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潛規則】社交情境的譬喻—跟商店購物結帳相似,時機點很重要

更新於 2024/07/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社交情境」是人際互動的情境,視以下因素而有所不同

1.社會情境:特定目的(或沒有目的)

2.彼此關係深淺:熟識、親密、利益

3.場合:又分環境(公開或非公開)和人數(兩人或團體)

個人最後才能決定該怎麼表現,展現哪個社交面具和真實自我(這不是二選一,是不同比例的混合)。實際對話時,還要顧慮對方是否聽的懂、聽到後感受如何,以進行有效溝通。否則一開始講話就激怒對方,後續說什麼都沒用了。

本短文嘗試講解「社交情境的時機點」,譬喻為人們所溝通的情境必須是「當場、談判、交易,銀貨兩訖,離開櫃臺恕不退換」的概念。

先想像,當你與他人溝通時(=像是進入「他所開的商店」一樣),在瀏覽了他的商品區後(=他的思想、價值、信念、意見),最後在結帳櫃臺買帳或不買帳(=你是否跟他有共識,說好/答應某些事)

「時機點」很重要,涉及承諾、信用、態度,在結帳區就是時機點(=當場說好),如果某人事後卻說買錯、說瑕疵退貨都是店家的錯,或一直嫌貨又不買(=態度反覆、說過去的不算),也許一兩次尚可接受,但超過三次就容易會被厭惡,列為拒絕往來戶。就像商品你帶回家,體驗過了,而店家也把金錢列帳,結果隔天或隔個月跑來說「全部不算,當初我沒考慮到XXX,我不管,就是要重來」。

不好意思,人際關係場不是COSTCO,不是無條件的

當事人會因此失去信用,會連帶好幾家店都拒絕你(店家會通風報信不要賣這個人)。講過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當事人只能接受失誤,摸摸鼻子接受代價,下次要更謹言慎行,彼此都還有機會。人際關係場接受認錯的人,不接受自我中心、自私或硬凹的人。

一、所有人都適用的通用情境:超市

一般的對話/人際情境,就當是超市購物吧。

同時有多人進出,挑選所需商品結帳。

與他人溝通過程就像在商品區瀏覽,最後選定(或不買)而到櫃臺結帳。

「當場、談判、交易,銀貨兩訖,離開櫃臺恕不退換」時機點就是「當下」。

有意見要當場反應,超過界線的要拒絕,如果說好了某件事就要執行,別事後反覆、反悔。真的做不到可以討論,但那是「理虧」,而不是理直氣壯地推翻約定,不是質疑當初說法不夠嚴謹、不夠清楚。

如果對「當下」真的沒把握的人,那麼就別在當下承諾任何事,可以說「我回去想想,晚點再回覆你。」

二、比較熟識的人的情境:獨立小店

這種店是服務小眾的,甚至跟你一對一,因此購物(溝通)過程很彈性,兩個人說好就好。

但原則上仍是「當場、談判、交易,銀貨兩訖,離開櫃臺恕不退換」,只是容忍度較高而已。


以上先簡單譬喻,是對不懂社交的人嘗試用「已知概念」解釋「未知概念」,大家也可以用它來幫忙介紹「何謂社交情境與規則」

然PUA也會反過來利用情境潛規則逼人就範,如要求受害者履行當初(被迫)答應過的承諾…受害者啞口無言只好做了。

只能說社交情境真的很複雜,有一好同時就有一壞,只能多學習多整理了

avatar-img
314會員
21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前言: 職涯探索過程通常會花很多時間,也不是單一測驗就能「選出對的」,但善用相信的價值主動出擊,在所屬的職業領域終究會發光發熱。 來做「生涯興趣測驗」的五專生 多年前有位女學生來諮商中心做心理測驗,16歲,就讀應用英語系五專二年級,她想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 學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生涯興趣測驗
示範: 『對不起。我知道「哪裡」做錯了,讓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我下次會「怎麼」改善。真的對不起。』
人類的情感需要寄託,至少有一個人是看著你、關注你,與你互動的 不是平常社會角色的那種互動 是關係親近,彼此覺得連結、穩定,不會突然變卦的 這種基本的、必需的連結,我稱為「地基」如果轉成心理學領域的說法,則是「依靠」、「依附」的關係
人們判斷是非與如何生活時,需依賴「正確資訊」,如「正確用火」 然資訊爆多會癱瘓大腦對資訊的處理,民眾不可能全部檢視、思考比對後再挑選,加上基本知識不足也無法判斷正確性…大腦終究會選擇捷思(懶惰的),變成跟風向走、看懶人包、相信意見領袖、相信政黨,不再有思考的習慣。
社會建構的信念不僅影響群體也影響個人,當個人預想他的經歷不會被群體接受,他就噤聲了。 當社會不認同你被性騷擾是一種被侵犯,社會多數人仍檢討受害者,你也不敢正視自己的感受,不敢據理以爭,尤其對方是老師、教練、老闆、前輩等,你反而被檢討「是你高攀人家吧?」如果越說越錯,你當然就不說了。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前言: 職涯探索過程通常會花很多時間,也不是單一測驗就能「選出對的」,但善用相信的價值主動出擊,在所屬的職業領域終究會發光發熱。 來做「生涯興趣測驗」的五專生 多年前有位女學生來諮商中心做心理測驗,16歲,就讀應用英語系五專二年級,她想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 學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生涯興趣測驗
示範: 『對不起。我知道「哪裡」做錯了,讓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我下次會「怎麼」改善。真的對不起。』
人類的情感需要寄託,至少有一個人是看著你、關注你,與你互動的 不是平常社會角色的那種互動 是關係親近,彼此覺得連結、穩定,不會突然變卦的 這種基本的、必需的連結,我稱為「地基」如果轉成心理學領域的說法,則是「依靠」、「依附」的關係
人們判斷是非與如何生活時,需依賴「正確資訊」,如「正確用火」 然資訊爆多會癱瘓大腦對資訊的處理,民眾不可能全部檢視、思考比對後再挑選,加上基本知識不足也無法判斷正確性…大腦終究會選擇捷思(懶惰的),變成跟風向走、看懶人包、相信意見領袖、相信政黨,不再有思考的習慣。
社會建構的信念不僅影響群體也影響個人,當個人預想他的經歷不會被群體接受,他就噤聲了。 當社會不認同你被性騷擾是一種被侵犯,社會多數人仍檢討受害者,你也不敢正視自己的感受,不敢據理以爭,尤其對方是老師、教練、老闆、前輩等,你反而被檢討「是你高攀人家吧?」如果越說越錯,你當然就不說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從對方「個人」角度去思考,推測出他在意的利益點為何?並且去做出能滿足到他慾望的連結。
人的習慣性選擇,會往舒適地方靠攏,舒適的人、舒適的環境 .. 用在生活、在工作、在寫作(互動)⋯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對很多人來說人際關係,是為了食、衣、住、行、育、樂。人際關係對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如果我們要買食物就必需跟店員說我們要什麽。去買衣服、房子、車都需要跟店員互動等…除了食、衣、住、行外,人際關係也與情感有關係。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脫離校園進入社會多年,深深體會身處“社會”這個大染缸的複雜人際關系有多麽困難。 關於為人處世、社交關系、自我成長,都是比較精煉的洞察,希望對你我有所啟發。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從對方「個人」角度去思考,推測出他在意的利益點為何?並且去做出能滿足到他慾望的連結。
人的習慣性選擇,會往舒適地方靠攏,舒適的人、舒適的環境 .. 用在生活、在工作、在寫作(互動)⋯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對很多人來說人際關係,是為了食、衣、住、行、育、樂。人際關係對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如果我們要買食物就必需跟店員說我們要什麽。去買衣服、房子、車都需要跟店員互動等…除了食、衣、住、行外,人際關係也與情感有關係。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脫離校園進入社會多年,深深體會身處“社會”這個大染缸的複雜人際關系有多麽困難。 關於為人處世、社交關系、自我成長,都是比較精煉的洞察,希望對你我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