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你是否也有「知識焦慮症」,很多人都知道學習很重要,也透過很多書籍與課程進行學習,但學習的關鍵不是學了多少,而是能不能真正內化,變成自己的能力。
就像以前當學生時,老師講的當下都覺得我很會,但實戰時卻發現無法靈活應用;因為學習其實有「三個階段」,如果沒能順利突破,學再多也算是「表面知識」,難以發揮真正價值。
【第一階段:學會了,只代表你知道了 (5%)】
這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也就是從老師、書籍、課程、文章等地方獲取新知識。
這個階段的關鍵特徵是:「朕知道了,但不表示朕會做。」
像是我看了一本溝通技巧的書,學到了「傾聽比說話更重要」,當下覺得很有道理,但等等與同事討論工作時,幾分鐘後又開始忍不住去插嘴,這就只是「知道」的程度,還沒到「會去做」的程度。
我們很常停留在這個階段,以為學了新知識就能變好,結果發現遇到狀況時,還是回到原有的習慣方式,表示這個知識並沒有真正進入行動中。
【第二階段:動手做,才能真的開始得到價值(40%)】
學到的東西如果只是停留在腦中,沒有實際去運用,那它其實很容易就被遺忘。就像練習面試回覆時,在心中演練時都覺得自己很可以,結果真的被問到時,
還是會感覺到腦袋混亂。
這個階段的核心,就是透過持續的練習,把學到的東西轉化成真正的能力。
☆為什麼大多數人卡在第二階段?
●學了之後不思考,只是了解 → 停在第一階段
●學了之後有練習,但沒去思考如何應用到不同領域 → 卡在第二階段
☆ 如何知道自己卡在這個階段?
●知道某個理論,但遇到問題時,還是不知道怎麼解決。
●覺得自己學了很多,但實際工作時,還是感覺沒什麼進步。
☆ 那就要開始執行!
● 試著跟別人說明你所學到的知識,確認自己真的有懂
● 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 不要怕犯錯或是被笑,從錯誤中進行刻意練習才能夠學得最快
【第三階段:創意+延伸+整合,變成自己的東西(55%)】
到了這個階段,學習不再只是「學會」,而是開始「整合」,「因為不只是學某個知識,而是把它與其他領域結合,創造出新的價值。」
小時候我很熱愛那些可以合體的機器人,因為他們既是個體,也是全體的一環。長大後我有天突然腦袋撞到,也想來嘗試專案合體,先透過專案設計出幾個大專案進行改善,後來等到長官們發現這些專案竟然可以合體時,那種驚訝的表情我還依稀記得,這也是別人所無法取代的經驗及力量。
因為我已不再只是重複別人的方法,而是能夠靈活運用,甚至走出自己的路去創造新的價值。
【我是真的學會了,還是只是停留在知道而已?】
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重點並不僅僅只是在學到當下的內容,而是如何透過自己的思考、實踐、延伸及整合,讓這些知識轉化為屬於自己的價值。不要只是囤積知識,而是讓知識成為你的能力。
☆ 別只是學,試著思考、應用、教導!
☆ 別只是做,試著複盤、延伸、整合!
☆ 真正的專家,就是那些能夠靈活運用知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