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兩位天使投資人參與創業新創投資訪談,得知女性投資和創業比例少(但,這數據待確認;因碰過飛雁計畫和很多中小企業主、電商等都是女性,不確定這是指上市櫃性別比例或其他)
2024年8月哈佛商業評論,在台灣前百位企業領導人(就企業對於股東、ESG治理的評分),100間企業有3位女性。
藉由MEET、AAMA、其他天使會、參與中小飛雁計劃等,得知諸多想加入創投或新創的姊妹們,希望台灣的創業有更多的可能與新創發展!同時,查閱相關官網並閱讀:[從創投產業到天使投資,給創業者的三個募資建議]的總結,感悟:無論是新創與投資者的估值,或是一段對等互相勢均力敵的情感關係,只有合適自在、門當戶對的關係,沒有對錯!
其他血淚史分享:
1.防範勝於治療
礙於Friend和Family人情,大部分華人團隊不太把醜話講在前,像是曾擔任老師的跨國燈器某企業家,用了20-30年將股份收回。與其事後發生事,如:增減資、訴訟,曾聽聞一些黑衣人大鬧會議現場等,不如創業之際提前多想幾步。
2.適才適性
教育要因材施教,產業和創業也同樣要依照自身條件,調整型態與各階段規劃。需注意各細節和不同組織樣態的特性與適用的法律、了解稅務等方面的重要性,如合夥適用民法、其他適用公司法。如同投資不同的新創,會有各種規劃,處理不同公司的股東分手,也一樣有各自需要對症下藥的地方!
3.人和
商業領域除了關注利益和市場趨勢外,創投、新創更需要重視人際關係、合作協議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透過提前的佈局準備和實戰經驗累積,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和爭議!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但有時這個策略執行後,是不是會有延伸的問題,需要斟酌。訴訟攻防耗時費力,選擇其他多元方式圓融處理以達最佳共識;商場上,不會只有一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