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幫助總吃力不討好?一招破解助人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晚又跟督導一起去培訓新的助人者。⁣

我發現新手真的很容易陷入一個迷思,以為「助人」,就等於要協助對方「解決問題」。⁣

但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及主人。⁣

我們永遠無法替代他人,解決他人的生命難題。⁣

我們能做的,只有專注聆聽,並嘗試理解,當事人糾結的情緒底下,有什麼未滿足的需要和渴望。⁣

有時候,光是這份理解,就相當珍貴。⁣

當人可以清晰自己想要什麼,自然他會找到適合他的資源和方法,去滿足他的渴望。⁣

當我想替他人「解決問題」,不但吃力不討好,有時還很耗能費力,最後甚至對方還不見得滿意。⁣

可當我只需要「聆聽理解」,過程中我相對省力輕鬆,而且對方理解自己後,自然會想到最適合他的辦法,去解決他的人生難題。⁣

我只要當個見證與陪伴者,看見同理他過程中的辛苦與不容易,也替他的進步喝采,就好。⁣

有時,光是一份聆聽與理解,就很有力量。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留言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上「成為自己生命的調味師」線上課程,透過浸泡練習,陪伴你一步步拿回生命的主導權,並活出自己渴望的幸福~

114/2/28前報名者,享$1,090元超值優惠價唷!


曾擔任公務員,過去人生皆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公務生涯十年身體不斷發出吶喊、反覆憂鬱,最終在學習敘事陪伴並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後勇敢辭職,由憂鬱地獄翻轉成幸福人生的追夢之旅。分享幸福育兒與生活的點滴,歡迎來玩~ 目前藉由創作文字及陪伴對話,協助人找到心裡的聲音並活出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高壓公職到助人機構,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環境對個人自信與幸福感的巨大影響。文章指出,在一個能肯定個人貢獻與價值的環境中,更容易建立自信與自我認同。作者鼓勵讀者留意自身所處環境的影響,並為自己選擇適合的環境和人際關係,以提升幸福感。文末並推廣作者的線上課程,幫助讀者提升幸福感。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離職後如何規劃生活,重點在於設定具體目標、用減法過生活、一次專注做好一件事情。作者鼓勵讀者先釐清自己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設定目標並規劃行程,並強調休息的重要性。文章最後也推薦了作者參與的線上課程,協助釐清人生目標。
當世界不如預期,感到受傷或痛苦時,如何療癒自己?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如何在助人過程中,面對他人指責與期待落差,最終選擇保護自己,並尋求更合適的關係。文章強調聆聽與理解自身情緒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善待自己,從中找到療癒之道。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如何透過投資自己、行動力及堅持,克服職場困境並活出幸福人生的經驗。作者強調持續學習、實踐及堅持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為自己的幸福投入時間及金錢,持續努力並相信時間的力量。
公務員離職難?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透過三步驟:放下二元對立思維、看見過去資源力量、清晰未來藍圖,幫助讀者克服離職掙扎,找到幸福人生。文末也推薦作者參與的線上課程,協助更多人釐清方向,活出理想人生。
本文以打疫苗之親子衝突為案例,作者分享他如何運用當下冷處理,事後同理,以及協助孩子換句話說三步驟⁣,來化解親子衝突,並增進親子關係。
從高壓公職到助人機構,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環境對個人自信與幸福感的巨大影響。文章指出,在一個能肯定個人貢獻與價值的環境中,更容易建立自信與自我認同。作者鼓勵讀者留意自身所處環境的影響,並為自己選擇適合的環境和人際關係,以提升幸福感。文末並推廣作者的線上課程,幫助讀者提升幸福感。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離職後如何規劃生活,重點在於設定具體目標、用減法過生活、一次專注做好一件事情。作者鼓勵讀者先釐清自己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設定目標並規劃行程,並強調休息的重要性。文章最後也推薦了作者參與的線上課程,協助釐清人生目標。
當世界不如預期,感到受傷或痛苦時,如何療癒自己?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如何在助人過程中,面對他人指責與期待落差,最終選擇保護自己,並尋求更合適的關係。文章強調聆聽與理解自身情緒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善待自己,從中找到療癒之道。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如何透過投資自己、行動力及堅持,克服職場困境並活出幸福人生的經驗。作者強調持續學習、實踐及堅持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為自己的幸福投入時間及金錢,持續努力並相信時間的力量。
公務員離職難?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透過三步驟:放下二元對立思維、看見過去資源力量、清晰未來藍圖,幫助讀者克服離職掙扎,找到幸福人生。文末也推薦作者參與的線上課程,協助更多人釐清方向,活出理想人生。
本文以打疫苗之親子衝突為案例,作者分享他如何運用當下冷處理,事後同理,以及協助孩子換句話說三步驟⁣,來化解親子衝突,並增進親子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從沒有意料到,自己會在這場複訓中將情緒釋放的這麼酣暢淋漓!這次回去複訓,主要是為了跨出去陪談服務做準備。雖然我已鎖定要走這條路,但對於開始提供服務,總覺得少了一點動力、少了點頭緒、少了點信心。我一直在想,要怎麼看待陪談對我的意義?以及我想要帶給前來陪談的人什麼?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別人面臨困境時,我們可能希望幫助他們,但有時候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幫助。這篇文章探討了幫助他人的困難之處,並提出了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被紛擾纏身而亟欲想找人傾訴嗎?或是你時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一種人是即便他人沒有發出求救訊號,就急著高談闊論並下指導棋,而這樣的感受總是讓人很不舒服,有一種站在制高點的位置想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而這樣的互動模式與姿態顯然是無法勝任陪伴者的角色。 然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當我們說「你真的很痛苦…」時,是「共感」情緒對他所帶來的張力 但事實上我們並無法「同理」他為什麼往這個方向去 案主一定有個好理由,才會反應這麼大,只是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 「概念化」的重點之一便是收集資訊後,推論案主潛藏動機為何,形成一個有意義的解釋,能真正同理也才知道後續怎麼前進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受訓成為助人者時的經歷。她遇到過不同風格的專業個案,而他們的反應對她的自信產生了巨大影響。透過敘事治療的方式,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與主導權。文章用詞溫暖,強調了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反思了每個人所傳遞語言的影響。最後,她鼓勵讀者從善意、溫暖的角度與他人交流,以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從沒有意料到,自己會在這場複訓中將情緒釋放的這麼酣暢淋漓!這次回去複訓,主要是為了跨出去陪談服務做準備。雖然我已鎖定要走這條路,但對於開始提供服務,總覺得少了一點動力、少了點頭緒、少了點信心。我一直在想,要怎麼看待陪談對我的意義?以及我想要帶給前來陪談的人什麼?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別人面臨困境時,我們可能希望幫助他們,但有時候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幫助。這篇文章探討了幫助他人的困難之處,並提出了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被紛擾纏身而亟欲想找人傾訴嗎?或是你時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一種人是即便他人沒有發出求救訊號,就急著高談闊論並下指導棋,而這樣的感受總是讓人很不舒服,有一種站在制高點的位置想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而這樣的互動模式與姿態顯然是無法勝任陪伴者的角色。 然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當我們說「你真的很痛苦…」時,是「共感」情緒對他所帶來的張力 但事實上我們並無法「同理」他為什麼往這個方向去 案主一定有個好理由,才會反應這麼大,只是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 「概念化」的重點之一便是收集資訊後,推論案主潛藏動機為何,形成一個有意義的解釋,能真正同理也才知道後續怎麼前進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受訓成為助人者時的經歷。她遇到過不同風格的專業個案,而他們的反應對她的自信產生了巨大影響。透過敘事治療的方式,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與主導權。文章用詞溫暖,強調了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反思了每個人所傳遞語言的影響。最後,她鼓勵讀者從善意、溫暖的角度與他人交流,以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