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生活充滿了大量的閱讀需求,但在學術壓力下,許多人不知不覺養成了一些影響效率的壞習慣。以下是三個常見的閱讀壞習慣,或許能引發你的共鳴。
▋追求整本書讀完
許多學生會執著於從頭到尾讀完整本書,彷彿只有「讀完」才算完成學習。但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常常導致巨大的壓力,並無法真正吸收關鍵知識。
事實上,閱讀的核心不在於量,而在於質。專注於對你有啟發的部分,將時間與精力放在重要的章節上,才能讓你的閱讀更有價值。畢竟,學術研究不是書單的馬拉松,而是智慧的精煉過程。
▋忽略重點摘錄與自由寫作
被動閱讀是許多學生的通病。在吸收知識的同時,卻忽略了整理與內化的過程。
閱讀時進行摘錄有啟發的段落,並透過自由寫作來深化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哪怕只是每次閱讀後寫下 300 字的心得,都能幫助你鞏固學到的知識,並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主動閱讀能讓學習不僅停留在「讀懂」,還能發展到「會用」。
▋沒有靈活安排讀書時間
有些學生喜歡一次讀很久,比如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但這種做法容易讓人疲憊不堪,學習效率也會逐漸降低。
更好的方式是每天分配一些時間,像 20 分鐘這樣的小單位進行持續學習。每天都寫下當日的啟發,不僅能減輕心理負擔,還能讓學習更持久、更有趣。當你把學習變成日常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次性「攻堅」,你會發現收穫遠遠超出預期。
▋結語
以上三個壞習慣或許是你現在的狀態,也可能是曾經的困擾。但好消息是,閱讀習慣可以被調整。
只要專注於重要內容、善用摘錄與寫作,並靈活安排學習時間,你的閱讀效率會有質的飛躍。研究所的學習是一場持久戰,而不是一次短跑。
那麼,除了這三點,你在學習過程中還見過哪些閱讀壞習慣呢?分享你的觀察,讓我們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