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社會需要長期監禁嗎?--關於一名因行政疏失避免坐牢的劫犯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社會需要長期監禁嗎?--關於一名因行政疏失避免坐牢的劫犯〉2024-12-31

 

  2000年,22歲的邁克.安德森三世(Michael "Mike" Anderson III)因持槍械搶劫在密蘇里州被判處13年的有期徒刑。但當逮捕令發出時,由於警方與懲戒部門的行政疏失和溝通失誤,他們誤以為安德森已經在服刑,所以沒有人前去逮捕。

 

  安德森沒有逃亡,但也沒有主動詢問「嘿,怎麼沒人來把我抓去關?」。在2004年時,安德森的律師甚至還有幫他上訴,但相關單位仍沒有發現這個巨大的錯誤。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安德森一點一點地展開了新生活。他遇見了之後成為他妻子的拉奎娜(LaQonna),更新了自己的駕照,以其公民身份正常參與投票,甚至用自己的全名和住址註冊了自己的「安德森建設投資公司」,並成為了一名青少年足球隊教練。在接受《今日》節目採訪時,他說,他當時以為他們清空了自己的案底。

 

 

  13年後,當安德森的「刑期」結束,相關單位準備將他釋放時,他們才赫然發現,這個人從來就沒有出現在監獄裡過。於是,2013年7月25日,聯邦執法人員進入了安德森的家中,將他逮捕並關押在密蘇里州的東南懲教中心。

 

  在那之前,他的妻子甚至不知道他曾因搶劫被定過罪。在過去的這十多年裡面,安德森表現得完全不像是一個搶劫犯,他過著和其他人相似的,合法合規的生活。

 

  在2014新年前夕,他提交了一份人身保護令的申請,他認為這個延遲13年的行刑違法了正當的法律程序,強迫他與家人分開,破壞他在被定罪之後建立起來的建設性生活,是「殘酷且不尋常的懲罰」。

 

 

  幾個月後,針對安德森的事件,密州的檢察長科斯特 (Chris Koster)回應到,他認為安德森採取的行動和尋求救濟的場地都不正確。他應該要到科爾縣的法院起訴部門的主管,讓法院批准他從2002年起算的最低11.5年服刑期限,讓他立即有資格接受假釋考量。

 

  起初,由於安德森在這幾年的「保釋期間」未被拘留,所以他的律師認為從法律來說,檢察長的意見難以成立,他首先嘗試向時任州長的傑伊.尼克松(Jay Nixon)尋求特赦或減刑。但在提交特赦請願的幾天之後,律師還是並行地提交了符合檢察長建議的判決請求書,希望多方並進,讓安德森盡快回歸自由。

 

  最終,法院宣布安德森這13年間的「保釋」可以計入服刑,所以他的刑期在法院宣判的當天已經全部服滿,可以立即回到家人身邊。

 

 

  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案例,安德森與其他被判刑的持械搶劫犯沒有什麼明確可辨認的差異,之所以他最後只在監獄裡待了幾個月就獲釋,完全是基於相關單位的疏失。然而,這個結果卻是,沒有將他關入監獄的這十三年,完成了社會希望透過這十三年監禁達成的目標:讓他成為一名不再犯罪,更好的公民。

 

  這使得人們有機會重新反思,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馬克.米勒(Marc Miller)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

 

  「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除了米勒教授,許多的學者、報導者與評論者都指出,美國的監獄在輔助犯人重返社會的復健上幾乎是全面失敗的。有三分之二的出獄人員會再犯,而且通常會犯下更嚴重的罪行。在出獄之後,更生人往往需要面臨難以找到工作、與家庭疏遠、積欠子女的扶養費用等多重劣勢。

 

  且在監獄中,囚犯無法學習在監獄外的世界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卻往往能從其他罪犯中學到成為罪犯的技能或價值觀。許多人都認為,如果當初安德森進了監獄,他很可能沒辦法像現在這麼好地回歸社會。(《刺激1995》中的許多情節,或許都能作為範例,協助我們進行思考。)

 

 

  同時,從社會成本的角度來說,安德森的例子也讓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花費數十萬美金去將一個人關押十多年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我們是否有可能創造更好的條件去讓一時走偏的人有更好的機會重返社會,而不是讓他與他的工作、家庭和社區支持徹底切割,讓他更有可能再次走上犯罪之途。

 

  曾獲麥克阿瑟獎的司法改革倡議家拉傑.賈亞德夫(Raj Jayadev)進一步指出,除了他估算的30萬美元關押成本外,如果安德森這十三年生活在監獄,他的家庭與社區也會失去這十三年來他可以做出的一切貢獻。

 

  對賈亞德夫來說,問題的核心在於「強制量刑」。在2014年的聽證會上,法官考量了安德森犯罪時的情境與他未來的潛力,基於他的種種表現做出了讓他當庭離開的裁決。但在安德森最初被判刑的時候,法官沒有權利做這樣的考量與判決。

 

  在面對其他可能像安德森一樣,不必進監獄也能「改過自新」的人時,沒有人有機會做出這樣的決定:讓這些犯罪者如同安德森的律師所說的那樣--「做自己的假釋官」,證明自己能夠重新成為一個能被社會接受的人。按照法律,他們必須至少在監獄裡面待滿最低的刑期,無論這件事情對於社會是否有益。

 

 

  當然,這些思考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從安德森這一個案例,就去推翻人類累積至今的一切監禁制度。因為司法除了希望避免人們犯錯、希望人們改正之外,也還有要求犯罪者負起責任,以及給受害者和其他社會大眾一個交代的面向。

 

  在2013年的原始報導發表之後,搶劫案的受害者丹尼斯聯絡了密州當地的《河濱時報》(Riverfront Times)。他告訴《河濱時報》,在那次劫案之後,他變得偏執,擔心搶匪會再次找來。他辭去工作,甚少與人接觸,婚姻狀況也出了問題。

 

  當丹尼斯就讀高中的--不知道自己父親是案件受害者的--女兒問他對於這篇報導的看法時,他告訴女兒,安德森應該被釋放。一定程度上,他原諒、或者說能理解如今狀況得到改善的安德森。但那些已經造成的傷害,顯然也不該隨著這個「浪子回頭」的故事而被美化或遺忘。






延伸閱讀:

〈嘉義舊監獄:有人曾經被囚禁在那裡〉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不只關於喬治佛洛伊德〉

〈關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的「唯一死刑」提案〉

〈來不及長成好人:《少事法》與社會對少年犯的虧欠〉

〈Gyges 的戒指:如果不正義不用付代價〉

〈「裸命」:疫情下的「生物安全」治理典範,以及其他〉

avatar-img
84會員
73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人們失去閱讀長文本(與較難文本)的能力時,他們的注意力也會變差;而一旦他們的注意力變得更差,就更無法靜下心來,好好捧著一本書進行深度閱讀。海利意識到,當我們生活中的主要媒體改變,那不只意味著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與管道改變了,我們就像戴上了一種新的護目鏡,眼中的世界將完全不同。
  交通局指出:「已在各月台座椅增設扶手,減少街友占用。」;社會局指出:「基於人權,不得強制驅離。而要加強訪視與規勸。」同時呼籲民眾勿發放餐食或物資,造成街友聚集駐留;環保局拍胸脯保證:火車站周圍已被特別關注,每日派員執行清掃,365天全年無休。
  我們知道,一直以來,有太多的歧視、傷害、嘲諷都是在「戲劇效果」、「綜藝效果」的包裝下被進我們的眼前。有無數校園霸凌都源自於這種「電視上看到的」、「網路上看到的」玩笑。我們要如何教育孩子們「這是錯的」,當無數鎂光燈下的名人都這樣說話時?
  「只要不是死於新冠肺炎,怎麼死的都可以!」一名上海市民在網路上的憤怒聲音清晰地把握住了這裡面最核心的荒謬。那是比阿岡本討論的處境更具體的糟糕處境,也令人想起洛克對霍布斯的批評「他們注意不受狸貓或狐狸的可能攪擾,卻甘願被獅子所吞食,並且還認爲這是安全的」。你甚至可能死在自己門窗被封死的家中。
  透過憲法法庭,李姓聲請人成功地為全體台灣國民爭取到了不被「沒有充足法源依據的停復保制度」影響的權利,幫全民健保擴充了財源,也為自己爭取到了「就算多數時候不在台灣,還是要乖乖繳健保費」的義務。真是皆大歡喜!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人們失去閱讀長文本(與較難文本)的能力時,他們的注意力也會變差;而一旦他們的注意力變得更差,就更無法靜下心來,好好捧著一本書進行深度閱讀。海利意識到,當我們生活中的主要媒體改變,那不只意味著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與管道改變了,我們就像戴上了一種新的護目鏡,眼中的世界將完全不同。
  交通局指出:「已在各月台座椅增設扶手,減少街友占用。」;社會局指出:「基於人權,不得強制驅離。而要加強訪視與規勸。」同時呼籲民眾勿發放餐食或物資,造成街友聚集駐留;環保局拍胸脯保證:火車站周圍已被特別關注,每日派員執行清掃,365天全年無休。
  我們知道,一直以來,有太多的歧視、傷害、嘲諷都是在「戲劇效果」、「綜藝效果」的包裝下被進我們的眼前。有無數校園霸凌都源自於這種「電視上看到的」、「網路上看到的」玩笑。我們要如何教育孩子們「這是錯的」,當無數鎂光燈下的名人都這樣說話時?
  「只要不是死於新冠肺炎,怎麼死的都可以!」一名上海市民在網路上的憤怒聲音清晰地把握住了這裡面最核心的荒謬。那是比阿岡本討論的處境更具體的糟糕處境,也令人想起洛克對霍布斯的批評「他們注意不受狸貓或狐狸的可能攪擾,卻甘願被獅子所吞食,並且還認爲這是安全的」。你甚至可能死在自己門窗被封死的家中。
  透過憲法法庭,李姓聲請人成功地為全體台灣國民爭取到了不被「沒有充足法源依據的停復保制度」影響的權利,幫全民健保擴充了財源,也為自己爭取到了「就算多數時候不在台灣,還是要乖乖繳健保費」的義務。真是皆大歡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經過『拋』『拍』『過界』後,犯人如果是刑期不超過三年,亦無特別事故的話,很大機會會在一所監獄我至刑滿出獄(俗稱出冊),不需再受『過界』之苦。『過界』是不容易的,因懲教署為保安理由,犯人過界是不會預先知會,若你在一所監獄已習慣起來,與各『師兄』(犯人與犯人之間的統稱)已熟絡後,如果突然又要去到另一所新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13、1997年\《向邪惡追索》\Even the Wicked 自稱是「人民的意志」的威爾,會先寫一封信到《每日新聞》的專欄,再用私刑處置法律無法制裁的惡棍——兒童殺手、黑幫老大、炸墮胎診所的凶手、黑人種族主義者。史卡徳這次的當事人是讓兒童殺手恢復自由的律師,下個被「人民的意志」處決的就是他……。
Thumbnail
時間回到2001年,震驚全球的客機恐攻事件爆發後,美國開始積極在全球各地尋找潛在的國安威脅,本書的作者「穆罕默德・撒拉希」也遭到逮捕,並且開啟超過十年的牢獄生涯,《失控的審判: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正是源自他在獄中撰寫的日記。
Thumbnail
最殘酷、最泯滅人性的虐待性侵,竟由一群紀律部隊成員,施加在一個十幾歲少年身上,導致這個孩子身體機能永久受損,終生要用造口排泄。
賽局理論中的"囚徒困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經過『拋』『拍』『過界』後,犯人如果是刑期不超過三年,亦無特別事故的話,很大機會會在一所監獄我至刑滿出獄(俗稱出冊),不需再受『過界』之苦。『過界』是不容易的,因懲教署為保安理由,犯人過界是不會預先知會,若你在一所監獄已習慣起來,與各『師兄』(犯人與犯人之間的統稱)已熟絡後,如果突然又要去到另一所新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13、1997年\《向邪惡追索》\Even the Wicked 自稱是「人民的意志」的威爾,會先寫一封信到《每日新聞》的專欄,再用私刑處置法律無法制裁的惡棍——兒童殺手、黑幫老大、炸墮胎診所的凶手、黑人種族主義者。史卡徳這次的當事人是讓兒童殺手恢復自由的律師,下個被「人民的意志」處決的就是他……。
Thumbnail
時間回到2001年,震驚全球的客機恐攻事件爆發後,美國開始積極在全球各地尋找潛在的國安威脅,本書的作者「穆罕默德・撒拉希」也遭到逮捕,並且開啟超過十年的牢獄生涯,《失控的審判: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正是源自他在獄中撰寫的日記。
Thumbnail
最殘酷、最泯滅人性的虐待性侵,竟由一群紀律部隊成員,施加在一個十幾歲少年身上,導致這個孩子身體機能永久受損,終生要用造口排泄。
賽局理論中的"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