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傾聽者的人們,總是笨拙地嘗試表達
擅長傾聽的人,其實也是需要被傾聽的,但可怕在於,你心中滿腹期待被聽見,但你無法踏入那一步,無法信任誰,能夠理解自己,你害怕已讀不回,你害怕你冒險地投出你的真心,卻被別人無視甚至糟蹋。
我做了一個夢,夢中完成了自己的渴望,夢醒來感受到的是無比的空虛。意識清醒後,焦慮感漸漸退去。
在以前學過一些諮商心理的知識,隱約地有種優越感,面對他人的焦慮,總想要嘗試幫助他。以為自己跨過了多少幽谷,但事實上,當焦慮襲來,我其實也扛不住,只是更能夠保持意識的陪伴自己。
我學會正念、學會用深呼吸抱持清醒。
陪伴著小我,陪他下墜
焦慮的小我就像在幽谷自由落體墜落,而我努力抱持著意識往下攀爬,用自己的力量讓小我慢慢地墜落,緩緩地不要那麼失控,不讓小我走向自我毀滅,讓小我自爆自棄,事後陪伴著小我好好療傷。
我渴望地正是我恐懼的,每一次吸引都誘發我的嚮往,但同時爆發我的恐懼。
我多希望自己是個遲鈍的人,不那麼共感、不那麼高敏,可以不那麼在乎。繞了這麼多圈、迂迴地創作,說真的在幽谷底下其實只藏著很簡單的一點期待。
每一次情緒化後,感嘆著自己的失控,心裡很累,然後在黑暗裡擁抱著自己入睡。不再多想。
接受自己的特質
誠實地長大,是能夠更加同理每一次焦慮的情緒,而更加寬待自己,溫柔看待著自己的失控。
我可以更同理那些深受情緒化而焦慮的朋友,事實上我給不了什麼有幫助,或許你會聽見我的嘆氣笑著說:「人生好難」。
我沒辦法給你什麼建議,我只能傾聽你,陪伴著你,我明白失控的不舒服感,我會靜靜地在你旁邊。然後回家在一個人好好孤獨。
就讓自己失控一下
「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許悔的詩句,讓我有所感觸,那夜憂傷,那夜孤寂。相較起2018我自己為自己排解而寫的
《面對恐懼、探索自我》,這次的恐懼和焦慮並非同一事件,但也是歷史重演,我以為自己已經治療完畢了,我才知道,這就是我,無法逃避的失控。
上一篇用音樂治療我,那這一篇,用著音樂來告訴自己,焦慮沒關係、厭世沒關係,讓那些不理解你的人"Fuck off"、無法完成期待的別人"Fuck off"(這是種情緒勒索)。
*Oh Diane 擁有了別人羨慕的一切。她的憤世嫉俗還是一點都沒有改變,就算她什麼都不缺。對這不公平的世界她有很多的意見,想努力做點貢獻卻發現自己被騙,她需要被安慰 卻選擇一個人喝得爛醉。*
你活得太有責任感了,讓自己任性一點吧。
這是一篇自我對話,沒有想要幫助誰,很自私的文字,但歡迎一起共感。
PEACE 2021.1.30 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