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考古題】02:惜惜治百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看到一個影片,裡面的孩子完美詮釋了我在〈越線游擊隊〉裡提到的第三階段,是一個「在家庭裡,試圖佔領照顧者的關注與情緒」的孩子呢。

而影片裡的「教養專家」建議的「魔毯隔離法」,正好指出一個讓這位孩子進入第四階段、成為「越線游擊隊」的方向:

假使統治者採取這套做法,不去試著理解小孩的訴求、不去試著理解「劃界線」通常只是統治者為了自己一時方便而設下的虛假概念,而只是一眛地堅持到底,那麼孩子加入越線游擊隊的可能就會大增了。

顧名思義,越線游擊隊的戰士擅長的就是「越線」和「游擊」,他們會在每一個統治者無法顧及的小破綻裡越線,施展打帶跑的游擊戰術。他可以前一秒擺出一副要大張旗鼓來「佔領統治者的心」的姿態,但一見統治者擺出迎擊陣勢立刻就軟了下來要求和平談判。在談判桌上,統治者的界線愛怎麼畫怎麼畫,他也不反對,可是停火協議剛簽署沒兩天,他又立刻看準一個小破綻狠狠佔領下去,弄得統治者人仰馬翻心神不寧。

到了這個地步,統治者與游擊戰士之間缺乏信任,所有的界線都是敷衍,所有的協議都已經準備好要被毀約。

這個影片內容是一個購物的情境,媽媽先是用「身上沒有錢」來拒絕小孩購買零食的要求,在小孩不斷的哭鬧之後,媽媽終於「屈服」,拿出「身上沒有的錢」來讓孩子買。

你的「界線」在哪裡?

如果我們仔細檢驗那個影片下面的留言,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人跟教養專家的主張一樣,認為這位媽媽的「教養敗筆」是因為沒有「堅持界線」、「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裡」。

假如你也認同這個說法,我想邀請你回想一下,你是否曾在「堅持界線」的同時,追問過自己「界線」在哪裡?「界線」是怎麼決定的?誰來決定的?

當孩子跟你說「我要買糖果」的時候你說家裡沒那麼多錢,但你剛下單的衣服、咖啡豆或手機遊戲點數是怎麼回事?你的衣服、咖啡豆跟手遊點數是「需要」,小孩的糖果是「想要」嗎?還是就跟影片裡的媽媽一樣,她說「不能買」的時候就沒有錢,她說「可以買」的時候又有錢了?

我曾在〈你說有光就有光〉這篇文章裡,說明了「比起理性,人更多是依靠心情(直覺)來下判斷」;也就是說,當我們判斷這位孩子是否「講理」的時候,時常沒有一個理性、穩定的判準,而比較是「看情況」。看什麼情況呢?說到底,其實就是看大人當下「覺得怎樣就是怎樣」。

在大多數的教養情境裡,「界線」並不是誰有道理,而是「有沒有跟大人的期待一致」。當我說可以買的時候當然就沒問題,但當我說不能買的時候,小孩就是不能買,否則就會被判定為「不講理」,被要求改變、「講理」或冷靜。立基於這種前提下的魔毯、冷靜區或乖乖椅僅只是統治手段,而不是教育技術。

形式上的講理,會讓小孩更「不講理」

在這個影片裡,面對一個正處於情緒狀態之中的孩子,教養專家專注於描述了小孩的行動,自顧自進行「教養推理」,譴責陷入掙扎與兩難之中的媽媽。但影片沒有告訴我們,這位專家是否曾試圖想要搞懂這位孩子的需求跟想法是什麼,專家只是下了結論:「就為了一小包的薯條。」她建議媽媽:「現在不是點心時間!拿出你的決心!你要給他一個警告!」

面對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意見不合,有一種路線是「解決困難」,有一種路線是「解決有困難的人」。對權力差距不敏感的人,也許習慣於後面這種解決方法,比方說教育制度裡曾經有過的「放牛班」,就是在解決有困難的人。

那麼這對親子面對的問題可能是什麼呢?如同我在這系列的上一篇〈講都講不聽〉裡所提過的:「只要實際統計一下,從結果看來,在大人跟小孩的『溝通』裡有多少比例『最後仍然是聽大人的』,又有多少比例『最後大人願意聽小孩的』,就能得到一個非常客觀的數字,來檢驗大人跟小孩的『溝通』究竟有沒有淪落為『形式上的講理』」。

前文提過,媽媽的界線很明確一致,就是「我的意志就是界線」,是一種主觀的界線,不容討論的,我說可以買就可以買。大人有時候因為沒有一個真正的理由,會給出像是「買了這包薯條我們家就要倒閉了」這種理由,但在實際上沒這麼貧困的情境下,就只會破壞小孩對溝通的信任感。

而在可信任的溝通之中,界線得要是真實客觀的,如同「我今天只帶五十塊出門,這五十塊本來是打算要買洗碗精的」。若以這種客觀界線為前提,溝通的結果仍應該是彈性的、可以透過討論而改變的;「這五十塊非得要用來買洗碗精而不是薯條」對大人來說也許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但對小孩來說並非如此,以小孩的經驗出發的話,把洗碗精的順位放在薯條之上根本是難以理解的選擇。

這並不是誰比較講理的差別,而比較是經驗和選擇的差異。我們可以想像,當孩子從小每次想要「理性溝通」時,認真講出他的理由(比方說我真的好想吃),卻都被大人三言兩語就否定,結果總是依照大人的決定時,長此以往,小孩對各自表達需求與理由的溝通再也不能信任,那麼除了躺在地上亂吼亂叫、用頭去撞欄竿之外,他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在談判桌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建立溝通的好基礎:惜惜治百病

又來到親職考古題最後的、最開心的實用技術時間(撒花)。前文已經提到,既然我不建議大家「動用權力」來「解決有困難的小孩」,那我有什麼實務上的建議呢?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乖乖不得了,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萬用招式,那就是「惜惜治百病」。

「惜」,無論台語、客語或其他漢語,惜惜都有疼惜的意思。當我們在意的人陷入困境或情緒之中,假如當下我們要的不是他的屈從,那我們應該做的,首先就是試著表達我們的疼惜,在那之後,才是我們的立場。惜惜治百病。如同〈你說有光就有光〉曾說過的,人當下的心情可能會影響他助人的意願;當孩子的情緒被好好惜惜之後,心情平復穩定了,你有什麼道理,這時候再說絕不會太遲。

不是單方面嬌慣他的意思喔,是確保雙方情緒在可以溝通的狀態。照片提供:盧果/盧駿逸

不是單方面嬌慣他的意思喔,是確保雙方情緒在可以溝通的狀態。照片提供:盧果/盧駿逸

我對「惜」這個概念的理解,很接近口語上的「同理」或「同在」,是一種我們「一起」站著看海、一種我「陪著」你面對人生中的無奈,是一種不由分說的,或者說「無條件接納」的互動狀態。

想像一下,小明朝著朝思暮想的阿婆跑去,阿婆也向著小明跑來。自從上次分開,這一別就是三百年,想死這對祖孫了。但歡天喜地的小明沒有注意到地上有個不起眼的坑洞,他一不小心踩空,就這樣跌了一跤。小明忍不住嚎啕大哭,一時之間也起不來了。

阿婆跑到小明旁邊,兩眼汪汪地看著小明,許久說不出話來,腦袋裡迅速迴繞著這三百年來看過的那些教養書跟教養粉專,終於阿婆擠出了與孫兒許久不見後的第一句話:

  • 走路要看路啊!阿婆三百年就說過了,誰叫你不聽。
  • 男子漢自己站起來,別想用哭鬧來控制阿婆,不然就罰你去坐魔毯三分鐘。
  • 憨孫啊,阿婆好想你啊,你痛不痛?想不想阿婆?

你希望小明選哪一個?你如果是小明,你又會選哪一個?

身為一個討厭教養文章的教養作家,我會這樣建議阿婆:「現在不是想什麼冷靜飛毯的時候!拿出妳的決心!妳要給他一個抱抱!」

有什麼事,惜完了再說。對小孩而言,你才是真正的魔毯啦!(聽說談戀愛也一樣啦!)

有什麼事,惜完了再說。對小孩而言,你才是真正的魔毯啦!(聽說談戀愛也一樣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0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天想講一下邊界線。 人與人之間,邊界線非常重要,就算是和最親近的家人,也需要有邊界線。 一旦邊界線很弱,就會允許對方無止境的侵入,「自己做決定的力量」會被對方剝奪。最後變成什麼都得聽對方的,并且如果不听,会受到惩罚。就像被洗脑一样了。 (我們小時候還沒有免疫力,接受的來自父母以及
Thumbnail
今天想講一下邊界線。 人與人之間,邊界線非常重要,就算是和最親近的家人,也需要有邊界線。 一旦邊界線很弱,就會允許對方無止境的侵入,「自己做決定的力量」會被對方剝奪。最後變成什麼都得聽對方的,并且如果不听,会受到惩罚。就像被洗脑一样了。 (我們小時候還沒有免疫力,接受的來自父母以及
Thumbnail
這堂課是前面教過的綜合練習和深入討論。包括更多關於設界線、溝通的重點摘要、辨識情緒和源頭、愛+焦慮=控制、問題行為和非暴力溝通:區分『觀察』和『評論』。
Thumbnail
這堂課是前面教過的綜合練習和深入討論。包括更多關於設界線、溝通的重點摘要、辨識情緒和源頭、愛+焦慮=控制、問題行為和非暴力溝通:區分『觀察』和『評論』。
Thumbnail
我想兒少在大家心裡的印象多是難搞、白目、叛逆、難溝通、自我中心,然而身為孩子身邊的大人們(爸媽、老師等)可能更是頭痛。因此界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尤其關鍵,對其品格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可能是價值觀、對朋友的選擇、交往對象等。
Thumbnail
我想兒少在大家心裡的印象多是難搞、白目、叛逆、難溝通、自我中心,然而身為孩子身邊的大人們(爸媽、老師等)可能更是頭痛。因此界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尤其關鍵,對其品格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可能是價值觀、對朋友的選擇、交往對象等。
Thumbnail
前幾天朋有致電給我,說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她十分頭疼,甚至有時也容易脾氣上來,讓她在情緒的當下幾乎不想理他的孩子,他也被自己的脾氣嚇到… 我問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有情緒? 她說(無奈狀):就一樣是老問題啊!小朋友吃飯愛吃不吃的,吃一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下,甚至含在嘴裡,然後指著什麼東
Thumbnail
前幾天朋有致電給我,說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她十分頭疼,甚至有時也容易脾氣上來,讓她在情緒的當下幾乎不想理他的孩子,他也被自己的脾氣嚇到… 我問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有情緒? 她說(無奈狀):就一樣是老問題啊!小朋友吃飯愛吃不吃的,吃一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下,甚至含在嘴裡,然後指著什麼東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教養這個問題應該是從有小孩以來就會持續陪伴家長的困擾,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要學習的課題。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現階段遇到5歲的兒子最困擾的就是講不聽,特別遇到時間緊迫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孩子講不聽而暴怒,但往往也常在衝突風暴後懊悔不已,知道不能跟孩子賭氣,卻又一再重複著一樣的循環。而這次歐陽老師分享李
Thumbnail
教養這個問題應該是從有小孩以來就會持續陪伴家長的困擾,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要學習的課題。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現階段遇到5歲的兒子最困擾的就是講不聽,特別遇到時間緊迫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孩子講不聽而暴怒,但往往也常在衝突風暴後懊悔不已,知道不能跟孩子賭氣,卻又一再重複著一樣的循環。而這次歐陽老師分享李
Thumbnail
溝通,想要有效,一般都會強調同理、傾聽,主要就在設法掌握對方的意圖,聽懂對方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弦外之音,但即使我們積極聆聽了,對方的意圖是否如我們所了解那樣,則還需驗證,還需透過我們的回饋來加以驗證,一般來說,如果正確了解、確實掌握對方意圖的話,對方將會有如釋重負,心滿意足,或者心願得償的感受
Thumbnail
溝通,想要有效,一般都會強調同理、傾聽,主要就在設法掌握對方的意圖,聽懂對方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弦外之音,但即使我們積極聆聽了,對方的意圖是否如我們所了解那樣,則還需驗證,還需透過我們的回饋來加以驗證,一般來說,如果正確了解、確實掌握對方意圖的話,對方將會有如釋重負,心滿意足,或者心願得償的感受
Thumbnail
工作幾年有了,漸漸累積提供家長諮詢和職涯諮詢的經驗,發現很多家庭與職場都有界限模糊甚至混亂,以至於分不清這是「我的」、「你的」還是「他的」需求、責任、權利、權力的問題。這篇文章並非要罵大家:喔~你的界限很混亂喔!而是讓我們一起努力,在身處在界限混亂社會中的我們,可以有多點空間反思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工作幾年有了,漸漸累積提供家長諮詢和職涯諮詢的經驗,發現很多家庭與職場都有界限模糊甚至混亂,以至於分不清這是「我的」、「你的」還是「他的」需求、責任、權利、權力的問題。這篇文章並非要罵大家:喔~你的界限很混亂喔!而是讓我們一起努力,在身處在界限混亂社會中的我們,可以有多點空間反思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在前兩天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講座裡,有開放一個線上提問的網址,這篇是對現場來不及提問的兩個問題來回應。
Thumbnail
在前兩天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講座裡,有開放一個線上提問的網址,這篇是對現場來不及提問的兩個問題來回應。
Thumbnail
「擅自為他人決定」在一個沒有極大權力差距的關係之中,是多麼容易被辨識、因而難以理直氣壯的事。可是一旦被包裝成「教養」,由於大人與小孩權力差距過大的關係,小孩即使提出抗議,也通常不被大人所理解或接納。
Thumbnail
「擅自為他人決定」在一個沒有極大權力差距的關係之中,是多麼容易被辨識、因而難以理直氣壯的事。可是一旦被包裝成「教養」,由於大人與小孩權力差距過大的關係,小孩即使提出抗議,也通常不被大人所理解或接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