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為什麼背了這麼多單字卻還是不會說?」避免死記硬背的語言學習技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深入語言學習的指南:如何有效學習語言且不失樂趣


學習一門新語言對很多人來說就例如一次登山探險,時而令人振奮,時而感覺自己走到懸崖邊。


但其實語言學習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當我們真正了解背後的原理,並且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們會發現學習語言其實可以是一個充滿成就感的旅程,就像逐步爬上玉山,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接下來我們會一起來探討語言學習的各種策略和方法,用輕鬆的方式深入這個話題,帶你挖掘語言學習的核心秘訣。




了解語言背後的核心:信息的力量


學習語言不應該只是背誦單詞或記住語法規則。我們需要先了解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背後的真正含義,也就是「信息」的力量。這是學習的基礎,因為我們需要知道每個詞句到底想表達什麼,這樣才有辦法有效地運用語言。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在學日文的時候,學到一句「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它的字面意思是「請多關照」,但這句話其實在各種場景下有不同的應用,比如在職場中表示「請多指教」、在朋友間則可能只是禮貌性的結語。


同樣,英文的「How are you?」,字面意思是「你好嗎」,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問候語,不一定真要對方詳述近況,不用太認真地回應這樣的small talk。這樣的理解不僅僅是知道每個單字的意思,而是對它的語境有感受。再舉個例子,在泰語中「สวัสดีครับ」(Sawadee Krab)是最常用的問候語,但在不同的場合下,語氣和使用時機都會有所變化。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起單純死記硬背更能夠幫助我們有效掌握語言。


我們可以將語言比喻成一棟大樓,每一句話就例如一個建築材料,而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就例如學會如何組裝這些材料,讓它們成為穩固的建築。我們不會只想把磚頭一塊一塊堆起來,而是要知道這些磚頭之間如何協同運作。




動機與熱情:找到學習的理由


語言學習常常會陷入挫折,這時候我們需要問自己:為什麼要學這個語言?動機是推動學習的最大力量。有些人學習語言是因為工作需要,比如成為專業的翻譯人員或是外派工作;有些人則是為了和愛人溝通,還有人單純是因為熱愛某個文化。


學習語言還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機會,例如參與國際專案、教授語言課程、成為語言導遊,甚至是進入特定的領域如法律翻譯或醫學翻譯,這些專業領域的知識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語言能力,也拓展了我們的專業視野。我們都應該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理由,這樣才能長久堅持下去。


心理學家Edward Deci和Richard Ryan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中提到,當我們的行為是由內在動機驅動時,我們更容易保持專注與持續性。有人可能因為熱愛西班牙的弗朗明哥舞,而決定學習西班牙語,這樣的學習旅程就會因為興趣而變得更加輕鬆且有趣。


找到動機的另一個方法,是讓語言學習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結合。比方說,如果我們喜歡看日劇,那麼每天花點時間看日劇並學習一些台詞,不僅可以提升語感,還能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學語言並不需要每次都坐在桌前翻書,反而越是能夠融入日常生活,越能提高學習效果。


*P.S. 羊羹以前會用KKTV開雙字幕看日劇,大概半年後到可以獨立單看日文字幕後關掉中文字幕,同時也完全無痛追日Vtuber了。




觀察與模仿:像小孩一樣學習


我們常說「孩子學語言很快」,這是因為孩子從小就在一個充滿語言的環境中,透過觀察和模仿來自然習得語言。這也是我們學習語言時可以參考的重要策略。


當我們身處一個語言環境中時,應該充分運用觀察的能力。注意母語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說話方式、表情、手勢,這些都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當我們學習法語時,注意巴黎人如何說「Bonjour」(你好),他們的語調和面部表情,這些微妙之處能讓我們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模仿他們的說話方式。


另一個有效的策略是找到「語言夥伴」,例如透過線上語言交換平台來找到母語者,透過交流我們可以像小孩一樣模仿他們的語言使用方式,同時獲得即時的回饋和糾正。這種「沉浸式」學習方式,能幫助我們更快進入語言的環境,並且提高口語能力。




理解與應用:避免死記硬背


很多人學語言的第一反應是背單字和語法,但這種方式其實非常低效。試想,我們記住了五百個單字,但不懂得如何運用,這些單字在實際交流中幾乎無用。更有趣的是,當我們背完一堆文法規則後,開始看美劇或是日語、泰語的日常對話,會發現這些語法其實很少被真正使用。


學校的學習往往還是以讀寫和背誦為主,可能是因為師資和課堂時間的限制,讓老師無法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純英語授課並讓學生自行感悟。


相比之下,嬰兒時期學語言的方式則是透過大量的聽和看,努力理解大人所表達的意思,這樣的過程更符合語言的自然習得。實際語言的使用往往與教科書中教的有所不同,因為日常交流更注重表達的自然與語境。我們需要的是「理解」和「應用」的能力,而非單純的記憶。


一個有效的策略是透過語境學習。例如,英文中像「A」「P」「L」「E」這些字母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當我們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apple」(蘋果),並放在句子中學習它,比如「I like to eat an apple every morning.」(我喜歡每天早上吃一個蘋果),這樣的學習能讓我們在真正需要表達時,能夠自然地運用所學的詞彙。大腦有個神奇的功能,就是能夠把這些看似沒有意義的字母組合記住,當它們與其他詞彙串聯在一起時,就會變得容易記憶並且有意義。


另外,理解一個詞或一句話的多層次意涵,也非常重要。以中文為例,詞語「好好」在不同語境下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可能是鼓勵的「好好加油」,也可能是責備的「你給我好好反省」。只有理解這些語境,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的使用。




多語者的學習技巧:量身打造屬於你的方法


很多多語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而他們的成功往往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學語言並沒有一條固定的路徑,每個人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來量身打造出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 聽力優先:有些人更適合先從聽力入手,大量聆聽母語者的對話,這可以幫助我們熟悉語言的聲音和節奏。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在學習義大利語,可以每天花30分鐘聽義大利語廣播或直接找劇,讓耳朵逐漸習慣這個語言的聲音。
  • 生活化應用:另一個方法是將學習與日常生活結合,例如我們在菜市場買東西時,可以試著用所學的外語和攤販交談,無論只是簡單的問候或詢問價格,這些小小的練習都能夠大大提升語言能力。
  • 挑戰自己:我們也可以利用「挑戰」來激勵自己,例如參加線上語言學習挑戰,每天完成一定量的語言任務,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學習的持續性,還可以透過與其他學習者的互動來增加樂趣。




數位工具與語言學習的結合


現代科技的發展給語言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如今,有各種數位工具和應用程式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語言,但如何善用這些工具卻是關鍵。


  • 語言交換平台:例如HelloTalk和Tandem這類平台,可以讓我們與母語者進行語言交換,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進行口語練習並獲得即時回饋。而這些回饋不僅僅幫助我們更正錯誤,還可以讓我們了解更自然的語言表達方式。


羊羹曾在Tandem上面認識一個泰國人,他可以用日、英、中文跟我對話,我以為他是華僑本來就會講中英文了,結果聊了兩個月才發現他是泰國人,得知羊羹也有在學習泰文時他也挺驚訝的。


  • 語言學習應用程式:例如Duolingo這些語言學習應用程式,非常適合用來進行零碎時間的學習,隨時隨地進行簡單的單字練習。不過我們要記得,這些應用程式應該是輔助工具,而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因為真正的語言能力是來自於與人的交流,而非單純的應用練習。


有趣的是,一些研究表明,遊戲化的學習可以顯著提高學習效果。例如使用應用程式時獲得的虛擬獎勵、分數和成就感,能夠激發我們更積極地投入學習過程。因此,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挑戰自我的人,這些語言學習應用絕對是非常合適的工具。




語言與文化:語言學習不只是詞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8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學習與生產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會員
196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我們經常追求提升生產力卻往往感到壓力過大。探索內在動力、心理頻寬與創造力之間的關聯,我們能更有效地管理時間與心智資源。無論是進入「心流」狀態,還是運用生產力工具來優化日常安排,重點在找到平衡,減少壓力,提升效率與創意。學習批次處理任務、優先排序,巧妙結合創造力與高效工作,讓每一天都更充實而不再焦慮。
每年我們擁有8760小時,然而只需利用其中的1000小時,就能學習一項新技能或考取一個證照。透過每天投入2至3小時,我們可以有效管理時間,在生活中找到成長與成就感。善用待辦事項清單,減少分心,並讓學習成為習慣,不僅提升自我,更能獲得高品質的休息。
待辦事項清單不只是記錄任務的工具,它能幫助我們釋放大腦負擔、減少焦慮,並透過「完成感」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可以靈活結合日曆安排和待辦清單,找到時間管理的最佳平衡。透過深度工作的規劃與艾森豪矩陣的應用,我們能有效優化每日任務的優先順序。
從理解大腦如何自動化行為,到學習使用正向回饋與「2分鐘法則」等技巧,我們可以逐步建立好習慣,削減不良行為。運用像 Habitica 這類遊戲化的習慣追蹤工具,結合社群支持和科技的力量,讓我們不僅保持動力,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在現代生活中,思維框架往往限制了我們的選擇與創新。這篇文章探討了思維框架的本質、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透過提問、簡化問題和跨領域學習來突破這些限制。迎接好奇心並接受不確定性,能引導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更靈活地應對。持續反思與調整,最終讓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發現更多可能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常常以為只要記住知識就代表掌握了它,真正的挑戰在於理解並靈活應用。透過對「知道」與「理解」的差異深入探討,我們發現重複閱讀或標記重點往往帶來的是熟悉感錯覺,而非長期記憶。結合主動回想、刷題與錯題反思,我們能更有效地鞏固知識,讓學習成果不僅停留在腦中,更能應對生活與工作的實際挑戰。
我們經常追求提升生產力卻往往感到壓力過大。探索內在動力、心理頻寬與創造力之間的關聯,我們能更有效地管理時間與心智資源。無論是進入「心流」狀態,還是運用生產力工具來優化日常安排,重點在找到平衡,減少壓力,提升效率與創意。學習批次處理任務、優先排序,巧妙結合創造力與高效工作,讓每一天都更充實而不再焦慮。
每年我們擁有8760小時,然而只需利用其中的1000小時,就能學習一項新技能或考取一個證照。透過每天投入2至3小時,我們可以有效管理時間,在生活中找到成長與成就感。善用待辦事項清單,減少分心,並讓學習成為習慣,不僅提升自我,更能獲得高品質的休息。
待辦事項清單不只是記錄任務的工具,它能幫助我們釋放大腦負擔、減少焦慮,並透過「完成感」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可以靈活結合日曆安排和待辦清單,找到時間管理的最佳平衡。透過深度工作的規劃與艾森豪矩陣的應用,我們能有效優化每日任務的優先順序。
從理解大腦如何自動化行為,到學習使用正向回饋與「2分鐘法則」等技巧,我們可以逐步建立好習慣,削減不良行為。運用像 Habitica 這類遊戲化的習慣追蹤工具,結合社群支持和科技的力量,讓我們不僅保持動力,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在現代生活中,思維框架往往限制了我們的選擇與創新。這篇文章探討了思維框架的本質、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透過提問、簡化問題和跨領域學習來突破這些限制。迎接好奇心並接受不確定性,能引導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更靈活地應對。持續反思與調整,最終讓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發現更多可能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常常以為只要記住知識就代表掌握了它,真正的挑戰在於理解並靈活應用。透過對「知道」與「理解」的差異深入探討,我們發現重複閱讀或標記重點往往帶來的是熟悉感錯覺,而非長期記憶。結合主動回想、刷題與錯題反思,我們能更有效地鞏固知識,讓學習成果不僅停留在腦中,更能應對生活與工作的實際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也對於背誦單字感到很痛苦嗎?能不能更輕鬆地學習外語?試試書中提到的聽說讀寫方法,讓你突破學外語的煩惱!
Thumbnail
在這幾年的英文學習與教學經驗,我發現許多人對於學英文常有「完美主義」與「控制欲」,想要一切準備好再開始,但是一旦沒有如預期進行,便很快就放棄...
Thumbnail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踏出校門後,你有學習什麼語言嗎?筆者以前曾上過英文及日文的補習班,相較過去一定要在固定的時段、到實體教室,花費交通時間,現在好多語言學習工具,包括線上課程、App 等,都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及安排。時間,應該不再是阻礙自己學習語言的藉口了吧? 而現在出國旅行好方便,無論是
從里茲開始認真跟讀,學習連音,雖然上過課,但其實對於連音的概念都很模糊,之前的想法比較偏硬背,但其實也是很不容易。 最近又恢復學習英文之路 打算從聽開始,但就是會不知不覺聽讀一起來,寫跟說還是很難。 簡單紀錄心得 這次是參考浩爾FB上的建議, 使用這個教材 BBC News Report
學好英文是許多人心中的目標,無論是為了職場發展、旅遊,還是個人興趣。然而,這個目標往往看似遙不可及。本文將介紹幾個實用且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學好英文,讓你的語言能力迅速提升。
Thumbnail
前言 因為計畫要一個人出國生活,勢必得靠自己開口說英文,但一直以來都是跟英文互不往來...,所以也藉這次要自己出去挑戰,逼自己好好地面對學英文這件事。 先是去書局買了簡易的旅遊書,朋友給的單字書,自學幾個月都沒有起色,而且時常被原本的生活瑣事打斷,就會停擺好幾天...,雖然找一對一老師一直有被我
Thumbnail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
Thumbnail
學習日文常見的難題,你也有遇到嗎? ・學完基礎日文後,如何繼續進步? ・沒有機會用日文,怎麼維持水平? ・追日劇專注劇情,學到日文有限? 如何學好一門語言:『理解』+『重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也對於背誦單字感到很痛苦嗎?能不能更輕鬆地學習外語?試試書中提到的聽說讀寫方法,讓你突破學外語的煩惱!
Thumbnail
在這幾年的英文學習與教學經驗,我發現許多人對於學英文常有「完美主義」與「控制欲」,想要一切準備好再開始,但是一旦沒有如預期進行,便很快就放棄...
Thumbnail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踏出校門後,你有學習什麼語言嗎?筆者以前曾上過英文及日文的補習班,相較過去一定要在固定的時段、到實體教室,花費交通時間,現在好多語言學習工具,包括線上課程、App 等,都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及安排。時間,應該不再是阻礙自己學習語言的藉口了吧? 而現在出國旅行好方便,無論是
從里茲開始認真跟讀,學習連音,雖然上過課,但其實對於連音的概念都很模糊,之前的想法比較偏硬背,但其實也是很不容易。 最近又恢復學習英文之路 打算從聽開始,但就是會不知不覺聽讀一起來,寫跟說還是很難。 簡單紀錄心得 這次是參考浩爾FB上的建議, 使用這個教材 BBC News Report
學好英文是許多人心中的目標,無論是為了職場發展、旅遊,還是個人興趣。然而,這個目標往往看似遙不可及。本文將介紹幾個實用且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學好英文,讓你的語言能力迅速提升。
Thumbnail
前言 因為計畫要一個人出國生活,勢必得靠自己開口說英文,但一直以來都是跟英文互不往來...,所以也藉這次要自己出去挑戰,逼自己好好地面對學英文這件事。 先是去書局買了簡易的旅遊書,朋友給的單字書,自學幾個月都沒有起色,而且時常被原本的生活瑣事打斷,就會停擺好幾天...,雖然找一對一老師一直有被我
Thumbnail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
Thumbnail
學習日文常見的難題,你也有遇到嗎? ・學完基礎日文後,如何繼續進步? ・沒有機會用日文,怎麼維持水平? ・追日劇專注劇情,學到日文有限? 如何學好一門語言:『理解』+『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