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園藝治療筆記】向大自然學習育兒教養,陪孩子發芽茁壯!


11月 19, 2024


育兒教養的平衡點,就像澆花不能澆太多水,也不能沒澆水,那到底要澆多少呢?


我們今天要從大自然的角度,來聊一個常見的主題——育兒教養。


我是臨床心理師,曾經在醫院早期療育部門,負責兒童發展的心理評估和治療。


我也是園藝治療師,在離開醫院之後,開設兒童生命教育課程,陪伴家長孩子一起栽種植物、親近大自然。


很多現代的家長都會問,怎麼尊重孩子的天性又不會寵壞孩子?怎麼打造孩子的競爭力又不會壓垮孩子?怎麼發展孩子的興趣又不會累壞家長?這些看似矛盾的教養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後來我才在教學中發現,育兒教養的平衡點,就像澆花不能澆太多水,也不能沒澆水,那到底要澆多少呢?


接下來就用照顧植物的五大元素:陽光、空氣、土壤、水、生態系作為比喻,來欣賞育兒教養這門藝術,和抓平衡點的訣竅:)


先來認識兩個可愛孩子的例子


我們接下來將透過兩個孩子的例子,來探索這個話題。一位是小樂,一位是小雯,他們是兩位個性和喜好非常不同的學生,或許他們的特質會讓你聯想到自己的孩子,或周遭的孩子哦~。


1. 喜歡交朋友的小樂


小樂是一個小學生、小男孩,活力旺盛,特別愛交朋友。他的個性開朗、外向,喜歡戶外活動,像是打籃球、跑步。雖然他活潑外向,但他也同時是個心思細膩的孩子,喜歡聽音樂,對於家人朋友的心情特別敏鋭,會注意到朋友今天不太一樣,喜歡幫助別人。


2. 內斂有個性的小雯


小雯是一個國中生、一個女孩,也是一個安靜的創作者。和小樂不同,她的世界更為內斂、精細,喜歡沉浸在自己創作的小宇宙裡,專心畫畫、做手工藝。


她不太喜歡群體活動,比較喜歡在小範圍內和熟悉的人分享她的創作成果。她重視自由,討厭太多規則約束,她的創意和靈感最能在一個自由而無拘束的環境中發揮。這兩個孩子的個性相當不同,但兩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支持成長的環境。


怎麼思考不同孩子需要的環境呢?接下來就借用照顧植物的角度來理解。



照顧孩子與照顧植物,都是在陪伴生命成長


在我種植植物的課程中,通常會分析植物需要的陽光、空氣、土壤、水和生態系這五大元素。


接下來,讓我們一一來欣賞,這些植物成長的元素,象徵了育兒的哪些層面!


1. 陽光——尊重了解孩子的天性


你可以改變今天的天氣嗎?你可以決定今天會出太陽或是下雨嗎?答案應該是沒辦法。植物需要多少陽光,也是天生的,我們無法改變,卻可以去了解它。


例如海灘通常沒有遮蔭,太陽很曬,所以海濱植物可以接受很強的陽光。


相反地,熱帶雨林非常茂密,雨林大樹底下比較矮的植物,都曬不太到太陽,反而很耐陰、不用太多陽光。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西曬的陽台,陽光直射一整個下午,海濱植物可能比較能適應。假如是原產地在雨林底下、耐陰的植物,放在西曬的陽台,它很快就會曬傷了。


但是雨林植物來到台灣的花市,卻可以買來擺放在捷運站或是辦公室,在這些陽光不足的地方,常常長得很不錯。


同樣的,孩子的天性也是與生俱來的,這個天性不是我們家長要去「改造」的,但是我們了解孩子的天性,就可以幫孩子尋找適合的環境和發展方向。


假如你家的孩子像小樂一樣,充滿活力,總是喜歡和朋友打成一片,這時候你不需要壓抑他的熱情,而是引導他如何建設性地交朋友,尤其是有朋友一起學習的時候,學習效果可能會是最棒的。


假如你家有個像小雯這樣的孩子,愛創作、重視個人的自由,那就給她一個用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陪她了解創作出想要的作品,需要學習什麼能力?要怎麼分享創作想法給別認?然後再陪她練習,這樣一來她的能力一樣可以往外拓展。


從孩子個人的天性去拓展,小樂可以走由外向內的路徑,小雯可以走由內向外的路徑,其實就不會擔心小樂都靜不下來怎麼辦?小雯都不跟朋友玩怎麼辦?的這些問題了。


2. 空氣——選擇教養的氛圍


植物生長的空氣,包括溫度和濕度。


例如熱帶雨林的植物,需要溫暖、高濕度的環境;溫帶的香草植物則是相反,最怕台灣潮濕悶熱的夏天,喜歡涼爽乾燥的天氣。在育兒中,空氣可以比喻成教養的氛圍。


如果把教養的氛圍簡單分成民主和權威兩種,在民主開放的氛圍,孩子更有自信地表達自我,尤其像小雯這樣不喜歡被約束的孩子,在民主環境中比較願意練習表達。


相反地,如果家裡是權威式的管教,可能會壓抑小雯的創造力和自主性,變得不敢表達,甚至把反抗的態度藏在內心深處。


至於小樂,可能需要民主和權威居中的方式,民主為主,搭配良好的行為原則,讓小樂學習什麼時候適合做什麼事,不然小樂可能會衝過頭,忘了安全、忘了寫功課或忘了尊重朋友。


3. 土壤——孩子的健康根基


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礎,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養分和支撐力。


每種植物需要的土壤不一樣,來自沙漠的仙人掌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根部積水。而花園裡的玫瑰花,則需要富含養分、鬆軟保濕的土壤,才能長出漂亮的花朵。


在教養中,土壤可以比喻為孩子的健康基礎,包括飲食、睡眠和運動,健康是每個孩子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根本。如果孩子的身體健康,情緒和學習上就能更穩定、充滿活力。


當然囉,每個孩子的身體需求都不太一樣。


像小樂這樣活潑好動的孩子,在有足夠活動量的時候,更需要充足的睡眠,營養方面則需要足夠的熱量,才能提供他運動的能量。


而對小雯來說,她可能睡得不多、吃得也不多,但關鍵在於睡眠品質和營養均衡。另一方面,小雯可能會需要培養適當的運動量。


一般小學生的睡眠平均是9-11小時,我們例子中的國中生小雯可能會睡9小時,而小學生小樂可以睡到11-12小時,但是並沒有說一定誰是好的、對的。


我們在照顧孩子的飲食、睡眠、運動時,應該像選擇適合的土壤一樣,根據孩子的需求提供適當的照顧。


4. 水——適度的情緒滋潤


水存在所有生命體內,但是每一種生命需要的水分不同。


在種植仙人掌的時候,因為仙人掌是沙漠植物,沙漠總是一場大雨過後,又乾燥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們要給仙人掌比較多乾燥的時間,千萬不要常常澆水,但是每次澆水都要澆夠,就像一場大雨。


很多學員都有種過香草植物,例如迷迭香、香蜂草、薰衣草,則是需要穩定的水分,不能太濕,也不能太乾,要一直維持得剛剛好,同時又要有乾濕節奏,從微濕到維乾,再從微乾到微濕。在教養中,水可以象徵情緒的滋潤。


所有生命都需要水,而每個孩子都需要情感上的支持。當孩子感到被理解、被接納,就像植物吸收了適量的水分,能在情緒上保持健康。


而過多的保護,就像澆太多水;忽視孩子的情緒,就像忘了澆水;都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不健康。像小雯這樣敏感、喜歡獨處的孩子,需要家長保持剛剛好的情緒支持,適時的傾聽,讓她不會因為家長問東問西、被過多的熱情嚇跑,也不會因為家長太理性而退縮。


小樂平常可能很有自信,但是遭遇挫折的時候,就像一場大雨把他淹沒,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幫助小樂,一起吸收大雨般的情緒,學習了解情緒,儲存成未來需要的水分;如果有太多的壞心情,就幫助小樂發洩情緒,如同水庫也需要洩洪一樣。


5. 生態系——就像揪團養小孩


植物不是生存在真空環境,而是要靠著整個生態系才能生存。


例如開花植物常靠蜜蜂、蝴蝶來傳遞花粉;而土壤裡看不見的微生物,會幫助植物從遠方輸送養分過來附近,或是把不好吸收的養分轉成好吸收的形式。


在教養中,生態系可以比喻成育兒社群的支持,包括去上學、參加社區活動、和親友小孩一起玩等,讓孩子不只是依賴父母,還能在更廣大的社會中學習。


小孩在上幼兒園以前,家長可以多參與家長社群的活動,這個叫做揪團養小孩,小孩跟小孩玩更盡興,大人也可以跟其他大人對話,交換育兒心得,從不同觀點去看自己的疑問,說不定就解決了一個原本看似無解的問題。


到了小孩上幼兒園、小學以後,除了學校,還有社團、安親、補習、才藝可以選擇,可以延伸家庭的價值觀和小孩的興趣。


但是要小心,如果上很多課只是怕孩子落後,唯一的目標是想要贏在起跑點上,那恐怕這些課程就像過多的肥料,會把植物鹹死,而小孩的自主探索精神也會被悶得奄奄一息。


所以千萬不要把時間填鴨得太滿,適性發展才會長久。


例如小樂喜歡熱鬧的環境,就很適合參加不只一個社團,例如他喜歡羽球社團和弦樂社團,能讓他交到更多朋友,好玩又符合他的興趣。


對小雯來說,小而穩定的美術課更能夠讓她感到安心,擁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夠了,可以專心發揮她的創造力。


在家長的協助下,建立多元的社群支持系統,可以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專長,就像植物在生態系中有微生物、昆蟲的幫忙,能夠更輕鬆地成長。


結語


用照顧植物,象徵育兒教養,很有趣吧。


其實孩子就像各種植物,獨一無二,有著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成長節奏。


我們無需急於改變他們,而是支持他們在自己的道路上成長,再陪伴他們拓展出更寬廣的路線,會走得更長久、更快樂。


而每一位家長,就是孩子成長所需的陽光、空氣、土壤和水,並且建構孩子銜接社會的生態系。


相信無論孩子是外向還是內向,活潑還是安靜,他們都能在我們的陪伴下找到自信和歸屬感,我認為我們當家長絕對可以擁有這樣的信心!


最後想說,育兒和照顧植物,都無法有立即的結果,也不是只想看到開花結果那一天。


我想珍惜的是每一個成長的瞬間,每一片嫩葉伸展、每一朵花開放,以及每年都有一年四季,每天都是不同的風景。


想用聽的嗎?本篇內容也在中央廣播電台《樂齡生活式》節目播岀,可至官方網頁按播放鈕馬上聆聽,或下載臺灣之音App來聽哦!(App Store下載點Google Play下載點


需要多一點點育兒陪伴的媽咪,我撰寫了「Ann心理師給媽咪的時光來信」三封信,包含財務安全感、育兒關鍵字和好好照顧自己三大主題,用有溫度的實體信,陪你度過三個閱讀的寧靜夜晚。


閱讀更多


1. 【兒童食育現場 (1)】初心/修復斷裂的連結,重建孩子與食物的滋養關係


2. 【兒童食育現場 (2) 】初心/我為什麼開始做食農草地課?從土地到餐桌是什麼意思?


3. 【兒童食育現場 (3) 】幼兒食農教育課的真實對話/我在南門附幼的日子


4. 【Ann's飲食自由筆記 (1)】用餐/打造一個覺察與連結的時空


5. 【Ann's飲食心理筆記 (1)】我為什麼會有壓力進食?了解科學,接納自己


6. 【Ann's飲食心理筆記 (2)】我為什麼會有情緒進食?想感覺好一點並沒有錯,錯的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