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道社會、心理枷鎖
枷鎖1:人生活得像「交作業」一樣,不停被社會期望追著跑。
枷鎖2:和職場上司理念不合,合作起來很痛苦。
枷鎖3:朋友結婚以後,一邊大肆抱怨婚姻生活,一邊要你趕快找個人定下來。
枷鎖4:總是害怕衝突,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
枷鎖5:年歲漸長,和原本親密的朋友漸漸出現隔閡。
枷鎖6:想符合家人的期望,因此陷入「好女兒情結」。
枷鎖7:媽媽總以傳統思維干涉女兒的人生,任意傾倒負面情緒。
枷鎖8:日常生活充斥的刻板印象、歧視與壓力讓人倍感不適。
枷鎖9:當「理想我」與「現實我」有所差距,無止境地自我反省、懲罰。
枷鎖10:不管有沒有打扮、是否重視外貌,都會面臨他人對你指手畫腳。
枷鎖11:和另一半關係產生矛盾,竭盡全力也無法解決。
枷鎖12:對於家庭、生活中的性別歧視與不平等耿耿於懷。
●有時候,我們會反覆咀嚼自身的言行:「我算什麼啊?怎麼可以不分青紅皂白地發脾氣?」或是質問自己:「為什麼在那種情況下卻像傻瓜一樣,半句話也說不出來?」這就像大人有時不管前因後果,一味地責罵孩子「動手打人就有用嗎?」、「你為什麼呆站著挨打呢?」一樣,我們很容易對自己陷入懷疑與指責。
●希望你能謹記:無論要不要結婚,其他人永遠不會為你的人生負責。
●如果想掌握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必須進行所謂的「細分化」,就能愈來愈清楚自己想要和害怕的東西。這個世界通常會把個人要做的事情「包套」,但我們沒有必要就此全盤接受。
●在審時度勢時,切勿覺得身邊的人都會無條件、立即或完全地贊同自己。因為當周圍人的反應和預想的不一樣時,自己很可能會陷入巨大的挫折之中,甚至就此變得一蹶不振。不過,我的意思並不是指應該提前死心,乾脆不要向他人求助,而是就算内心抱有希望,也不要過分地期待。可以盡最大的努力請求幫忙,但同時要在內心深處做好各種覺悟與準備,如此一來,即使他人的反應不如預期,自己也不會因而崩潰。
●不要掉入自責的陷阱,通常不願引發問題的女性,不是因為本身十分被動,而是很善於揣摩他人的情感,以減少不便與尷尬。
●傾聽和思考各種內心的聲音,其實就是讓自身價值觀進一步發展的好方法。精神分析學家卡倫·荷妮(Karen Horney)表示:「在經歷過矛盾後做出決定,意味著有能力承擔該決定所帶來的一切責任。」
●我們經常會因為兩難的處境或複雜的關係而感到痛苦,這種時候,我特別推薦在心裡設立一個「臨時置物櫃」。在某些情況裡遇到困難,或是討厭那種曖昧不明、難以抉擇的感受時,很多時候我們會貿然地採取行 動,以致於隨著時間流逝,經常對先前的決定陷入遺憾或後悔。在遭遇困境時,如果可以設置一個心理空間,接納那些「模糊的狀態」,就能讓自己稍微獲得喘息。
●真正善良的人,不是無條件地忍讓、察言觀色,或者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是能夠在人際關係中,準確地把握和表達自己可以退讓,承擔到什麼程度。
●女兒通常會看著母親的生活,為自己的人生進行加法或減法。在我們強烈渴望與養育者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時,一方面又會對完全不同的生活感到不舒服。
●在電影《駭客任務》中,曾出現選擇紅藥丸與藍藥丸的場面。「選擇藍色藥丸的話,一切就會結束,你只會相信你所相信的,而吃下紅色藥丸的話,就會留在這個奇異的國度,然後一路走到最後。」這是電影裡出現過的台詞。
我們察覺到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就像是為了探查真相而選擇了紅色藥丸的電影主角一般。過去我們自在地於空氣中呼吸,但當我們得知空氣中有塵霾,而且這些微粒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時,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安心地吸入空氣了。就算拚命想回到從前的狀態,也已無法回頭。與此同時,我們也會有種巨大的解放感,過去那些難以分辨、令人莫名感到鬱悶,但是又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事物,終於有了確切的名字,會讓人原本糾結的心情,突然有股迎刃而解的暢快。
●若想擺脫「憤怒-無力-自我指責」這樣的惡性循環,首要之務就是別怪罪任何事物(包含自己在內) ,必須如實地面對並分析其中的原因。雖然解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執行時卻非常困難。假如做起來很輕鬆的 話,一開始就不會流於自我責怪吧?如實地面對自身情感並不容易,因為在此過程中,必須能承受隨之而來的羞愧感。
●自我提問,不是要對自己犯下的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應該學會公正地看待自我。至少,我們不能親手讓自己陷於委屈的境地。
●請相信自己有脆弱的部分,但同時也具備了力量;偶爾雖然會感到憤怒,但絕對不是真正具有破壞性的人。
~精神健康醫學科專任醫師/潘有花(반유화)
~《女孩,陪妳聊聊心裡的傷:12道關係練習題,化解人際、情緒、家庭的煩惱,活得更自由》
~《여자들을 위한 심리학》
#女孩陪妳聊聊心裡的傷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