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際相處,你能要求的只有你自己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4(施工中)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人際相處,你能要求的只有你自己〉2024-09-02

 

  人們常說「人與人相處是互相的」。在此基礎上,一種好的提醒自己的方式是負面表述,譬如說「你自己對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要求別人做到」或者「你不希望別人怎麼對自己,就不要怎麼對別人」。雖然老生常談,但這些都是有實踐意義的提醒,幫助自己在閱讀他人行為時,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

 

  然而,正面表述卻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也可能引發無形的相處壓力。「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你就要先怎麼對別人」的想法固然不算錯,可是當我們自己用我們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對待別人時,別人不見得就會回過來用一樣的方式對你。

 

  一方面,你覺得好的方式別人不見得覺得好,譬如某些自認為「癡情」的行為,可能對對方而言是令人害怕的騷擾。即便是雙方有共識或社會有共識的好的行為,那也可能只是「其中一種做事方式」,而不代表每個人都應該要按照那樣的價值觀行事。

 

  另一方面,如果在做「好的行為」時心中隱約想著對方要用相同的方式「回報」你,那個相處就會變質。也許你做的當下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但每當對方用和你的期待不同的方式對你時,你可能就會感到不悅。尤其,很多人會希望對方「自發地」做那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但這往往只是讓所有人更不愉快而已。

 

 

  你會覺得不平衡,覺得「為什麼只有我那麼努力」、「為什麼你不能一樣尊重我」。情況也許就像前面說的,每個人心目中的「好」不一樣;但也有可能對另一個人而言,做那些「好」的事情太費力,她不想那麼費力,而且她也從來沒有要求你那麼費力。你不能平常都說自己是不求回報的,但在某一刻把所有的帳翻出來,這可能會看起來像是一種卑鄙的情緒勒索,無論你是否有意識地想要這麼做。

 

  我不認為這種思考方式有可能完全被克服,因為我們永遠會想要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對待自己覺得值得的人,且永遠會對他人的回應有所期待。但他人永遠不可能完全符合你心目中最適合的方式,永遠存在著一絲超越你想像,讓你詫異於人與人思考方式之落差的時候。在那些時候你就是只能自己去面對,自己去克服。自己去找到與人共處的平衡點,以便留在社會之中。

 

  「照顧到他人的感受」這一點尤其需要極高的平衡能力,因為最好的「照顧到他人感受」包含了不讓他人感受到你正在照顧他的感受。也因此,它是更加隱密且不求回報的。懂得「照顧他人感受」的人使得他人能夠感受到陪伴,自己卻往往陷入孤獨。

 

  「為什麼別人沒有像我考慮別人感受那樣考慮我的感受呢?」有時我們會這樣想。在這些最敏感於他人感受的人身上,這種念頭的確有一部分客觀基礎,但其實也不完全公允。因為當我們思考「我考慮別人感受」時,我們有能力計算自己每一次考慮別人感受、有所退讓或隱忍的情況。但別人在退讓、別人在隱忍、別人認真考慮你的感受好讓你不覺得他在特別顧慮你的感受時,你也不會知道。

 

 

  所以,稍微停止那種不平衡的心情一下吧。如果有溝通的機會,等大家心情都平復下來後,說一說你當時難過的感受;如果沒有這個機會,試著去理解「那一刻」世界的模樣,沒有人有辦法在已經被固定下來的「那一刻」把事情做得更好。

 

  那個你認為沒有考慮你的人已經做了她在那一刻所能做的最大程度考慮,即便那個「最大」對你而言還是太少,但在此之外的一切要求都超越了當時的實際狀況。

 

  也許你會認為,若在那裡的人是你,你可以做得更好,但那終究不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只有現在的你,你可以放下那些讓你不舒服的事、放下對他人行為不切實際的期待,用更平和和舒適的情緒填補你自己。





延伸閱讀:

〈非暴力溝通:從與親近的人互動到公共討論〉

〈那個比我們都認識自己情緒的孩子〉

〈我們必然無知,所以需要溝通再溝通〉

〈「魔族是不可溝通的」〉

〈古老的合作主義王國〉

〈「好好說話」與對更好社會的想像力:關於苗博雅與統神的對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4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方式,無需要特別指指點點
Thumbnail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方式,無需要特別指指點點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