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問題行為,家長如何照顧好自己?三個關鍵步驟幫你減輕壓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進到治療室,家長開始談論著孩子的狀況,但有時候在孩子問題行為較頻繁的情況下,家長也累積了許多情緒,我想「照顧好家長自己的狀態」是面對孩子問題行為的第一步,因為當自己的身心狀態不佳,往往也會影響到孩子、伴侶,或是身邊的其他人,因此家長的自我照顧很重要。

有一天,二歲的孩子在百貨公司想上廁所,進到廁所後冷不防地按了一下緊急求救鈴,頓時鈴聲大作,警衛急急忙忙衝上樓察看,家長因為覺得麻煩到別人,氣急敗壞的喝斥著孩子,希望孩子能透過這次責罵的教訓,再也不按鈴,孩子哭哭啼啼,但卻感覺沒有學會一般,下次又做了同樣的事情。

但有天家長發現一件事,曾經孩子想要碰家中的電腦零件,他嚴肅的的請孩子不要觸碰,孩子從此以後看見電腦零件都會說:「不能碰碰」,他發現在冷靜的情況下教導孩子效果反而比大聲喝斥還要好,這可能跟孩子面對高漲的情緒,喚起了內在的焦慮,情緒占滿認知資源有關,讓孩子難以從中學習。

「有時候真的沒辦法在他按下緊急鈴的時候還平心靜氣的跟他說話」、「有時候真的很累,沒有精力慢慢跟孩子處理這些問題」、「當我有情緒的時候實在很難溫柔與堅定」,我想這些都是家長經常遇到的議題,所以我想不論是尋求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先安頓好自己的情緒,都比在不穩定的狀態處理孩子問題來得好。

身體健康:生理上的健康是我們該重視的,例如家長適當的飲食、睡眠、運動應該要視為養育孩子重要的一部份,可以和伴侶輪流照顧孩子,讓我們有機會去運動,散步、上健身房,都是適合的活動。

情緒健康:建立一個社會支持網絡可以幫助我們對抗壓力,從關心我們的家人、朋友得到支持,可以讓我們在面對負面情緒的時候得到緩衝,當我們與親近的人訴說自己的生活與感受時,我們會覺得比較沒有那麼孤單。

靈性活動:靈性活動有許多形式,包含冥想、瑜珈、祈禱、走進大自然等,尋找適合的活動,讓我們自己的內心可以有更多安穩與能量。

我們每天努力工作,還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為孩子尋找各種適合的資源,我想這些都是值得鼓勵自己的事情,當我們覺得疲累、沒有能量、負面情緒很多的時候,多安慰自己、多鼓勵自己,有需要時就尋求協助,我想會越來越有自信面對生活的挑戰。


臨床心理師:張加恩


線上課程:陪你讀懂孩子的心裡事https://enenpsychologist.rakosell.com/zh/product/introduction-1926


合作邀請

https://enenpsychologist.my.canva.site/hom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加恩臨床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我的孩子似乎不太會表達情緒,常常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愣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好像平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突然間在一個時刻就會不知為何大哭起來」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孩子沒辦法自己表達情緒的情況,事實上,引導孩子情緒表達是一個複雜的歷程,不是單純把情緒開口說出來而已。
「今天小志又拿同學的東西回家了」 「我都不敢帶小志去買東西,他都會趁我不注意把糖果放在口袋裡」 「跟他講很多次,別人的東西不要帶回家,他就是沒在聽」 看著父母無奈的神情,似乎已經嘗試了所有方式,但仍然看不到孩子行為的改善,因此前來尋求協助,經常偷東西的孩子應該怎麼教?
在臨床上經常會碰到固執的孩子,只要不順他們的心意,他們就會不斷地哭鬧,直到得到他們所想要的東西為止。 每個家長使用的因應策略不同,應該如何做才好?
正向教養是建立在積極、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如何與孩子一同制定規範,把孩子納入彼此合作的體系當中,使孩子更願意遵守規範,是我們也需要學習的。
阿德勒(Alfred Adler)醫師提出了一個在心理學上重要的概念,就是「孩子不當行為的四個錯誤信念與目的」,並闡述了這些行為背後的錯誤信念。這些概念有助於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心理和行為模式。
「我的孩子似乎不太會表達情緒,常常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愣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好像平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突然間在一個時刻就會不知為何大哭起來」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孩子沒辦法自己表達情緒的情況,事實上,引導孩子情緒表達是一個複雜的歷程,不是單純把情緒開口說出來而已。
「今天小志又拿同學的東西回家了」 「我都不敢帶小志去買東西,他都會趁我不注意把糖果放在口袋裡」 「跟他講很多次,別人的東西不要帶回家,他就是沒在聽」 看著父母無奈的神情,似乎已經嘗試了所有方式,但仍然看不到孩子行為的改善,因此前來尋求協助,經常偷東西的孩子應該怎麼教?
在臨床上經常會碰到固執的孩子,只要不順他們的心意,他們就會不斷地哭鬧,直到得到他們所想要的東西為止。 每個家長使用的因應策略不同,應該如何做才好?
正向教養是建立在積極、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如何與孩子一同制定規範,把孩子納入彼此合作的體系當中,使孩子更願意遵守規範,是我們也需要學習的。
阿德勒(Alfred Adler)醫師提出了一個在心理學上重要的概念,就是「孩子不當行為的四個錯誤信念與目的」,並闡述了這些行為背後的錯誤信念。這些概念有助於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心理和行為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國小一年級的我差點迷路,因為下課沒人來接我,爸媽午睡過頭,鬧鐘也沒有響。我在危險時刻學會自救,但卻被爸爸臭罵。如果你的孩子也曾在危機面前,你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Thumbnail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遇過,自己的孩子在家裡時常不認真寫作業,總是分心;或是接送孩子時聽到老師回饋孩子不認真聽講,時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影響同學。這時都不免有此疑惑: 所以這表示我的孩子有注意力的問題嗎?,我該帶他去醫院做評估嗎? 對此,以下我們提供幾項準則,供你作為參考的依據: 一、生活中可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國小一年級的我差點迷路,因為下課沒人來接我,爸媽午睡過頭,鬧鐘也沒有響。我在危險時刻學會自救,但卻被爸爸臭罵。如果你的孩子也曾在危機面前,你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Thumbnail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遇過,自己的孩子在家裡時常不認真寫作業,總是分心;或是接送孩子時聽到老師回饋孩子不認真聽講,時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影響同學。這時都不免有此疑惑: 所以這表示我的孩子有注意力的問題嗎?,我該帶他去醫院做評估嗎? 對此,以下我們提供幾項準則,供你作為參考的依據: 一、生活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