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社交潛規則】社交情境的譬喻—跟商店購物結帳相似,時機點很重要

raw-image


「社交情境」是人際互動的情境,視以下因素而有所不同

1.社會情境:特定目的(或沒有目的)

2.彼此關係深淺:熟識、親密、利益

3.場合:又分環境(公開或非公開)和人數(兩人或團體)

個人最後才能決定該怎麼表現,展現哪個社交面具和真實自我(這不是二選一,是不同比例的混合)。實際對話時,還要顧慮對方是否聽的懂、聽到後感受如何,以進行有效溝通。否則一開始講話就激怒對方,後續說什麼都沒用了。

本短文嘗試講解「社交情境的時機點」,譬喻為人們所溝通的情境必須是「當場、談判、交易,銀貨兩訖,離開櫃臺恕不退換」的概念。

先想像,當你與他人溝通時(=像是進入「他所開的商店」一樣),在瀏覽了他的商品區後(=他的思想、價值、信念、意見),最後在結帳櫃臺買帳或不買帳(=你是否跟他有共識,說好/答應某些事)

「時機點」很重要,涉及承諾、信用、態度,在結帳區就是時機點(=當場說好),如果某人事後卻說買錯、說瑕疵退貨都是店家的錯,或一直嫌貨又不買(=態度反覆、說過去的不算),也許一兩次尚可接受,但超過三次就容易會被厭惡,列為拒絕往來戶。就像商品你帶回家,體驗過了,而店家也把金錢列帳,結果隔天或隔個月跑來說「全部不算,當初我沒考慮到XXX,我不管,就是要重來」。

不好意思,人際關係場不是COSTCO,不是無條件的

當事人會因此失去信用,會連帶好幾家店都拒絕你(店家會通風報信不要賣這個人)。講過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當事人只能接受失誤,摸摸鼻子接受代價,下次要更謹言慎行,彼此都還有機會。人際關係場接受認錯的人,不接受自我中心、自私或硬凹的人。

一、所有人都適用的通用情境:超市

一般的對話/人際情境,就當是超市購物吧。

同時有多人進出,挑選所需商品結帳。

與他人溝通過程就像在商品區瀏覽,最後選定(或不買)而到櫃臺結帳。

「當場、談判、交易,銀貨兩訖,離開櫃臺恕不退換」時機點就是「當下」。

有意見要當場反應,超過界線的要拒絕,如果說好了某件事就要執行,別事後反覆、反悔。真的做不到可以討論,但那是「理虧」,而不是理直氣壯地推翻約定,不是質疑當初說法不夠嚴謹、不夠清楚。

如果對「當下」真的沒把握的人,那麼就別在當下承諾任何事,可以說「我回去想想,晚點再回覆你。」

二、比較熟識的人的情境:獨立小店

這種店是服務小眾的,甚至跟你一對一,因此購物(溝通)過程很彈性,兩個人說好就好。

但原則上仍是「當場、談判、交易,銀貨兩訖,離開櫃臺恕不退換」,只是容忍度較高而已。


以上先簡單譬喻,是對不懂社交的人嘗試用「已知概念」解釋「未知概念」,大家也可以用它來幫忙介紹「何謂社交情境與規則」

然PUA也會反過來利用情境潛規則逼人就範,如要求受害者履行當初(被迫)答應過的承諾…受害者啞口無言只好做了。

只能說社交情境真的很複雜,有一好同時就有一壞,只能多學習多整理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