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誤會情緒價值啦!

大多數人都誤會情緒價值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情緒價值的真正意義:不只是讚美與迎合

在日常相處中,我們經常聽到「給予情緒價值」這個詞,但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多誇獎、讚美對方,或是刻意迎合對方的想法,就是在提供情緒價值。然而,真正的情緒價值並非表面的讚美,而是來自於個人的正念(Mindfulness)與內在穩定性,因為擁有正向的思維,所以才能夠真誠地給予。

什麼是情緒價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緒價值是指個體在與他人互動時,能夠帶來正面的心理影響,使對方感到被理解、尊重和支持。這並不僅僅是透過言語上的讚美來達成,而是建立在深層的同理與關懷上。

腦科學研究顯示,當個體感受到真誠的關懷時,大腦會釋放催產素(Oxytocin),這是一種促進信任與親密關係的激素。相反地,如果只是機械式的讚美,或是帶有目的性的迎合,對方的大腦可能會觸發「偽善偵測機制」,導致反效果,使人感到不真誠,甚至產生疏離感。

誤解情緒價值的常見情境

  1. 過度迎合,卻忽略真實的關懷
    例如,一位員工向主管表達自己對工作的壓力,主管只是不停地說:「你做得很好!你真的很棒!」然而,員工真正需要的不是單純的讚美,而是理解與實質的支持,例如:「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很有挑戰,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如何減輕你的負擔。」
  2. 以讚美取代同理心
    當朋友向你傾訴失敗的經歷時,你回應:「沒關係啦,你很棒的!你一定能成功的!」這樣的回應雖然是好意,但可能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感受被忽視。相較之下,更好的回應方式是:「我聽得出來這對你來說真的很不容易,你願意分享這些感受,真的很不簡單。」

如何真正提供情緒價值?

專注當下,真正聆聽對方的感受

當我們真正投入當下,用心去理解對方的感受,而非急著給建議或讚美,對方才會感受到真正的支持。

培養正念,穩定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內心穩定,能夠以正向的思維看待世界時,我們自然能以更真誠的方式給予他人情緒價值,而不會流於表面或刻意迎合。

以同理心回應,而非僅是鼓勵或讚美

比起簡單說「你很棒!」,更重要的是讓對方感覺到「你被理解了」,例如:「我能感受到這件事對你來說很重要,謝謝你願意跟我分享。」

反思:你真的懂得給予情緒價值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曾經因為想表現友善,而過度讚美或迎合對方,卻忽略了真正的理解與關懷?下次當你想提供情緒價值時,不妨先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真正關心對方的內在感受,而非只是想說一些好聽的話。

你對於「情緒價值」的理解是什麼?你是否曾經感受到真正的情緒價值,或是不經意地落入表面化的讚美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表演|覺察|優化人生
2會員
34內容數
🌷鍛鍊心韌性 🌷質感養成 🌷心態培養 👉以表演作為媒介,優化人生角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當我們談論「好好溝通」時,常常聚焦在語言的邏輯、觀點的清晰與立場的辯證。但其實,真正讓溝通產生連結的,不只是「我懂你在說什麼」,而是「我懂你在這件事裡感受到什麼」。 理解,是知識層面的;而同理,則是情感層面的。前者讓我們明白對方的想法,後者讓我們靠近對方的心。 同理心的三個層次 心理學家Dan
溝通的本質是理解與連結,但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最怕遇到這樣的人: 當你已經低聲下氣,希望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對方卻一味地為自己辯護,堅持自己沒有錯。他們的回應往往是:「我就不是那個意思!」這句話表面上是在解釋,但實際上卻帶著某種責備的意味,彷彿是在說:「你幹嘛自己對號入座?你也太玻璃心了吧!」
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常常是從利益交換開始的:職場中的人脈拓展、商業合作的互利共贏,甚至是朋友間的資源共享。許多人認為,只要在利益關係中建立了信任、情感或價值觀的連結,這段關係就能長久維持。然而,心理學與腦科學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任何從利益出發的關係,最終都將走向悲劇,即便雙方試圖在過程
當我們談論「好好溝通」時,常常聚焦在語言的邏輯、觀點的清晰與立場的辯證。但其實,真正讓溝通產生連結的,不只是「我懂你在說什麼」,而是「我懂你在這件事裡感受到什麼」。 理解,是知識層面的;而同理,則是情感層面的。前者讓我們明白對方的想法,後者讓我們靠近對方的心。 同理心的三個層次 心理學家Dan
溝通的本質是理解與連結,但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最怕遇到這樣的人: 當你已經低聲下氣,希望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對方卻一味地為自己辯護,堅持自己沒有錯。他們的回應往往是:「我就不是那個意思!」這句話表面上是在解釋,但實際上卻帶著某種責備的意味,彷彿是在說:「你幹嘛自己對號入座?你也太玻璃心了吧!」
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常常是從利益交換開始的:職場中的人脈拓展、商業合作的互利共贏,甚至是朋友間的資源共享。許多人認為,只要在利益關係中建立了信任、情感或價值觀的連結,這段關係就能長久維持。然而,心理學與腦科學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任何從利益出發的關係,最終都將走向悲劇,即便雙方試圖在過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篇文章探討室內設計中配色與材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色彩氛圍營造不同的情緒感受。文章以一個客廳空間為例,列舉了72種配色方案,並將其分類為14個類別,每個類別都包含多種配色方案及其所營造的氛圍,並討論配色與空間氛圍及色彩帶給人的情緒感受。
這篇文章探討室內設計中配色與材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色彩氛圍營造不同的情緒感受。文章以一個客廳空間為例,列舉了72種配色方案,並將其分類為14個類別,每個類別都包含多種配色方案及其所營造的氛圍,並討論配色與空間氛圍及色彩帶給人的情緒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