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何有效應對負面情緒與壓力?學會臣服與放下

每個人都會經歷負面情緒,而如何應對這些情緒與壓力,對我們的生活影響甚大,自我覺察與臣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情緒,紓解痛苦與壓力。

意識能量學大師大衛·霍金斯在《臣服之享》一書提到,許多人無意中會採用錯誤的情緒管理方式,不僅無法幫助有效紓壓,反而更加劇內心的痛苦。了解這些錯誤的心智如何影響我們,以及學習如何正確應對,對我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三種錯誤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避免心智陷阱

1. 壓抑與潛抑:無法消化的情緒壓力鍋

許多人會選擇「壓抑」與「潛抑」的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壓抑(suppression)是指我們有意識地壓制情緒,而潛抑(repression)則是將情緒無意識地壓入潛意識中。這些被壓抑的感受不會消失,而是累積成壓力,最終以「否認」和「投射」的形式表現出來。否認及投射常常同時出現,否認自己的心裡感受不好,轉而將問題歸咎於外在環境或他人,以保護自己,從卻也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

2. 表達負面情緒:反效果的情緒釋放

很多人認為將負面情緒直接表達出來,就能達到壓力紓解與情緒釋放,實際上,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表達情緒的過程,反而是賦予它們更多的能量,加劇了情緒困擾,未被解決的感受會被推到我們無法覺知到的地方。更糟的是,如果把負面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別人會覺得受到攻擊,結果就是影響到人際關係,甚至導致關係的破壞和與惡化。

每次見到某個親戚,她總是充滿憤怒,抱怨先生對她多不好、小孩多不體貼,抱怨沒錢卻又常買名牌服飾,說那是她排解心理壓力的方式。小的時候,我們家常常去她們家拜訪,但從來沒有見過她真誠地開懷大笑,每次聊天就提不開心的陳年舊事,全家烏煙瘴氣的,兒女也拿她沒辦法,後來都紛紛搬出去了。

3. 逃避:失去內在覺知的孤立與自我厭惡

有些人則選擇「逃避」來應對情緒,透過各種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避免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曾有朋友和我分享,她每天一回到家就一定要打開電視,但根本沒在看,只是讓背景隨時有聲音,才不會因家裡都沒人而感到孤單;也有人總是奔波於無數的聚會與活動之間,每個假日一定要出門、和朋友喝酒玩樂,但這麼多社交場合並沒有讓他更快樂,深夜回到家的他總覺得莫名的emo,甚至因為常喝酒花大錢,還造成酒精脂肪肝,生理及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逃避,使我們消耗大量的精力,壓力不斷攀升,又得用更多精力來處理壓力,這樣的惡性循環會使我們漸漸地對生活失去興趣,越來越麻木、自私與無情。最嚴重的後果,是變得無法真心地去愛與信任他人,從而淪落到孤立及自我厭惡的地步。


學會臣服與放下,有效處理負面情緒與壓力的關鍵

要從這些心智的錯誤反應中走出,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一個感受會引發壓力,壓力累積又產生無數個念頭,但事件及念頭並不是源頭,這些念頭背後的感受,才是真正讓我們痛苦的原因。因此唯有學會臣服和放下,痛苦才能真正消失。

所謂臣服,是指允許某種情緒或感受存在,而不對其進行批判或抗拒。我們只需要看著它、觀察它、感受它,並不試圖去改變它。這種與情緒和平共處的方式,能讓我們減少內心的衝突及痛苦,讓創造力與自發性顯現出來。


結語:從自我覺察到臣服,走出情緒與壓力困境

壓力和痛苦的根源,往往來自我們內心未被處理的感受,即便嘗試再多的療癒技巧或紓壓方法,都只是在DO的層面用力,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內心的問題,這些技巧並無法達到長久的效果。

唯一的解方是學會「向內看」,進行深層的自我覺察,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情緒,並練習臣服與放下,如果情緒沒有消退,可以試著拆解它、一次只放下一小片,持續練習,你會發現那些念頭都是心智製造出來的抗拒,而只有不抗拒,才能真正釋放內心的壓力,迎接更健康、更平靜的生活。

臣服與放下,不只有被情緒困擾時才能做,即使是歲月安好的時候,都仍有尚未完全放下的「陳年垃圾」,這時可以善用自己較佳的狀態,讓一切好上加好。人在比較好的狀態時,能更細膩地感知情緒,持續臣服並放下,讓自己更活在當下,享受生命帶給你的美好與豐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