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二):低成就高潛質族群的不同樣態

  現在,給你一袋豆子,你會怎麼把這些豆子放進面前小丑嘴巴的洞口。小丑嘴巴的洞口沒有任何機關、活動不限時,活動沒有任何難度,但你會想辦法讓事情變得有一點難度、有一點好玩嗎?

書封

書封


  研究員觀察到小朋友有三種不同的放法,第一是最安全的放法,走到洞口前,把整袋豆子倒進去。第二是站離洞口最遠的斜角距離,用力把豆子丟進去,但是因為距離太遠,沒有一顆豆子成功。第三是站一定的距離,一樣把豆子丟進去,有的成功有的沒有。

  你會怎麼做?根據史丹利·庫柏史密斯的實驗,作者認為SLHPPs(低成就的高潛質族群)多為第一種和第三種。為什麼?因為第一種害怕失敗,害怕立即的失敗帶來對他們自身能力與價值的否定。第二種則害怕認真,因為認真了還是可能失敗,所以刻意創造一個就算認真,失敗了也沒關係的環境。而且願意挑戰這個艱難的環境讓他們看起來雄心勃勃,既可享受意外成功的甜美果實,又可規避失敗的個人責任。


  作者不僅將SLHPPs區分成上述兩大類,更進一步細分出11種樣態:沈睡者(Sleepers)、漂流者(Floaters)、進退兩難者(Checkmates)、絕不冒險者(Extreme Non-Risk-Takers)、功虧一簣者(Stop-shorts)、自我懷疑/自我打擊者(Self-Doubters/Self-Attackers)、表面功夫者(Charmers)、超級冒險者(Extreme Risk-Takers)、反抗者(Rebels)、懷才不遇者(Misunderstood Geniuses)、寧缺勿濫者(Best-or-Nothings)。有鑑於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整理筆記了,這裡不多做贅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裡。直接站在小丑面前的人屬於絕不冒險者、沉睡者、漂流者、功虧一簣者、自我懷疑者、寧缺勿濫者。站最遠距離丟的,則屬於超級冒險者、反抗者、懷才不遇者。

  

  殊途同歸的是不論是這11種中的哪一種樣態,皆有類似的思維邏輯:

「我失敗了,但因為我沒有努力,所以這次不算。如果不去嘗試,當然就不會失敗。不去嘗試,我還是可以維持『要是我盡力,就會成功』的形象。如果我盡力卻失敗了,我就再也不能以此為藉口;所以,最好還是不要盡力。」

「明明過往的經歷證明了我有能力,但我總是害怕,害怕自己如果投入了100%的努力,結果卻不盡理想。於是我開始只努力60%、50%,之後如果結果平平,我就可以跟別人說:『我只是沒有盡力而已,我盡力的話絕對不只這樣。』」


  加上SLHPPs經常把「我不在乎」、「那不重要」掛在嘴邊,成為低空飛過族,聰明的SLHPPs如果不小心失常,便容易永遠浮沉。那可能是學校的一次不及格經驗、一次失戀,又或者是在上一篇中我們看到的彼特,同時在學業和球場上失敗。

  SLHPPs致力保持完美形象、過度害怕失敗,作者認為這導致他們自我設障,困住自己的人生。然而自我設障也只是結果的一種,圍繞於SLHPPs、真正困住他們的,其實過度聚焦於自己,而這個自己,卻是自以為的他人眼中的自己。於是乎SLHPPs自我設障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人際互動間的倫理問題:過份根據(依賴)社會體制中的「紅蘿蔔與鞭子」來行為。SLHPPs能敏感察覺社會中認可的好和不好,並且過度隨之起舞,把它拿來加諸於己,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或是無法避免,現在我們長大了,應該更可以「選擇」如何看待這些他人給我們的「紅蘿蔔與鞭子」。如果一昧因應他人(社會)要求而筋疲力竭,便容易走向自我放棄的極端,或像最後彼特說「他決定不再當一個好學生」後,轉變為SLHPPs,決定逃避體制(看得到體制才有辦法逃避),找藉口、不想長大。


  如果要改變已經養成的思維盲點,我們可以試試用書中的建議來練習,重新面對自己的主體性,認真看待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自然就能投入到人生之中。在下一篇中,我會舉出幾個覺得有趣的練習跟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一):為什麼你有夢卻不去追?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三):跨越那條線,做出改變

那種商管類書籍或課程

註定失敗的目標導向的人生

生活的虛無所展開的此刻時間的Horizo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