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職級等的道與術(一):什麼是職級等

English Version on Mediu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Job Grades (Part 1): What Are Job Grades?

當你進到一間公司,就可能會獲得一個神祕的代號,這個代號可能由各式各樣的文字、數字、英文所組成,像是Level 3、32 職等、Senior、主任工程師、C-2......,切分出了一個職能中的縱向維度,這些代號可能在公司被稱之為「職級」或是「職等」。

這一套「職級等」制度可能在一間公司已經行之有年,甚至從未更改;但你知道這套制度是怎麼來的嗎?又為什麼要這套制度呢?

自 2022 年至今,我在 CMoney 主導規劃了這樣的一套系統。因此,我想要以自己這段時間經驗,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和認知給大家——「職等」到底是什麼、它又如何影響著你我的每一天工作。

為什麼要理解職等系統?

理解一間公司的人才策略、幫助自己的職涯規劃

在做職級等的時候,我發現一套完善的職級等系統跟一間公司的人才策略息息相關——公司看待人才的方式、想賦予員工的彈性、未來的人才發展方向等等;在詳細檢視職級等系統的內容時,也可以看出這間公司如何為每個職能規劃的發展路徑。每個專業都可以透過職等系統知道「將來我要怎麼走」。

而對於人資或是專業主管而言,制定職級等就是在幫助公司、公司的夥伴,把「公司的需求」、「夥伴的職涯」兩件事情正確、合理的連結起來。

理解一間公司的內部語言、降低彼此的溝通與管理成本

當我在和每個主管討論職級等時,我發現在100個人當中,會有101種對於「資深」的定義——每個人的定義都有所不同,更何況是在不同部門、不同職能之間。有的定義年資10年以上叫做資深、有的定義可以承擔某種工作內容叫做資深。但是透過職級等,可以建立或理解一間公司關於職涯、職能的共通語言。

在健全的職級等體制之下,也會對公司中的群體做出合理的縱向、橫向切分,如此便可以更簡單的進行各種資源安排與討論,也能夠更精準的制定不同的人才策略。

職等是什麼?

職等是一套系統

我認為職級等是一套「系統」,它存在的目的是要處理三件事情之間的關係——「權責」、「能力」、「報酬」。

這裡,我想引用劉潤老師在《底層邏輯》中的描述,來解釋「系統」的意思:

「制度」,是規定、契約,專注的是結果;「流程」,是基於時間線所作一件事情的過程,關注的是過程;而「系統」,是內部各個要素、變數之間的相互關係、相互作用的整體,關注的是各要素之間的關係。

一套完整的職級等「系統」,需要非常多的「制度」與之配套,例如績效、薪酬、晉升.....;而每一個「制度」又會需要相關的「流程」來讓這個制度可以完整落實。與職等系統相關的「制度」或「流程」,我會在這個系列的第三篇〈職級等的應用〉提及。

職級等的三個元素:權責、能力與報酬


  • 能力:員工所擁有的「職能」。
  • 權責:在公司內部的「工作內容」、應該遞交的「交付物」或「績效水準」。
  • 薪資:員工進行工作內容所獲得的「報酬」。

當在建立職等系統時,需要先按照企業文化、企業規模、未來方向、主要的管理者的思維與認知,釐清這三者之間的因果、邏輯關係,並且選出一個「主要」的元素作為職級等系統的主軸,並且依照他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將另外兩個元素制定完成。

不論是對於任何人資還是主管而言,都要謹記一件事情:

「能力」與「薪資」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由「權責」影響兩者。

任何公司都不應該為「某個員工優秀的能力」而給予「高額的薪資」;正確的邏輯關係是因為具有「優秀的能力」而可以承擔「重要的權責」,而「重要的權責」值得「高額的薪資」。

以「能力」為主軸

以能力為主軸的職級等系統,通常比較適合新創、規模比較小、橫向專業分工程度較低或是工作內容變化較大的企業體。「因人設事」可能會是這樣子的企業體所有的特徵——因為工作內容的多元化與發展性高,所以很多時候是「這個人可以帶給企業什麼」為主要的思考方向。

  • 優點:彈性較大,不論是對於員工、管理者或是工作內容。
  • 缺點:難有固定標準、員工職能容易被無限上綱;員工能力(與薪酬)不一定有辦法反應工作成果。

以「權責」為主軸

以權責為主軸的職等系統,通常比較適合已經有一定的體制或規模、專業分工較明確的企業體。這樣子的企業,通常職位和分工已經專業化(指的是橫向的分工,例如已經明確劃分出PM、行銷、RD等角色),需要每個員工交付的成果也已經明確,邁向「因事設人」的階段。

  • 優點:分工明確、員工成本和交付成果的對應性較高。
  • 缺點:可能的穀倉效應、跨職能或特殊職位需要作為個案處理。

以「薪資」為主軸

會以薪資為主軸建立職等系統的企業,大多是體制非常成熟、幾乎所有工作流程已經訂定完成、幾乎所有工作成果和成本都可以量化的企業,例如傳統製造業等。

順帶一提,我認為公部門(至少在一定層級以內),同樣是標準的「以薪資為主軸」。

  • 優點:管理簡單、分析容易。
  • 缺點:彈性較少、員工的個人發展性較低。

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的

一間企業究竟該採用哪一種做法,並沒有正確答案;甚至對於一間企業而言,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對於一間規模走到一定程度的公司而言,會依照階層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做法。

  • 作業員:以薪資為主軸
  • 專業人員、中階主管:以權責為主軸
  • 高階主管、經理人:以能力為主軸

小結:職級等系統系統是一間公司的人才制度基石

職級等系統是一個複雜的議題,它並不只是為每個人賦予一個代號,而是在方方面面都有所關聯。

若你為某間公司工作,理解職等系統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在一間公司發展,不論是在團隊中的合作還是在自己的職涯。

若你是一個部門乃至公司的管理者,制定、修正職等系統制度可以幫助你的夥伴更好的工作,為他們打造適合的道路。

若你是一間公司的人資,理解職等系統可以幫助你更理解你的團隊,理解團隊的需求;而參與制定或修正職等系統,則可以幫助公司、也幫助夥伴們打造雙贏的環境,真正意義的作為「人與公司的橋樑」,貢獻人資的價值。


CTA

如果你認同我的內容有所幫助,
歡迎在「方格子」或是「Linkedin」給我一個愛心or

如果你認為我的內容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進行各種分享

如果你想要給我回饋或是有任何想法,
歡迎在「方格子」或是「Linkedin」留言告訴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