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不要光看到『私密』二字就看輕這本書。人生既然有可以公開討論的正當煩惱,當然也會有難以啟齒的私密煩惱,而且人生中的煩惱大多都來自於下半身。 ---上野千鶴子
如同阿德勒所言:「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那麼,人一生中最無法避免的人際關係,是什麼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子女無法選擇父母、同樣父母也無法選擇子女。其它像是距離很近、必無可避的關係還有家庭、夫妻等,畢竟回家就會見到。
這樣看來,人生中最親密的關係都與下半身有關呢。不過,下半身能代表的不只是生育或家庭組成。還有,慾望。
「一樣米養百樣人」,有一百種人就會有一百種慾望,有一百種慾望就會有一百種煩惱,而正是這些煩惱,促使了這本書的誕生。
《人生的煩惱,大多和下半身有關》,由上野千鶴子(社會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非營利組織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理事長)所著,林慧雯翻譯。
它集結了朝日新聞週六版《be》的超人氣專欄-「煩惱樹洞」當中50個讀者提問,年份從2009年4月到2013年5月,收集了許多人難以啟齒或無法理解的困擾。
在回答問題時,作者會盡量以樸實簡單的文句回應,避免賣弄華麗的詞藻,因為她希望「就算沒能真的幫助來信者,至少也絕對不可以傷害到對方」(但我覺得很難啦)。
作者會針對問題分析利弊,解析提問者的可能心理及人際互動,給出多種解釋和方法。
我認為,這是上野千鶴子最擅長的: 一針見血點地出問題,語氣溫和地陳述主張。
既辛辣又溫暖。如同冬日的咖哩飯,直達心靈,溫暖身體。
接下來我會分享上野千鶴子在各章節的回覆節錄,利用這種方式將書中的各式提問呈現給各位格友。
當然還有我自己一點思緒亂飛的小心得🪶
-想外遇怎麼辦? 希望有人阻止我。
世上沒有比「戀愛」更能了解自己的事了......只不過,要學會這些必須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大人如果要戀愛,不讓伴侶知道是最基本的禮儀。需要非常高難度的技巧與謹慎的態度。
(Bear 翻譯: 要外遇沒人攔的住你,但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喔😉)
-孩子詢問自己是怎麼被生出來的。
身為母親的你必須擁有正確的性知識,說出口時也不要感到羞恥。很多時候,需要接受正確性教育的其實是大人。
-外遇就外遇。無法遵守婚約這個契約的話,就得離婚。
我是這樣定義婚姻的:「將自己身體的性使用權一輩子讓渡給唯一一位異性,且具有排他性。」
話說回來,判定一個人是否違反契約的「底線」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與不是配偶的人一起喝茶聊天,這樣可以嗎? 用餐呢? 親吻呢? 上床呢? 如果是不帶感情的性行為就可以允許嗎? 還是說沒有性行為的柏拉圖式戀愛就可以接受呢?
但到頭來,你不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向政府登記自己的性伴侶嗎?......如果要登記,我認為登記親子關係就夠了。針對你提出的問題,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難道我下意識中,對已婚主管抱著超越尊重的感情嗎?
你最大的問題在於,對討厭的事物無法感到討厭,對開心的事物也無法感到開心,這就是「感覺剝奪」......也許你以往也曾經在別的環境中,學會了站在旁觀者的立場抽離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才得以度過難關吧! 悲哀的是,人類就是這麼一種能適應逆境的生物......也請你一定要記住,男性(在這種情境下)是一種會把情況擅自解讀成對自己有利的生物。
-公司的待遇優渥,但女性員工沒有被重視,還安於現狀。
根據諸多實際研究顯示,企業規模越大、性別歧視的問題就越嚴重。從研究結果中也可以得知,並非「因為是大企業」就應該要有女性管理者,而「正因是大企業」所以才沒有女性管理者。
你之所以會對「些微的男女差異」產生激烈的反應,並不是因為你「曾學習過性別研究」,而是因為你的自尊心本來就不允許自己接受不講道理的歧視。既然如此,應該下定決心換一個可以不必讓你折損自尊心的環境。
-我很感謝離婚時家人的協助,但我也想要繼續前進啊。
你說自己是因為「希望有人可以成為心靈支柱」,才想要重新尋找另一半,對吧? 一般按照順序來說,應該是先遇到了可以成為心靈支柱的對象,想要一直與對方在一起,才想要結婚,不是嗎?
比起父母的幸福,自己的幸福更重要。
-我讀高三的女兒懷孕、隨後墮胎了。我竟然是透過女兒好友的母親才得知。
身為母親最悲哀的應該是,女兒「竟然這麼不相信自己」才對吧! 你應該隱約察覺到這點,卻因為太害怕承認,而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女兒身上,女兒才會被你逼入絕境。
所謂「背叛」,是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會發生,而你所說的「背叛」,只是因為女兒沒有依照你的意思行動產生的失望與憤怒吧!
(Bear 翻譯: 你在家庭裡遇到的困境,大部分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平時有參與社團、學生會,成績也不錯。但她很少與家人對話。我每天看她在電腦前待到深夜,就覺得不正常。
你喜歡的漫畫、音樂、模型,網路上都找得到......你只是在感慨女兒對你喜歡的書籍與CD沒興趣而已。對女兒討拍的人是你,說穿了的很煩人,難怪你會被女兒討厭。
親子關係會隨著成長階段改變,通常是父母跟不上孩子的步伐。到這個時期,父母只要遠遠地守護子女就好。
-母胎單身25年了,身而為人這樣有沒有問題?
我的回答非常簡單,活到現在都不曾主動對異性抱有好感的你,其實對男人一點興趣都沒有,而這並不是什麼人生缺陷,只不過是很簡單的事實而已。
反正你都在「沒有男人」的狀態下,順利活到這個年紀了,你也不必感到自卑,告訴自己以後「沒有男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對自己要更有自信!
(Bear 翻譯: 沒有另一半,人生也能活下去。為身為母胎單身驕傲吧!)
-之前妻子還把她自己父母接到東京同住五年,現在卻不能跟我回鄉? 我都想離婚了!
你已經不想繼續跟妻子在一起了,對嗎? 但你不願意承認這件事吧! 既然會思考到離婚,就代表長年累積的委屈與憤怒已經到了某種程度。回鄉照顧母親這件事只不過是引爆點而已。
婚姻又不是工作上的合約,就連在夫妻關係中你也爭道理分出高下......也許妻子早就厭煩了,只是沒說出口。
(Bear 翻譯: 想要什麼就老實說,不要牽拖一些有的沒的道理😐)
-熊之言,酒後語,姑妄言之妄聽之
提問者男女比差太多了吧! 尤其是以親子關係為主的 Chapter 04 以及 Chapter 05。
Chapter 04「我可以討厭母親嗎」裡有8個提問者,7個都是女性(剩下一位學生判斷不出);Chapter 05「離不開孩子的父母」裡有7個提問者,其中6名是女性,只有一名是男性。
這是否代表男性不被鼓勵投入家庭以及親職呢? 或許也可以解釋為男性不被鼓勵說出感情方面的困擾吧(例如兒子對父母的情感)。真是令人悲傷啊。
而且,Chapter 04 的標題只寫了「母親」而非「父親」。當牽扯家庭育兒時,有關「母親」的提問竟然多到可以獨立出一個章節,這樣的現象讓人寒心。
不過,關於「慾望」的問題男性提問者倒是多了起來。
嗯...這本書節錄的提問到2013年。只能樂觀的期待,過了十年後,也就是現在,男性也會學著表現情感,女性也會學著表達慾望吧。
現在還沒到這個境界? 嗯...那就再十年吧。
再不行,再十年。再不行,再十年,再十年...
我先聲明! 我很喜歡上野千鶴子教授的書籍。但是,這裡有一點點小小的想法的不同🫣
在「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這個提問中,提問者是四十一歲的上班族,因為幼兒照顧,感覺自己的人生規劃受到影響。她原本的夢想是在國外(西洋文化圈)中,一邊工作,一邊見識各國風貌。後來雖然有從事使用英文的工作,還是待在日本,平時也沒出國,丈夫更傾向待在日本,這件夢想就不了了之。
上野千鶴子的回覆是,既然這位讀者是屬於晚婚、晚生族群,表示她不是因為年紀太輕才踏入婚姻生活,而是經過思考後才決定的,既然如此,這就是她追求而來的人生,那麼她就要好好體驗,好好享受。
這個邏輯本身沒問題,但我認為中間有一些措辭有點怪怪的。
我一開始讀這位讀者的提問時,腦中一直冒出:「孩子的爸爸呢?」文中讀者寫到自己在工作育兒兩頭燒,卻隻字沒有提起丈夫(當然也有可能對丈夫沒有不滿才沒有提),讓我想到,如今的生活已經讓她不滿到想換一種生活方式了(出國的夢想),若丈夫在育兒上有出力,是不是就不至於讓她想逃避呢?
我猜測這點上野千鶴子潛意識有察覺,但她沒有意識到,也沒有寫出來。要不然她就不會在回覆中寫道「為了從工作育兒兩頭燒的困境中獲得喘息,首先你應該尋求丈夫的協助」這樣的文句了。(協助? 說得好像小孩一個人能生似的)
再者,她的回覆裡還有「你是如此想要逃避現實,想必你現在的生活真的讓你感到很憂鬱吧! 被這樣的母親撫養長大的孩子也真是可憐」
不是吧! 孩子可憐的地方在於「成長過程父親有跟沒有一樣」,以及「父親不給力,導致母親壓力山大,只能憂鬱地撫養孩子」吧! 然後,更可憐的是這位母親吧!
最後文字的批評力道似乎有點大,但這也是目前閱讀上野千鶴子教授的書籍時,唯一覺得不妥的地方。這並不影響我喜愛她的著作。
請你也繼續偶爾抱怨嫌棄、偶爾深有同感地閱讀這個專欄,偶爾也一邊想想,如果是自己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吧! --- 上野千鶴子,〈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