去學校對面的速食店接她,我到速食店門口卻沒看到人。我打電話給她,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聲音:「我跑回學校找錢包,我錢包不見了。」

我聽完整個人呆住,又不見了?!

早上剛寄來熱騰騰的健保卡又丟了?

我的信用卡也不見了?

我感覺到有點生氣,我也覺察到自己的生氣。

但,我想,丟錢包的她,心裡更不好受吧!

我深呼吸了一下,思考著,我要怎麼應對她。

若是依照過去的慣性,我一定是先罵人再說道理。

「怎麼這麼不小心!東西都不放好!剛辦好的證件又搞丟了!是要辦幾次?!你可不可以把東西收好,每次都這樣講不聽.....」

但這樣做,我想得到什麼呢?

我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嗎?

真正丟錢包的是她不是我啊!

很慶幸,我在「情緒」到「說出口」之間,有了覺察,並有時間停頓思考。

看著她走向車子的身影,從沮喪表情看出來,她是沒找到。

一上車,她就哽咽:「我找不到......裡面有一千多塊,還有我才剛辦好的健保卡,還有...你的信用卡...」

「你一定很難過吧!?」「我不知道甚麼時候弄丟的.....」她眼眶盈滿淚水。

「信用卡掛失就好,你覺得下次要怎麼做,才不會再弄丟錢包?」我希望是她自己知道該怎麼做,而不是我哇啦哇啦地說一堆道理。

「我會...我會把它放到包包裡,不要一直拿在手上......」她緊張難過地說。

我沒有罵她,同時也要接受她的失落。

回家後,她不斷和同學通訊息,說錢包搞丟的事,請住在附近的同學幫她找找。

晚餐時,她說同學回家後,發現錢包少了$500。

「感覺你的錢包比較像是被偷走而不是搞丟,而小偷只拿同學錢包裡的錢。」我猜測的說。

晚餐後,女兒突然拿著手機驚呼:「找到了!找到了!我的錢包找到了!在同學家樓下Ubike的籃子裡!只有錢不見!其他卡片都在!」看來是小偷拿走裡面的錢,把錢包隨手丟在腳踏車籃裡。

看到女兒失而復得開心的樣子,心裡暗自慶幸,還好我沒罵她,事實證明錯不在她。

因為一再的掉錢包,終於讓孩子學到教訓。

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教育。讓孩子從親身體驗中學會自我負責,因為痛過才懂得珍惜,並且想辦法不要重蹈覆轍。

大人不需要批評、指責,不需要講一堆大道理,只要接住孩子的情緒,並與孩子一起面對與討論:「下次可以怎麼做?」,這樣就好!

而大人有時候覺察情緒來了。

踩一下煞車,想想自己想要什麼,結果是什麼?也許就能做出不一樣的應對與決定。

raw-image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今天早上好冷,很不想從暖暖的被窩裡爬起來。 孩子們應該也是吧?! 聽到女兒洗餐盤的聲音,她已經起床了。 我換上運動外出服走出房門,看到她穿著學校運動服外套站在廚房,下半身卻穿著運動短褲。 「你的腳不冷嗎?」 「不會!」
「媽~我同學在網路上引戰耶!」 「什麼?!」 女兒一坐上車,就迫不及待地跟我說。 「就有人在臉書某個抱怨學校的社團罵我們班,我們班就有人上去留言嗆聲,然後搞得雙方在臉書上互罵,後來還扯到畢業後校外的學長...」 「聽起來情況好像不妙,老師知道嗎?」
早上出門,女兒緊繃著一張臉。 以身為老母的觀察,這傢伙大概是沒睡飽。 上車後,我開口試探。 「想睡覺?」 「嗯~」她不是很想講話。
上周末跟課李儀婷老師的的工作坊,她在親子教養這塊,對我而言,簡直是神人等級。 不管是當媽媽的內在穩定度,遇到事情情緒不容易被挑起而有起伏,即使情緒上來了也能很快覺察,先安頓自己。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夏日午後,我帶著孩子們讀情緒繪本。 大概都是學齡前的孩子,他們戴著口罩,明亮的雙眼盯著我,咕嚕咕嚕地轉著,很是天真。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我問道:「你們可以生氣嗎?」 「....不可以...」異口同聲,而且聲音聽起來都有點怯懦。 「不可以生氣啊?! 那你的生氣要往哪裡去呢?」 「..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今天早上好冷,很不想從暖暖的被窩裡爬起來。 孩子們應該也是吧?! 聽到女兒洗餐盤的聲音,她已經起床了。 我換上運動外出服走出房門,看到她穿著學校運動服外套站在廚房,下半身卻穿著運動短褲。 「你的腳不冷嗎?」 「不會!」
「媽~我同學在網路上引戰耶!」 「什麼?!」 女兒一坐上車,就迫不及待地跟我說。 「就有人在臉書某個抱怨學校的社團罵我們班,我們班就有人上去留言嗆聲,然後搞得雙方在臉書上互罵,後來還扯到畢業後校外的學長...」 「聽起來情況好像不妙,老師知道嗎?」
早上出門,女兒緊繃著一張臉。 以身為老母的觀察,這傢伙大概是沒睡飽。 上車後,我開口試探。 「想睡覺?」 「嗯~」她不是很想講話。
上周末跟課李儀婷老師的的工作坊,她在親子教養這塊,對我而言,簡直是神人等級。 不管是當媽媽的內在穩定度,遇到事情情緒不容易被挑起而有起伏,即使情緒上來了也能很快覺察,先安頓自己。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夏日午後,我帶著孩子們讀情緒繪本。 大概都是學齡前的孩子,他們戴著口罩,明亮的雙眼盯著我,咕嚕咕嚕地轉著,很是天真。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我問道:「你們可以生氣嗎?」 「....不可以...」異口同聲,而且聲音聽起來都有點怯懦。 「不可以生氣啊?! 那你的生氣要往哪裡去呢?」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小一年級的我差點迷路,因為下課沒人來接我,爸媽午睡過頭,鬧鐘也沒有響。我在危險時刻學會自救,但卻被爸爸臭罵。如果你的孩子也曾在危機面前,你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欠別人的10元要怎麼還? 兒子從心裡笑出來說:「爸爸~你怎麼跟媽媽問一樣的問題?我會挖撲滿,用我自己賺的錢還」
Thumbnail
家裡有一個小聰明的女兒,就會不時會承接她突如其來的出招!有時會想這些念頭如如何產生的?渾然天成的「出頭」究竟來自先天的基因,還是後天的環境?父母日常的言行是否產生不良的示範,或是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才讓她有別出心裁的驚人之舉呢?這回交代女兒花錢買禮物的舉止,可真的讓我腦袋空白、驚呆不已! 滿街夾
Thumbnail
爸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遇上的問題,還是需要孩子學會如何靠自己去解決。 但身為父母,我們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人格成長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家裡的小一生下學期一開學,就掉了學生證,他連續找了兩天後,上學前從自己撲滿拿出錢,對爸爸說:「這是57元,我要到學校申請重作學生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小一年級的我差點迷路,因為下課沒人來接我,爸媽午睡過頭,鬧鐘也沒有響。我在危險時刻學會自救,但卻被爸爸臭罵。如果你的孩子也曾在危機面前,你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欠別人的10元要怎麼還? 兒子從心裡笑出來說:「爸爸~你怎麼跟媽媽問一樣的問題?我會挖撲滿,用我自己賺的錢還」
Thumbnail
家裡有一個小聰明的女兒,就會不時會承接她突如其來的出招!有時會想這些念頭如如何產生的?渾然天成的「出頭」究竟來自先天的基因,還是後天的環境?父母日常的言行是否產生不良的示範,或是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才讓她有別出心裁的驚人之舉呢?這回交代女兒花錢買禮物的舉止,可真的讓我腦袋空白、驚呆不已! 滿街夾
Thumbnail
爸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遇上的問題,還是需要孩子學會如何靠自己去解決。 但身為父母,我們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人格成長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家裡的小一生下學期一開學,就掉了學生證,他連續找了兩天後,上學前從自己撲滿拿出錢,對爸爸說:「這是57元,我要到學校申請重作學生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