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我們所處的「美麗新世界」

〈我們所處的「美麗新世界」〉2023-08-29


  暢銷歷史讀物《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s)對其的訪談中,聊到影響他最深的書籍: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就像在多數的主題書單裡會發生的那樣,哈拉瑞也將這本書和歐威爾的《1984》相提並論。


  在哈拉瑞看來,赫胥黎這本書的出色之處在於,在他勾勒的那個世界,由於消費主義與快樂至上的宗旨,每個人都能在生物科技和社會工程下足夠滿意,沒有人需要反抗,自然也不需要那些歐威爾式的統治手段。「赫胥黎非常聰明,他清楚明白愛與快樂遠比暴力和恐懼更能控制人民。」


  哈拉瑞指出,當人們在讀《1984》時,能夠明顯看出那個世界的駭人問題,我們需要去探討的就只是「如何避免世界陷入這種恐怖」,但《美麗新世界》卻勾勒了一種祥和、繁榮、人人滿意的生活狀態,讀者們會感到不安,卻又很難把那些不對勁明確地說出來。



  從赫胥黎與歐威爾給出示警之後,我們的社會卻好像還是朝著這種反烏托邦式的、以及賽博龐克式的方向行進。極端優生學中的倫理問題的確與多數人的道德直覺不相符,但我們依舊需要越來越多的產檢來一定程度地篩選;社會不平等與階級問題早已經被社會學家乃至於大眾認識到,但從很多的指標看來,或許還是像《1984》中的理論那樣,永遠都是「極少的頂層」、「中層」和「廣大的普羅」。



  每當我們拿當前的時代與過去的時代做比較時,我們都會需要承認總體的物質生活有所提升。我們有更乾淨的飲用水、有空調、有更多方便的通訊與移動工具、以及更多更多過去的人無法想像的娛樂項目與輔助生產的機具。


  但我們似乎也得到了更多的空洞與無意義感。比起說我們有更多的方法享受或我們有更好的做事效率,更像是世界裡負責娛樂的部門與負責製造的部份正用著更深刻與全面的方式把握著我們。



  一方面我們躺在床上滑手機就能得到娛樂,另一方面,我們喪失了在街頭與園林發覺樂趣的能力;一方面我們能快速地透過幾行字的標題與短影音掌握新的訊息,另一方面,我們不再擁有慢下來閱讀深入內容的能力。


  一方面依靠演算法,我們能「飯來張口」地接觸到我們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我們每天所能看到的內容,漸漸只依賴於這些系統推送。



  哈拉瑞認為,赫胥黎勾勒的那個世界已經逐漸成真。「赫胥黎在1931年寫《美麗新世界》的時候,他與他的讀者都很清楚這本書描述的其實是危險的反烏托邦世界。現代讀者卻常誤以為書中描寫的是烏托邦。」


  或許現在是我們的抉擇時刻。就像面對墨菲斯手上的紅藥丸與藍藥丸,作為既是尼奧也是安德森先生的主體,是要當一個讀者與這個「反烏托邦世界」保持距離?還是閉上眼沉浸其中,安逸享受它的「美麗」與「新」?





延伸閱讀:

〈冷氣房裡的物種〉

〈真實世界的「電幕」:短影音與被重塑的認知框架〉

〈抖音傷仲永:社群短影音時代中的孩子〉

〈睡夢中安詳離去的司機〉

〈AI時代:技術革命下的價值重估契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