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諮商了三次之後,諮商師建議我可以去精神科就診,當時我問了一個應該許多人都會有的問題, 「我的狀況有那麼嚴重嗎」?
當時的我對於精神科的印象,還抱持著很嚴重的精神狀況才會需要去看精神科,因此當自己被建議去看精神科時,第一個反應是我是不是很嚴重。
但其實看精神科只是另一種治療的方式,結合諮商雙重並行下,對於自己狀態的復原也會有更好的效果,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經驗,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盡相同。
從掛號到就診的期間,上網看了很多心得,許多描寫醫生冷漠、說話態度不好、無法體諒病人等評語,雖然越看越害怕,就診的日子還是來了。 每間醫院的精神科名稱不同,看診方式也不一樣。我第一間是在新北市的一家醫院,由於是有與學校配合的醫生,好像有比較安心的感覺,為什麼是「第一間」,想必還有第二間,但不是因為第一間的體感不好,只是有多重因素下我後來會到第二間醫院就診。
初診需要填寫一些資訊跟問卷,填完之後會與護理師先進行初步談話,他們會大概了解狀況讓醫生可以快速掌握病人情形,每一次的複診都會跟護理師對談。
與護理師對談後一樣會依號碼進入診間,醫生看了我的資料後,會稍微問一些問題,其實在就診的過程中就能了解精神科醫生的不易,畢竟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完全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因此只能就病人陳述的心理狀態與外部影響的表徵來判斷,我稍微講述了我那陣子的心情與行為,並且提到有在諮商並且由諮商師建議就診。
醫生給我的反應是冷靜評估,與諮商師相差許多,但不至於有冷漠不舒服的感覺,而我也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服藥,依診斷我需服用抗憂鬱藥物,藥劑量不高,一開始一日服用半粒作為適應期,主要是讓我低落的情緒可以提升一點,從2022年6月開始,我開始了看診與吃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