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求助不可恥且有用,教你如何有智慧的請人幫忙

更新於 2020/09/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根據調查,有85%的美國人都表示自己不喜歡跟別人求助,但另外一個調查顯示,職場中有90%的問題你只要願意跟別人求助就都能解決,這其實是一個真實世界裡面很有趣的矛盾。2015年《哈佛商業評論》十一月號裡面有篇文章有提到,根據研究,財星500大企業裡面,因為員工不願意尋求協助,而導致的損失高達每年數十億美元,包括目標未能達成,延誤了時間,浪費了大量的工時,甚至流失的商機,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像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裡面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但照這本書的意思,如果你沒有開口求助,就算心裡再想要完成一件事,全宇宙都還是沒辦法幫你,因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你想幹嘛,所以你要懂得開口說出來。我自己讀完之後非常有感,因為我就是不喜歡請求別人幫忙的那種人。因此書裡提到的許多「死都不求人」的想法與行為,我都有類似的經驗。

公開表達我們的需要和請求,其實有很多好處

如果就工作、職場來說,懂得適度求助其實會有以下的效益:
  • 工作更有成效:省掉試錯的時間、更有效率的完成、整合更多的資源提升成功機率與效果
  • 在新環境適應得更好:如果自己是新進者,可以更快融入。而組織如果有樂於助人與求助的文化,也可以讓組織的新人更容易存活
  • 發現新的機會:有句話很有道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麼」,引此如果我們不願意公開求助,光憑自己去找資料是會有盲點的。而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源、人才、人脈也都是類似的情況。
所以,「開口求助」的習慣至少在工作上有以下好處
  • 更好的工作表現與滿意度
  • 發展新的能力與專業
  • 提升創造力與創新
  • 提升團隊整體表現
  • 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與獲利能力
  • 有效管控「壓力」
  • 新進員工的成功(減少挫折)
  • 找到對的工作/人才

為什麼我們會有「求助障礙」的八大理由

「開口求助」的效益很容易理解,但為什麼還是有高達八成以上的人不允許自己向人尋求忙呢?原因是以下這一些「迷思」:
1. 我們低估他人幫忙的意願與能力
書中引用了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研究人員在紐約街頭隨機的跟迎面而來的路人借手機,但是規則是不能編理由例如「我身體不舒服」「我有緊急狀況」,也不能告訴他要打給誰,就只能說「請你把手機借我打個電話」。猜一下在紐約街頭跑去跟路人借手機成功的機率有多少?答案是每二次會成功一次。
這個實驗還有設計了許多的變形,希望可以測出人們「幫助陌生人」的程度,其中一種是在街上隨機的找人說我需要錢,能不能夠請你贊助我一點錢,實驗結果竟然也可以平均募到大概63塊美元。
另外,在「認知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很著名的案例,就是富蘭克林的故事,他當時有一個政敵一直批評他,寫文章罵他,討厭他。富蘭克林改善這種關係的方法是:他寫信給這位政敵,跟對方借他家裡一本珍藏的絕版書,政敵也許想表現出自己很寬宏大度:既然你寫信跟我借,那就勉為其難的就答應你吧,所以就把書借給富蘭克林。
一個禮拜之後,富蘭克林把書送回去,寫了一封非常感謝文情並茂的信表達謝意。之後,對方開始說起富蘭克林的好話,化解了之前的對立。「認知心理學」以這個例子說明「人會避免自己的行為與認知衝突」--雖然他原本討厭富蘭克林,但當行為作出對富蘭克林善意的舉動—借書給他,就會轉而影響他對富蘭克林的態度。而富蘭克林的體會是:曾經幫過你一次的人,他再幫你的機率,會比要求你幫過的人幫忙高出很多
如果陌生人與敵人都有很高機率幫助我們,真的不必太過擔心求助會被狠狠拒絕。
2. 我們過度堅持「靠自己」
有句話說「真男人不問路」,許多文化裡有個迷思是:靠自己獨力解決問題才是能力的展現。覺得如果是依賴其他人協助而獲得的成果似乎就沒那麼好。但真正重要的還是問題可以被解決,努力可以獲得成果,堅持「靠自己」但效果不好,並不是正確的做事方式。
3. 我們認為求助得付出「社會成本」
有些人會擔心求助的舉動會被看成軟弱、無能、依賴、懶惰,進而影響到別人看待自己的觀感,所以寧可自己面對難題也不願意開口要人幫忙。
恰好相反的是,如果能夠以成熟、有智慧的方式尋求協助,展現在其他人面前的會是有自知之明的智慧、有自信以及願意承擔責任的作為。
4. 我們的工作文化缺乏心理安全感
如果是在組織內,不願求助的理由也許是會擔心影響自己在組織裡的評價:會不會被視為問題人物?求助是不是等於犯錯?之後會不會被批評或攻擊?這些擔憂與壓力恰巧正是組織裡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現。
Google曾經針對組織內的領導與管理制度做過研究,希望找到讓員工效率最高的方法,根據其研究發現:心理安全感 (psychological safety)是團隊合作產生高績效的關鍵,甚於其他的因素——心理安全感指組織內的工作者願意承受風險,不會因失敗而感到尷尬。在心理安全感高的團隊,人也比較願意承受風險和責任——因為他們知道就算失敗,仍然會得到團隊的支持。
團隊心理安全感測驗
5. 組織的體制、程序或結構妨礙我們求助
包括在任用人的時候沒有把「助人/互惠」作為選才的標準之一,或是獎勵制度對於花時間幫了別人反而讓自己表現受到影響,會有一些實際上的損失。以及如果部門之間的競爭態勢太強,甚至有一些競賽的機制,讓彼此非常壁壘分明。這些因素也都會影響成員在需要時求助與助人的意願。
6. 我們不知道如何妥善提出請求,或不知道該要求什麼協助
7. 我們擔心自己沒資格求助
8. 我們擔心求助會被看成「自私」的表現

由「施比受有福」提升為「利人利己者」

一般認為「給予」是一種美德,但《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要提醒我們,「接受」也該被視為一種美德,因為唯有坦然樂於求助才可以開啟好的互惠互助循環。因此,「不願求助也不助人的孤狼」(生產力最差)、「過度慷慨的給予者」(生產力略差,過勞症、焦慮)、「自私的索求者」(生產力略差,評價很差)都不是好的行為模式,唯有樂於助人也樂於求助的「施受兼備者」才是理想的典型。
你屬於哪一種人?

如何妥善、聰明的求助

1. 就算要向人求助,但是不懂得如何妥善地求助,效果也不會太好,書裡面提出了一些方法,用以下句子來構築你的「求助訊息」
我現在處在一個 的情況,
我現在非常需要
我希望得到 方面的協助
我希望能夠獲得有關 的建議
2. 把你的需求分類:例如你需要對方提供的是
  • 資訊:事實、資料、數據
  • 建議:經驗、專業意見
  • 推薦:對方的認可
  • 引薦:介紹、轉介、媒合
  • 財務資源:貸款、捐贈、投資
  • 人力資源:員工、幫手
  • 對方的參與:加入團隊
  • 有形資源:物資、設備、空間…
以及可以採用S.M.A.R.T的方式,把需求明確、清楚的表達
  • Specific 具體
  • Meaningful 有意義
  • Action-oriented 行動導向
  • Realistic 務實
  • Time-bound 有時限
除了提出請求之外,如果可以加強溝通這個需求的目的有什麼意義,以及未來的願景,相信會讓別人更願意提供協助。

在組織裡可以運用,利於求助的方式、做法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介紹了許多在組織裡可以讓「互利互助」更容易發生的方式與制度,特別介紹其中幾項我覺得不錯的方式
1. 「互惠圈」活動
方式很簡單:參與的成員(20人左右)都要用一張紙寫下自己需要協助的問題張貼在會場周圍牆上,以及去瀏覽其他人的問題,在對方的問題下註記自己可以提供的任何協助。
2. 三人諮詢團
三位成員輪流提出自己需要協助的問題,另兩人擔任顧問提供建議或協助。
3. 白板上的「每週一問」
在顯著的位置設立一塊白板,每週一可以寫上一個組織內必須共同合力解決的問題,每週五請組織成員提出自己可以協助解決該問題的方式。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書中還有許多幫助你我可以突破「求助心理障礙」的內容,如果你也有「想請人幫忙但開不了口」的問題,這本書會是你第一個可以放心求助的對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8K會員
179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假如你要把你生命中學到很重要的經驗或教訓,用故事告訴也許之後未必有機會再見的人,你會選哪些故事,以及你想告訴他的訊息是什麼呢?《記得你是誰—哈佛最後一堂課》來自哈佛商學院一個悠久的傳統,教授會在最後一堂課講述自己的故事,慷慨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及想法,希望能夠給學生臨別前的最後叮嚀,也是人生的一堂課。
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很優秀、很有理想、很熱情,但之後的發展走得不如預期,如果能夠幫自己的人生先定好策略,是不是就可以不至於讓人生走偏了呢?管理大師克里斯汀生以他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最擅長的管理理論,告訴讀者這三個最重要的問題:如何使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如何使我能維持圓滿的人際關係?如何使我能堅守原則?
習慣找人集資買樂透希望一夕之間翻轉嗎?與其寄望機率,不如切實好好理財。《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的作者葛蘭從帳戶只剩2塊錢美金還欠卡債,到5年之後身價百萬,靠的不是幸運或機率,而是實際發展出一套可行的方法。 那麼到底要用什麼方法,存多少錢才夠,真的一般人可以做得到嗎?看看本書怎麼說。
《成功竟然有公式》的作者巴拉巴西是研究複雜網路的專家,所以他是用公開資料跟大數據嘗試從真實世界裡不同領域像是運動員、音樂家、學者等成功人士,嘗試去找有沒有什麼共通的規則。而他定義的「成功」,指的這個人的成就在他所處的領域或社群被體會與認可,以及能對周遭的人帶來影響的,公開的,集體領域裡的成功。
你讀過很多如何改變習慣的書或文章,但還是苦於行為很難改變嗎?運用意志力去「堅持」應該是想要改變時應該要具備的基本心態,但還是需要有進一步的方法幫忙才能奏效。讓曾經被富比世雜誌列入最受尊敬的五位高階主管教練之一,美國「公司 Inc.」雜誌封為「全美第一的高階主管教練」的馬歇葛史密斯教你實用的兩招。
數位資訊社會裡,扮演情報發送者的角色的只有1%,其餘99%的人都是情報接收者。而影響力,甚至是金錢收入,都會落在情報發送者身上,所以從現在起設法養成持續「知識輸出」的習慣,正是幫你成為那稀少的1%的最好開始。
假如你要把你生命中學到很重要的經驗或教訓,用故事告訴也許之後未必有機會再見的人,你會選哪些故事,以及你想告訴他的訊息是什麼呢?《記得你是誰—哈佛最後一堂課》來自哈佛商學院一個悠久的傳統,教授會在最後一堂課講述自己的故事,慷慨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及想法,希望能夠給學生臨別前的最後叮嚀,也是人生的一堂課。
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很優秀、很有理想、很熱情,但之後的發展走得不如預期,如果能夠幫自己的人生先定好策略,是不是就可以不至於讓人生走偏了呢?管理大師克里斯汀生以他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最擅長的管理理論,告訴讀者這三個最重要的問題:如何使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如何使我能維持圓滿的人際關係?如何使我能堅守原則?
習慣找人集資買樂透希望一夕之間翻轉嗎?與其寄望機率,不如切實好好理財。《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的作者葛蘭從帳戶只剩2塊錢美金還欠卡債,到5年之後身價百萬,靠的不是幸運或機率,而是實際發展出一套可行的方法。 那麼到底要用什麼方法,存多少錢才夠,真的一般人可以做得到嗎?看看本書怎麼說。
《成功竟然有公式》的作者巴拉巴西是研究複雜網路的專家,所以他是用公開資料跟大數據嘗試從真實世界裡不同領域像是運動員、音樂家、學者等成功人士,嘗試去找有沒有什麼共通的規則。而他定義的「成功」,指的這個人的成就在他所處的領域或社群被體會與認可,以及能對周遭的人帶來影響的,公開的,集體領域裡的成功。
你讀過很多如何改變習慣的書或文章,但還是苦於行為很難改變嗎?運用意志力去「堅持」應該是想要改變時應該要具備的基本心態,但還是需要有進一步的方法幫忙才能奏效。讓曾經被富比世雜誌列入最受尊敬的五位高階主管教練之一,美國「公司 Inc.」雜誌封為「全美第一的高階主管教練」的馬歇葛史密斯教你實用的兩招。
數位資訊社會裡,扮演情報發送者的角色的只有1%,其餘99%的人都是情報接收者。而影響力,甚至是金錢收入,都會落在情報發送者身上,所以從現在起設法養成持續「知識輸出」的習慣,正是幫你成為那稀少的1%的最好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對於「尋求幫助」的感受是什麼?無力?不信任?害怕麻煩別人?現代社會「自己來」很容易,付錢也能請到專業協助,但也因此讓我們喪失連結,也沒有機會感受到「人」的溫度。 「尋求幫助」看起來脆弱,實際上是一種勇敢,因為他讓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需要」。這個月,就讓「害怕麻煩別人」的我們,練習「允許支持」調頻。
你是否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工作中遇到難題,明明需要幫助,卻不知該如何開口?或者求助後,反而惹來同事的白眼? 其實,求助是一門學問。掌握了這門技能,不僅能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還能在職場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秘職場求助的秘訣吧! 求助,不是軟弱的表現 很多人覺得,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幫助他人的力量和關鍵,作者通過個人經驗分享了幫助他人的力量,提到執行自己說過的話有多徹底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自我改變的過程以及對於別人能量共鳴的感受。鼓勵讀者先修練自己,成為樹一樣紮根在土地上、充滿生命力,然後再把這股能量貢獻出去。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我們可以擁有善良,但也需要有自己的底線。學會主動求助,不要因為只是小事就不敢提出需求,而真正需要幫助時又無法喊出來。提出需求,請求協助,只會有可以跟不可以兩種結果。真正需要幫助時,勇敢提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對於「尋求幫助」的感受是什麼?無力?不信任?害怕麻煩別人?現代社會「自己來」很容易,付錢也能請到專業協助,但也因此讓我們喪失連結,也沒有機會感受到「人」的溫度。 「尋求幫助」看起來脆弱,實際上是一種勇敢,因為他讓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需要」。這個月,就讓「害怕麻煩別人」的我們,練習「允許支持」調頻。
你是否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工作中遇到難題,明明需要幫助,卻不知該如何開口?或者求助後,反而惹來同事的白眼? 其實,求助是一門學問。掌握了這門技能,不僅能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還能在職場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秘職場求助的秘訣吧! 求助,不是軟弱的表現 很多人覺得,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幫助他人的力量和關鍵,作者通過個人經驗分享了幫助他人的力量,提到執行自己說過的話有多徹底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自我改變的過程以及對於別人能量共鳴的感受。鼓勵讀者先修練自己,成為樹一樣紮根在土地上、充滿生命力,然後再把這股能量貢獻出去。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我們可以擁有善良,但也需要有自己的底線。學會主動求助,不要因為只是小事就不敢提出需求,而真正需要幫助時又無法喊出來。提出需求,請求協助,只會有可以跟不可以兩種結果。真正需要幫助時,勇敢提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