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後,親師關係成為一大課題。放學時,要是看到孩子蹦蹦跳跳,還嘰嘰喳喳的分享老師如何如何,燦笑成一朵花,那媽媽就放心了。
在國小和幼兒園的學齡階段,老師在孩子中的分量可謂是一個重 (嗚嗚嗚~媽媽都被擠下去了~),特別是導師,負責絕大部分的課。媽媽交代的不見得放在心上,老師交代的事呢,不會忘,還不忘絮絮叨叨地提醒媽媽。可以這麼說,遇到喜歡的導師,學習的態度嚇嚇叫,媽也少操了成千上萬份心。
很幸運地,小孩大部分遇到的老師都是很有耐心,真誠對待孩子,感受的到孩子的喜歡,讓媽媽我得以感恩地躺平與老師們合作無間,就這樣過了數年。
可是有一年,開學過了一陣子,小孩就常常說自己不喜歡〇〇老師,就是班導師,甚至對去學校感到意興闌珊。
為什麼?這位老師我在之前學校活動照過面,雖說是一名新調任過來的老師,但言談間未曾感到有什麼問題。可是,和家長的互動,不代表與孩子的互動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說不喜歡老師」這可能是許多家長在與孩子討論學校時最不想聽到的一句話。當孩子表達出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
當孩子說不喜歡老師,可以運用哪些處理策略,幫助孩子克服這個困難,進而建立積極的學習環境呢?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時,最要緊的是聆聽和表達理解他們的情緒。暫且按耐住想要打斷或試圖解決問題的心情,留給孩子充分的表達空間,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同時也有助了解問題的根源。
當媽以後,聆聽小孩技巧功力與時俱進,孩子表達的不喜歡,必須要釐清是發發牢騷,還是老師是否有必須特別關注的不當行為。
要知道孩子的抱怨有時就是發牢騷,這和大人們念叨:「工作好多!」「時限這麼緊!」是一樣的。就是念叨,他們不見得真的認為不好或是需要改變。這時,千萬不要與孩子一起罵,因為家長的負面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老師的觀感,這對於營造學習氛圍有不良影響。
所以順著小孩的話,「然後呢?」「他說什麼?」「那你呢?」(如果孩子是個肯聊的人,那麼「嗯嗯嗯」、「啊啊啊」也行,他自己就會全盤托出了。)
兒童心理學家范妮莎·詹森(Vanessa Jensen,PsyD)說,讓孩子把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轉化為言語,可以幫助他們通過問題找到解決方法。
儘量引導小孩說出來具體不喜歡的事情,判斷是發牢騷、需與老師溝通的議題、還是惡劣的不當行為,再準備處理方式。只是更小的孩子,還無法用語言表達,就得特別花心思觀察。
觀察孩子是否有不同以往的表現,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這些現象,那就要特別留意了:
(如果確實有傷害身心的不當行為,請參考親子天下不適任教師怎麼處理?不適任教師檢舉、求助資源、處理流程一次看懂的處理方式,亦可參考法律百科對小朋友體罰、虐待、不當管教,幼兒園和老師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排除了亟需處理的不當行為,喜不喜歡這件事,其實不一定要解決。(蛤?) 會這麼說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個人好惡,無須強求,也就是投不投緣。每個孩子也有自己喜歡的教學方式,甚至頭髮長短、說話聲音、穿搭風格,這是很難強求的。
當然以下策略都還是可以進行,只是要謹記目的是為了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和心態。
接著不妨聊聊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教學風格不合適?溝通問題?某件覺得不公平的事?開放式的對話,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這裡分享自己的常用句型:「為什麼?」(可以多問幾個)「如果老師怎麼處理,你覺得會比較好?」「怎麼做有幫助?」(不一定非得問出個答案,重點是一起思考)
例如,在交談中,我理解到小孩面臨的情況是,新學期的老師比前一位老師嚴格的多,對於課堂練習的要求也多很多,教學的風格相較沒有之前靈活彈性。(好加在,不是惡劣行為,孩子也分享班上有人很喜歡這位老師,因為那名同學之前的老師更加嚴格。這……沒聽過嚴師出高徒嘛?)
然後我們討論一輪,得出結論,無論老師風格如何,喜不喜歡,學習和心情還是在自己 (當然牢騷還是得發的,情緒總是要找到出口吧?!預期我又將施行聆聽策略「嗯嗯嗯」好一陣子)。但是,「如果老師有不當言語和行為,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媽媽。」
對於持續存在的困擾,可以聽聽老師的意見。
孩子和老師的溝通不可能完全無礙,也可能會有誤會的存在,出發點非惡意,但遭到惡意的解讀。
所以不妨詢問老師,「我的小孩對〇〇〇(某件事)感覺不太好,這件事困擾著他,老師是不是能幫我了解發生什麼事?」或許真的完全就是誤會一場,同時聽聽看老師有什麼樣的建議,可以幫助孩子和老師在學習這件事上面合作。
老師的回應也可以拿來判斷接下來要怎麼做的參考。
(當然不可能劈頭說小孩不喜歡你,小孩比較喜歡以前的老師,老師會桑心的,家長千萬別一時衝動做這種白目事喔!)
最重要的是透過積極的溝通,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
遇到小孩說不喜歡老師的狀況,必須快速釐清,老師有沒有不當行為,因為那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靈造成諾大的負面影響。
經歷全天候帶過小孩,了解與孩子相處非常勞心勞力,老師不是神,這麼多個孩子,不可能完全合乎每個孩子的需求。
自己的想法是,若是老師三觀正、能溝通,至於教學方法及執行細節,可討論但不強求,一方面則引導孩子去適應,畢竟未來出社會也不可能事事順遂。
調整和適應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學習,特別新學期換老師,一定期間的磨合事正常的,說不定沒多久,孩子就認可新老師了。
但是,但是,如果老師本身是很有問題的,例如有不當的言語或行為,例如明知故犯的性騷擾、惡意言語和行動(包含體罰) 傷害孩子的人格,那我會做出選擇,直接離開那個環境!
身為家長,可能無法決定孩子的老師,但比起誰是老師,喜不喜歡老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課題上培養孩子的積極心態、面對問題如何應對,如何嘗試解決問題。
親師關係、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扮演重要的角色,和所有的關係一樣需要互相尊重,這篇也是一家之言,很歡迎格友來激盪。
我是那個媽媽,喜愛閱讀、寫作、思考。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別忘記在右下角按下愛心、追蹤,讓我知道您喜歡。 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