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四十八)化解傲慢與偏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選擇創業的澳洲市場,其實本身是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尤其天然礦藏的先進開採規模,以及其周邊的產業,多數屬於大型投資,而且重工業規模龐大。但多年下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幾度社會主義色彩政黨的執政,上游製造業慢慢的式微。政府收入,靠珍稀礦石的出口,就賺得盆滿砵滿了。因此,對於傳統產業有關的資源分配,就比較輕忽了。


不過,由於人口高度密集東岸幾個州,對於民生的需求也屬發達國家等級。因此,它的輕工業其實是非常發達的,尤其製造業的自動化水平,是高過許多亞洲的經濟體。所以,它除了機械製造業不如台、日、韓以外,輕工製造業有關的需求,並不比台灣小。


總的來說,工業化的澳洲和外來觀光客的印象很不一樣。畢竟,美麗的自然風光,陽光和水岸的美麗風景, 才是映入外國人眼簾的澳洲普遍印象


我以前和澳洲同業交流時,感覺他們對工業有關的經濟議題,討論時,經常夾帶濃濃的美國產品知識。我接手生意後,幾次的業務討論後,我更確定,我的同事除了自家的產品知識以外,最了解的就是美國供應商生態,如數家珍,熟悉得很。對於其他歐洲的了解,可以說是在我之下,亞洲的狀況,了解就更有限了。

raw-image


二戰之後的澳洲,維持著幾十年所謂的「白澳政策」。此外,他們始終和宗主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英國」 (United Kingdom, UK),保持著緊密的政經關係。據說,當時在澳洲大地,鮮少看得到有色人種。最明顯的,曾經有一陣子,開放大量希臘和義大利人移民,因此,使得高加索裔 (Caucasian ) 總人口比率大幅攀升。


在工業經濟領域,產業界大量使用的製造設備,仰賴進口的國家,非英即美。亞洲製的機械,除了少數日製品以外,就付之闕如了。


可是,好景不長,戰後一直扶持他們的英國,為了融入「歐洲共同體」,不得不在經濟事務上疏遠他們長期供養照顧的紐、澳兩國,冀望他們是時候融入亞洲了。


情勢使然,紐澳兩國的國際經濟關係當然也起了變化。但是,並沒有把他們推向亞洲,而是向美國靠得更緊了。我剛到澳洲不久,花心思深入了解澳洲產業,很驚訝的發現,美國產品竟然那麼受歡迎。這和我十幾年,在東北亞和東南亞所見所聞的完全不同,衝擊真的太大了。


還好,我取得的公司,由於長久和歐洲經銷關係的經營,基於獨家授權和忠誠度,美國味道幾乎是沒有的。到了我的時代,對歐系的情有獨鍾已經不合時宜了。雖然同事和我自己,對美國產品還不那麼熟悉,但卻是我們可以納入的重要領域,也是多元化策略極其重要的一環。但事有輕重緩急,姑且把美國的優先順序排後面一點,讓我先把亞洲系列整合好。


於是,我帶著紐澳各一個州經理,一行四人來一趟東北亞的行程。為了不要給澳洲同事太大的反差衝擊,我選擇先跑台灣,第一站是中部一家規模不錯的中大型工廠。我還在亞洲時,已經和這公司合作過,推過幾項他們家的產品,品質絕對沒問題。只是他們是有自家品牌,而且在澳洲也有經銷夥伴。雙方合作機會是有,但是細節還要再談。同行的同事算開了眼界,他們竟然沒聽過這麼優質的台灣廠商,但這個只是開胃菜而已。


接著又拜訪了另外兩家同在中部的工廠,還有兩家北部小型專業工廠,行程是考慮準備併入策略核心的品項,藉以凸顯和歐美產品的差異性,進一步完備預想的新世代產品範圍。


這個訪台行程,是首次把一直以來的策略概念,用實際參訪來做現實的印證。澳洲同事能收到多少實際啟發,我不會過度樂觀。但是,對於紐西蘭經理而言,已經實際市場驗證一年了。這一趟的所有見聞,對他的衝擊一定最大,也是最有建設性的。


其實,他就是我政策可行性的最佳「代言人」,他這一趟的所有感受和言語,對於他澳洲同事的實質影響,正是我花大錢勞師動眾,安排亞洲行的「秘密武器」。我的盤算,他是否能夠對這趟行程產生正面影響力,是寄以厚望的。


台灣的三天行程之後,立刻轉飛上海,目的地分別是「無錫」和「常熟」。如果在台灣,他們看到的是精緻、專業和小而美。那麼過去江蘇看到的,將是澳洲人難以想像的機械加工製造的規模,還有,和產業緊密接合的即時性和多樣性。這些特性,在歐美發達經濟體並不多見的。


我不指望他們會有什麼敬畏的心,只要他們開眼界,希望他們打開部份「腦洞」,開啟「利基」思維的靈動,就已經值回票價了。這類心理的建設急不得,首要降低他們心底存在已久的偏見和傲慢,其他的建設性作為才能慢慢端出來。


avatar-img
193會員
277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經典名句:「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 很能說明當年的處境。也就是說,公司和原廠的苦澀關係何以至此,再究其原委,已經沒有意義了。 我的接手,或可延緩雙方關係進一步劣質化的進程。但是,我必須要有一定的急迫感,我要確定下一波風浪到達前,萬一是極端的發展,我公司的營運狀況要能頂得住衝擊。 為
我買來的這盤生意,其實是一家有光榮歷史的公司,它的成員也都為公司的傳統感到自豪。可想而知,這樣的光榮感已經內化成了這公司的文化,這樣的特質,本來是可以寫進公司的歷史沿革,並予永久傳承。無奈這些原本應該讓大家感到驕傲的,卻成了這個公司最大的問題。 首先,由於情勢變化了,原來的團隊完全沒法適應新的
做為企業經營者,身繫自家事業的命脈,本是責無旁貸的。至於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方法有千百種,扮演的角色,介入程度的深淺也各有不同。 以我當年來自東北亞,孤身一人接手一盤位於紐澳的生意,我選擇了低調操盤。用‘’角色扮演‘’的角度來理解,我是不演企業「超級推銷員」的角色,在檯面上搖旗吶喊。我傾向於專
基本上,我當時在紐澳兩國所取得的法人實體,是一家經營得宜的事業體,也同時享有市場的聲譽。妥善經營的話,是可以符合我的長期計畫,讓公司的生意在更寬廣的場域裡揮灑。然而,由於情勢的發展,若是和原廠的關係,在未來的某段時期出現重大轉折的話,公司的前景確實堪慮。 因此,在做出更多前瞻性佈署之前,我應該
澳洲公司經營團隊結構改變之後,一些醞釀已久的行銷策略,就可以依序推展。這是積極的營商動作,也是面對市場的實質作為。這屬於公司機器的「前台」機制,也是積極營利的動作。所有細節都由新任總經理所領導的團隊,以及各州分公司的團隊負責運行。 由於澳洲幅員遼闊,當時的市場覆蓋權責是劃分成幾個區塊。位於
這家併購而來的公司,經過一年多後,有了新任「總經理」操盤。對公司而言,就是新形勢的開端,有如百廢待舉一般。而且,一年多來,礙於形勢的諸多政策限縮,和我自己的思維壓抑,理論上,應該是可以‘’滿血‘’伸展手腳,加大政策引擎的油門,這應該也是在情理之中。 此舉,雖然不必要像敲鑼打鼓那樣,最起碼做一個
有一經典名句:「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 很能說明當年的處境。也就是說,公司和原廠的苦澀關係何以至此,再究其原委,已經沒有意義了。 我的接手,或可延緩雙方關係進一步劣質化的進程。但是,我必須要有一定的急迫感,我要確定下一波風浪到達前,萬一是極端的發展,我公司的營運狀況要能頂得住衝擊。 為
我買來的這盤生意,其實是一家有光榮歷史的公司,它的成員也都為公司的傳統感到自豪。可想而知,這樣的光榮感已經內化成了這公司的文化,這樣的特質,本來是可以寫進公司的歷史沿革,並予永久傳承。無奈這些原本應該讓大家感到驕傲的,卻成了這個公司最大的問題。 首先,由於情勢變化了,原來的團隊完全沒法適應新的
做為企業經營者,身繫自家事業的命脈,本是責無旁貸的。至於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方法有千百種,扮演的角色,介入程度的深淺也各有不同。 以我當年來自東北亞,孤身一人接手一盤位於紐澳的生意,我選擇了低調操盤。用‘’角色扮演‘’的角度來理解,我是不演企業「超級推銷員」的角色,在檯面上搖旗吶喊。我傾向於專
基本上,我當時在紐澳兩國所取得的法人實體,是一家經營得宜的事業體,也同時享有市場的聲譽。妥善經營的話,是可以符合我的長期計畫,讓公司的生意在更寬廣的場域裡揮灑。然而,由於情勢的發展,若是和原廠的關係,在未來的某段時期出現重大轉折的話,公司的前景確實堪慮。 因此,在做出更多前瞻性佈署之前,我應該
澳洲公司經營團隊結構改變之後,一些醞釀已久的行銷策略,就可以依序推展。這是積極的營商動作,也是面對市場的實質作為。這屬於公司機器的「前台」機制,也是積極營利的動作。所有細節都由新任總經理所領導的團隊,以及各州分公司的團隊負責運行。 由於澳洲幅員遼闊,當時的市場覆蓋權責是劃分成幾個區塊。位於
這家併購而來的公司,經過一年多後,有了新任「總經理」操盤。對公司而言,就是新形勢的開端,有如百廢待舉一般。而且,一年多來,礙於形勢的諸多政策限縮,和我自己的思維壓抑,理論上,應該是可以‘’滿血‘’伸展手腳,加大政策引擎的油門,這應該也是在情理之中。 此舉,雖然不必要像敲鑼打鼓那樣,最起碼做一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策略核心的“擴大營業範圍”,其實焦點市場就是澳洲,但是短時間內還不宜冒進。因為,正當屬於當地主流的競爭對手企圖渲染我們公司的亞洲色彩,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紐西蘭的所有這方面的舉措,事實上就是一個「聲東擊西」的策略運用。 那麼,何以紐西蘭作為一個市場,它的成功既可以給澳洲做一個典範,又可以成為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Thumbnail
同時接手紐澳兩家公司,是源自於一個願景,那也是策略執行的起點。思考的基調是,藉由公司本身橫跨紐澳兩地的自有通路優勢,期望逐步壯大原有的核心生意,有朝一日擁有自己可控的產品範圍,自創品牌,然後走出大洋洲市場。 因此,按照策略的執行,我應該是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併入全新的產品項目,讓產品
Thumbnail
這個系列想要解釋一下,為何有產業實務經驗的智庫研究員,對當前的全球化越來越抱持疑慮。不是政治經濟理論,更不是軍事文化交鋒,比較是基於對全球產業鏈的理解。
Thumbnail
馬來西亞經濟彈性很大,農、工與服務業的經濟結構並沒有過於偏重在服務業上。從各項經濟數據可以看到一、二、三級產業各有發展,發揮自己原物料大國、東協、關稅、亞洲交通要地、電子產業等優勢。 國際局勢大亂,大馬形勢大好,該如何揚其長,補其短?端看產業彈性如何發揮淋漓盡致。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614/614!國際企業第四版 2024.0101.1319 2024.0120.212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國際企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 國際企業對文化的考量要放在第一位,文化直接或間接影響眾多層面,包含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策略核心的“擴大營業範圍”,其實焦點市場就是澳洲,但是短時間內還不宜冒進。因為,正當屬於當地主流的競爭對手企圖渲染我們公司的亞洲色彩,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紐西蘭的所有這方面的舉措,事實上就是一個「聲東擊西」的策略運用。 那麼,何以紐西蘭作為一個市場,它的成功既可以給澳洲做一個典範,又可以成為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Thumbnail
同時接手紐澳兩家公司,是源自於一個願景,那也是策略執行的起點。思考的基調是,藉由公司本身橫跨紐澳兩地的自有通路優勢,期望逐步壯大原有的核心生意,有朝一日擁有自己可控的產品範圍,自創品牌,然後走出大洋洲市場。 因此,按照策略的執行,我應該是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併入全新的產品項目,讓產品
Thumbnail
這個系列想要解釋一下,為何有產業實務經驗的智庫研究員,對當前的全球化越來越抱持疑慮。不是政治經濟理論,更不是軍事文化交鋒,比較是基於對全球產業鏈的理解。
Thumbnail
馬來西亞經濟彈性很大,農、工與服務業的經濟結構並沒有過於偏重在服務業上。從各項經濟數據可以看到一、二、三級產業各有發展,發揮自己原物料大國、東協、關稅、亞洲交通要地、電子產業等優勢。 國際局勢大亂,大馬形勢大好,該如何揚其長,補其短?端看產業彈性如何發揮淋漓盡致。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614/614!國際企業第四版 2024.0101.1319 2024.0120.212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國際企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 國際企業對文化的考量要放在第一位,文化直接或間接影響眾多層面,包含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