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有選擇困難症的我,如何決定花6萬買課程?-《選擇的弔詭》應用實例

你也有選擇困難症嗎?

我最近做了兩件事,剛好都與選擇困難症有關:

第一件,讓我發現「要做選擇好難」--花六萬五去上一套培訓課程。

第二件,讓我看到「克服選擇困難」的方法--讀了《選擇的弔詭》這本書。

這篇文我想來記錄下,是什麼困擾著我、這筆花費的決策過程,以及最後會分享,從這本書獲得的4個啟發。



▋身為選擇困難症者的困擾


我在生活上常陷入選擇困難的障礙中,就連晚餐吃什麼、飲料喝什麼…都常要想很久。

雖然,我有漸漸找到能快速下決定的方法,像是:抽籤、選跟上次一樣、或是請別人幫忙選。

但是,當遇到比較大額的支出,就很難用這種粗糙的方式做決定

例如:最近我就因為一門讓我有點心動的培訓課,陷入為期超過半個月的糾結之中。

▋是什麼這麼吸引我?又是什麼綁住了我?


這門課是「生涯諮詢師CDA」的培訓證照課(先前有寫文詳細介紹你聽過「生涯諮詢師」嗎?——用6個問題帶你認識這個新興工作)。

我第一次注意到類似工作的消息,是在看《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書中寫到作者在日本提供的服務--引導人探索自己真心喜歡的事

我還記得,當時看到有這樣的工作存在,覺得「也太酷了吧!!!!!」(就是這麼多個驚嘆號)還想訂機票飛去日本,親身體驗看看。

而後不久,我在開車時,聽引書店podcast介紹到,台灣也有「生涯諮詢師」這樣的培訓課程。

不誇張!我那時候馬上把車子靠邊停下來,超興奮地拿起手機查資料。

課程介紹看來都很美好,但現實仍然是骨感的。當我滑到頁面底端,看到培訓課程一期費用65000時,十分震驚,還重算確認有沒有多看一個零。


過去參加的課程多是免費或幾千元內的我:

真的要花這筆錢嗎?

▋我的決策過程是什麼?


先說結果,經過半個多月的評估,我還是付錢買了。

以下來覆盤,下決定前我做了什麼:


▍1. 上網搜尋建立通盤理解:


學習「生涯諮詢」的幾種可能途徑、「生涯諮詢師」的工作模式與待遇、取得CDA認證的效益。

➡️ 發現自己看了之後更感興趣了,也寫下文章整理資訊你聽過「生涯諮詢師」嗎?——用6個問題帶你認識這個新興工作


▍2. 參加說明會:


培訓單位(擺渡人生設計)辦理的課程說明會,我在會中問了十幾個問題,來釐清培訓規劃是否符合我的需求。

➡️ 發現能滿足我一部分的好奇,但課程預設來諮詢對象以成人為主,我若想操作在K12年齡層,需要自行延伸。


▍3. 上網搜尋競品:


研究其中三個較突出的競品選項,比較各自優劣,再與我的需求對應。

➡️ 發現開價都差不多高,而CDA從心理學研究出發的取徑較吸引我


▍4. 盤點預算:


確認是否能負擔。

➡️ 今年度家庭預算中編列的「探索夢想金」項目,足夠負擔這筆開支,且參與這個活動與預算目的吻合


▍5. 和身邊的人討論釐清:


我和老公針對這個選擇討論過幾次,他對於這個工作的發展性持保留態度。

➡️ 我在對話中更理解有哪些疑慮存在,再盡可能蒐集資料。雖然還剩下一些我無法從資料蒐集就得到解答的,但也讓我察覺,心中「試了才知道,不試不知道」的想法更加強烈。


▍6. 取得有經驗人士的建議:


我的生涯諮詢師,還有在雜學校活動中遇到的一位老師,都曾參與這項培訓,也都很推薦。

➡️ 收穫兩個真實分享,且都是正向意見,讓我覺得萬事皆備!

▋《選擇的弔詭》啟發我的4個重要想法


從《選擇的弔詭》讀到的內容,也推動我完成這個決定。我從書中獲得以下的啟發:


▍1. 做一個「知足者(Satisficer)」而非「最大化者(Maximizer)」可以增加生活滿意度。


➡️ 接受「足夠好」而非追求一定要「最完美」的選擇。


▍2. 當選擇過多,內心的機會成本就會增加,對每個選擇的放棄都成為心理負擔,因為你不只會覺得自己放棄了第二好的(B)選項,還放棄了CDEFGH…


➡️ 減少比較的對象,只在「足夠好」之中做選擇。我發現,減少比較對象的一個方法是「設定做決定的期限」,如果沒有期限,會因為想像更好的選擇以後會冒出來,而無止盡地考慮、等待下去。


▍3. 減少後悔造成的影響,練習對好的部份心存感激,不要對壞的部份耿耿於懷。


➡️ 更積極一點,做出選擇後,就專心享受它帶來的好處,如果帶來的好處與心中期望價值不符合,那就自己去創造它!


▍4. 透過檢視自己過去的選擇,了解自己在意的東西、提取對「足夠好」的標準。


➡️ 這就是我為什麼寫這篇文


--


最後,我很好奇,你曾經為了「學習」花過最多錢,是買了什麼?花了多少?當時你是怎麼做出這個選擇的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選擇的弔詭》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