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生氣爆炸時,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夏日午後,我帶著孩子們讀情緒繪本。
大概都是學齡前的孩子,他們戴著口罩,明亮的雙眼盯著我,咕嚕咕嚕地轉著,很是天真。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我問道:「你們可以生氣嗎?」
「....不可以...」異口同聲,而且聲音聽起來都有點怯懦。
「不可以生氣啊?! 那你的生氣要往哪裡去呢?」
「............不知道......」
那你的孩子可以生氣嗎? 孩子生氣時,你都怎麼應對呢?
我想孩子不能生氣這個觀點,多半是從父母或老師來的吧?! 我相信,過去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被教導不能生氣,生氣會被人討厭或不喜歡。
但是如果情緒不能被接納或發洩,那它要往哪兒去?悶久了會不會內傷呢?
你會生氣嗎?
生氣時都怎麼做呢?

那你的孩子可以生氣嗎?
孩子生氣時,你都怎麼應對呢?
繪本《生氣爆炸時,怎麼辦?》藉由生動的圖畫,從手足紛爭開始,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管理憤怒的情緒,甚至大人也可以跟著孩子一起練習,一起討論,如何面對"生氣"這個情緒。
引導孩子動動腦想一想,生氣時可以怎麼發洩怒氣,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影響或傷害他人。比如捶打枕頭、捏捏布偶,還是盡情的畫畫,或是把頭埋在棉被裡大叫......
是一本很適合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親子共讀的情緒繪本,推薦給朋友們。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超速就唱歌給你聽」 很好奇吧??!馬路上怎麼播歌呢?唱的是甚麼歌呢? 通常我們只想到,避免車子超速,不是測速照相就是開罰單。從來沒想過,可以用什麼方式,讓車速慢下來。 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情況可以讓車速慢下來呢?
後陽台洗衣機的音樂響起,告訴我衣服洗好了。可我正要出門去接補習下課的兒子。 「妹妹~請你幫忙晾個衣服好嗎?我要出去接哥哥,等我回來還要晾衣服就很晚了...」 「喔~~」女兒回應我,表示她有聽到。但我聽不出來她是否願意做這件事。 不過,即使她不願意也沒關係。
記得,剛接觸薩提爾的時候。看書,好像都懂。闔上書,腦筋一片空白。 初上工作坊,我的情緒很滿,體驗性很強。整個人有點像經歷一場大地震,驚魂未定不打緊,餘震還讓人暈頭轉向。更別說是弄懂冰山跟對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周帶作文營隊,主題放在認識自己。 先講繪本「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故事內容是,小健為了讓一個機器人變成他的分身,必須讓機器人從裡到外完全像他。這本書很有趣,大人也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這是過年前的事了。 某日下午,我在公司正盯著電腦寫案子,女兒學校老師突然傳來訊息:「媽媽午安,早上掃地時間時,妹妹因為一些原因,不小心撞到同學的眼睛,導致同學眼睛上方與眉骨之間產生血腫。已經告誡妹妹掃地時間並不是下課時間,做完掃地工作後就應該回到教室。請媽媽回家後再跟她溝通,謝謝。」
「老師~他們兄弟剛剛吵架,哥哥還打了他弟弟!」 才走進教室,孩子忙著跟我告狀。 這個混齡作文班,有三對兄弟檔,其中兩對感情不怎麼好。 哥哥常常都沒給弟弟好臉色,自選座位也都離得遠遠的。 我目光搜尋吵架的兄弟,哥哥一臉心虛地坐在位置上,弟弟則是抱著腳夾著一把大傘,坐在地上低頭不語。 我思考著該怎麼辦。
「不超速就唱歌給你聽」 很好奇吧??!馬路上怎麼播歌呢?唱的是甚麼歌呢? 通常我們只想到,避免車子超速,不是測速照相就是開罰單。從來沒想過,可以用什麼方式,讓車速慢下來。 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情況可以讓車速慢下來呢?
後陽台洗衣機的音樂響起,告訴我衣服洗好了。可我正要出門去接補習下課的兒子。 「妹妹~請你幫忙晾個衣服好嗎?我要出去接哥哥,等我回來還要晾衣服就很晚了...」 「喔~~」女兒回應我,表示她有聽到。但我聽不出來她是否願意做這件事。 不過,即使她不願意也沒關係。
記得,剛接觸薩提爾的時候。看書,好像都懂。闔上書,腦筋一片空白。 初上工作坊,我的情緒很滿,體驗性很強。整個人有點像經歷一場大地震,驚魂未定不打緊,餘震還讓人暈頭轉向。更別說是弄懂冰山跟對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周帶作文營隊,主題放在認識自己。 先講繪本「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故事內容是,小健為了讓一個機器人變成他的分身,必須讓機器人從裡到外完全像他。這本書很有趣,大人也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這是過年前的事了。 某日下午,我在公司正盯著電腦寫案子,女兒學校老師突然傳來訊息:「媽媽午安,早上掃地時間時,妹妹因為一些原因,不小心撞到同學的眼睛,導致同學眼睛上方與眉骨之間產生血腫。已經告誡妹妹掃地時間並不是下課時間,做完掃地工作後就應該回到教室。請媽媽回家後再跟她溝通,謝謝。」
「老師~他們兄弟剛剛吵架,哥哥還打了他弟弟!」 才走進教室,孩子忙著跟我告狀。 這個混齡作文班,有三對兄弟檔,其中兩對感情不怎麼好。 哥哥常常都沒給弟弟好臉色,自選座位也都離得遠遠的。 我目光搜尋吵架的兄弟,哥哥一臉心虛地坐在位置上,弟弟則是抱著腳夾著一把大傘,坐在地上低頭不語。 我思考著該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會「好好生氣」? 「生氣」是一種強烈且自然的情緒,但卻經常被誤解或壓抑。當孩子摔玩具、尖叫時,家長和老師或許會急著制止;而當大人壓抑情緒,最後不小心爆發時,後果更可能令人遺憾。其實,生氣並非壞事,它提醒我們界線被觸碰,需求未被滿足。如果能夠「好好生氣」,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更能促進健康的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2024年5月共讀圖書中提到了孩子生氣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建議製作一套自己的「生氣選擇輪」來管理情緒。這本書的內容也適用於成年人,提醒人們管理情緒是與情緒好好相處的重要部分。
Thumbnail
情緒,是影響孩子未來心理、學習、人際與品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能力。專家認為,學齡前是情緒能力養成的最好時機,父母應重視透過繪本書讓子女理解情緒並善用它。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會「好好生氣」? 「生氣」是一種強烈且自然的情緒,但卻經常被誤解或壓抑。當孩子摔玩具、尖叫時,家長和老師或許會急著制止;而當大人壓抑情緒,最後不小心爆發時,後果更可能令人遺憾。其實,生氣並非壞事,它提醒我們界線被觸碰,需求未被滿足。如果能夠「好好生氣」,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更能促進健康的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2024年5月共讀圖書中提到了孩子生氣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建議製作一套自己的「生氣選擇輪」來管理情緒。這本書的內容也適用於成年人,提醒人們管理情緒是與情緒好好相處的重要部分。
Thumbnail
情緒,是影響孩子未來心理、學習、人際與品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能力。專家認為,學齡前是情緒能力養成的最好時機,父母應重視透過繪本書讓子女理解情緒並善用它。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