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離職之後,空出來的心力拿來做什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通常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是近期逐漸興起的討論和定義,連帶熱議著的「世代對於『工作』的想法差異」,其實也沒有什麼定論似的答案,畢竟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似乎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

raw-image


當然所謂的「最低需求」對每個人而言定義不同。想聊聊的是,關於「為何開始安靜離職」,其實也成因多元。可能是對企業文化或團隊氣氛的失望,也可能是對工作內容的疲乏,或甚至是因為並沒有迫切的經濟壓力或已有額外的收入來源,留不留、走不走,好像也無關是非。就像任何人際關係,究竟是公司/團隊需要我多一點,或是我需要/想要繼續這份工作多一些,都未必有一個固定的、肯定的答案。

raw-image


以此為前提,「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一種看待「工作」的態度。不僅是老調重彈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隨著年齡漸長,更意識到「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熱愛工作或投入所得到的回報自認匹配所以願意投身精力,確實是一種選擇,但「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或者說,「只負責份內的事」,乍看很虛靡、很空度、很「喪」,但從很多朋友的經歷聽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正視,主管同仁客戶之間,有多少被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或多或少的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那麼「合理」,或很多時候並不合乎包括薪資數字在內的,這份工作為一個職員帶來的價值和回饋。

raw-image


或許更該想想的是,選擇(類似)「安靜離職」的價值觀之後,空出來的心力和時間,我們拿來做些什麼?是自我提升以離開現在這個讓人不太舒服的環境、和部分同事還是保持愉悅的社交讓上班8小時不那麼痛苦、或是讓身心靈好好休息一陣子?

我覺得很可以類比的是,關於大學同學「翹課」給我帶來的啟發。求學時期我一直抱持著相對保守的態度,覺得「份內事做好後,額外的心力再發展生活其他面向」,因此起出是對於「翹課」行為並不理解的。但回過頭看,生命,尤其是青春,實在是有限的,當然坐在教室上課學習也是一種選擇,但看到那些雖然「翹課」,卻是將時間投入在自己眼下判斷後,認為比「坐在教室未必聽進太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社團活動或談場戀愛,甚至有同學在策略性調配可不出席的額度後,學期間兼顧了實習和學業,才讓我重新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且隨著年歲漸長,真切感覺到生命中有很多眼下看來捨不得放的事物,其實未必是那麼「不能放棄」的。

當經歷過幾次,例如親人的重病等突發狀況,才讓我開始反思,其實一份工作、一個學位,如果不能允許我在那段時間回鄉下照顧親人,似乎,不要也罷。

回歸到「安靜離職」的部分,假使眼前這份工作真的只是「工作」,用時間和一些心力換取收入,對個人而言沒有太多額外意義,那調整後選擇適度的應對態度,倒也是一種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方式。只是,在這裡節省下來時間精力,也希望能是移轉到,對自己有幫助、有價值、或至少讓自己更快樂的地方吧。共勉之。

raw-image


avatar-img
98會員
235內容數
聊聊音樂、ACG、文化、ESG、閱讀,還有無法歸類的靈光乍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渡狼/DL 的其他內容
呼吸,乍似簡單自然,甚至是本能的生存必須,卻反而平時都被忽略。好好地深吸一口、穩穩地緩慢吐出,隨著瑜珈練習,一次一次,感受這項維持生理機能的運作,似乎也連帶地觸發善待之心,更感謝了這副應著我的任性,日夜勞累的身軀。
一個動作,未必只有做到、做不到,兩種結果。膝蓋微彎15度後,身體就能壓摺得更深。下一次或許是只需微彎13度。一點調整、一點伸展,側點身、手掌腳掌位置、身體翻開的幅度,一點點的微幅挪動,都開拓了身體的新可能,無須以標準答案比對,也不必否認當下的自己,接受未知、接受變動,每一刻都是新的練習。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呼吸,乍似簡單自然,甚至是本能的生存必須,卻反而平時都被忽略。好好地深吸一口、穩穩地緩慢吐出,隨著瑜珈練習,一次一次,感受這項維持生理機能的運作,似乎也連帶地觸發善待之心,更感謝了這副應著我的任性,日夜勞累的身軀。
一個動作,未必只有做到、做不到,兩種結果。膝蓋微彎15度後,身體就能壓摺得更深。下一次或許是只需微彎13度。一點調整、一點伸展,側點身、手掌腳掌位置、身體翻開的幅度,一點點的微幅挪動,都開拓了身體的新可能,無須以標準答案比對,也不必否認當下的自己,接受未知、接受變動,每一刻都是新的練習。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把工作辭了,去旅行一段時間休息一下 只要是上班族,應該多少都曾有過這個想法,每個疲憊的夜晚,對工作倦怠時,我們就會產生這種慾望,但不久之後,現實面的問題總會浮現。 ⌈要怎麼過生活?⌋,⌈回來之後還找得到工作嗎?⌋嘆了一口氣後,隔天就繼續上班了。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別只想著解決「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千禧世代正在「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ing!根據哈里斯民調公司(Harris Poll’s)《2024 Out of Office Culture Report》對 1,170 名 18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Thumbnail
以下內容是一位後輩離職後告訴我的故事,他說他離職後恢復到正常狀態,內心總是充滿平靜,放空的時候會思考很多之前不會注意到的事情,以下是我聊完天後,認為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分享給各位參考。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把工作辭了,去旅行一段時間休息一下 只要是上班族,應該多少都曾有過這個想法,每個疲憊的夜晚,對工作倦怠時,我們就會產生這種慾望,但不久之後,現實面的問題總會浮現。 ⌈要怎麼過生活?⌋,⌈回來之後還找得到工作嗎?⌋嘆了一口氣後,隔天就繼續上班了。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別只想著解決「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千禧世代正在「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ing!根據哈里斯民調公司(Harris Poll’s)《2024 Out of Office Culture Report》對 1,170 名 18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Thumbnail
以下內容是一位後輩離職後告訴我的故事,他說他離職後恢復到正常狀態,內心總是充滿平靜,放空的時候會思考很多之前不會注意到的事情,以下是我聊完天後,認為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分享給各位參考。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