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針對體重的霸凌與青少年的飲酒與大麻使用有關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新的研究顯示,因體重或體型被霸凌的青少年更容易使用大麻與酒精,且在過重的女孩中,與外表有關的戲弄和使用藥物的關聯更為緊密。研究者表示:「這樣的霸凌非常普遍,且對青少年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在青春期對身體意象(body image)的敏感性提高,同時遭受到與外觀有關的戲弄,這可能會增加物質使用的風險。」

該研究調查了五所公立學校的1,344名11至14歲的中學生,研究者詢問他們過去六個月,父母、手足或同齡人是否嘲笑過他們的體重、體態及飲食,超過一半(55%)的受試者表示他們曾經遭到嘲笑,包括四分之三過重的女孩(76%)、七成過重的男孩(71%)、半數體重正常的女孩(52%)及四成體重正常的男孩(43%),受試者同時被調查他們使用酒精及大麻的習慣。研究發現被嘲弄體型的頻率與酒精使用、喝到爛醉(binge drinking)與大麻的使用有關,且在六個月後,這樣的相關仍然存在。

先前的研究表明,男孩在青少年及成年早期物質使用(substance use)的問題較為嚴重,然而比起男孩,女孩接觸酒精及藥物的時間更早。這樣的趨勢似乎與社會對女孩的身體意象有不切實際的社會壓力(societal pressures)有關,而這會損害他們的自我價值,且青少年可能藉由自我給藥(self-medication)、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來應付(cope with)同儕的嘲笑,或試圖藉由使用藥物和同儕打成一片。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表示:「這些發現揭示更大的問題,即社會對女孩即女性加諸太多對於美麗身體意象的期待,而這將造成有害的的影響。學校和社區應該在反霸凌及藥物濫用預防的措施中特別關注與外貌有關的嘲弄,且父母在這個問題的改善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些令人訝異的研究表明,對身材最傷人的嘲弄有些是來自父母和手足,因此,家庭在討論孩子的體重時應該保持友善。」

俗話說:「棍棒和石頭也許會打斷我的骨頭, 但言語永遠無法傷害我(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my bones but words will never hurt me)」,這是一個謬論,這樣的說法忽略了情緒虐待及言語霸凌造成的嚴重後果,基於體重的歧視似乎是當你想要霸凌或排除某人時常見的原因,而這個原因甚至受到社會的認可。作為一個社會(As a society),我們需要解決它造成的傷害,特別是對女孩子而言。

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Q丸的沙龍
51會員
40內容數
比較未經加工的國外新聞翻譯,多為我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Q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9/23
這項新的研究比較了青少年手足中,使用大麻的行為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和先前研究不同的是,此研究發現就算只是「適度的」使用大麻,仍然會損害認知功能,且這樣的損害無法用基因及環境因素來解釋。
Thumbnail
2020/09/23
這項新的研究比較了青少年手足中,使用大麻的行為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和先前研究不同的是,此研究發現就算只是「適度的」使用大麻,仍然會損害認知功能,且這樣的損害無法用基因及環境因素來解釋。
Thumbnail
2020/09/18
研究者已經發現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常見的商品名稱為利他能)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透過了解該藥物確切的機轉,未來可望開發出更精準的對應症狀、副作用更少的藥物。
Thumbnail
2020/09/18
研究者已經發現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常見的商品名稱為利他能)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透過了解該藥物確切的機轉,未來可望開發出更精準的對應症狀、副作用更少的藥物。
Thumbnail
2020/09/14
雖然世界因社群平台變的更加緊密,然而年輕人卻感到越發的孤獨。許多研究發現孤獨感嚴重威脅心理健康,特別是兒童時期的社交隔離會損害成年後的大腦及行為功能,然而我們對其潛在的神經機轉仍所知甚少。
Thumbnail
2020/09/14
雖然世界因社群平台變的更加緊密,然而年輕人卻感到越發的孤獨。許多研究發現孤獨感嚴重威脅心理健康,特別是兒童時期的社交隔離會損害成年後的大腦及行為功能,然而我們對其潛在的神經機轉仍所知甚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政府一直在宣導反霸凌,結果大家都知道效果如何,最大的惡在哪! 現在這時代講求心理健康與人際和諧,霸凌問題就像一個隱藏的釘子,讓人防不勝防,咬到就牙齒崩裂。無論是在校園、職場,還是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霸凌都可能潛伏在你我身邊,隨時準備給人來一記痛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霸凌的兩大形式,以及如何「見招拆
Thumbnail
政府一直在宣導反霸凌,結果大家都知道效果如何,最大的惡在哪! 現在這時代講求心理健康與人際和諧,霸凌問題就像一個隱藏的釘子,讓人防不勝防,咬到就牙齒崩裂。無論是在校園、職場,還是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霸凌都可能潛伏在你我身邊,隨時準備給人來一記痛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霸凌的兩大形式,以及如何「見招拆
Thumbnail
【根據米爾格倫的實驗所示:人的殘暴性會隨著實況而加劇】由此實驗證明人類的殘暴性,但是近些年來的性犯罪指數開始慢慢地成長,而暴力事件反而沒有甚麼變化,有沒有曾想過為甚麼呢?
Thumbnail
【根據米爾格倫的實驗所示:人的殘暴性會隨著實況而加劇】由此實驗證明人類的殘暴性,但是近些年來的性犯罪指數開始慢慢地成長,而暴力事件反而沒有甚麼變化,有沒有曾想過為甚麼呢?
Thumbnail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Thumbnail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Thumbnail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以一名曾經從事心理相關工作的教授為主要敘述視角,與一萬名罪犯及非行少年互動的過程也貫穿整個大綱,讓讀者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們為甚麼會走向這條不歸路的完整動機,以及深入探討這些「無藥可救」罪犯的殘破世界。  藉由數篇章節,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者改編及重組的
Thumbnail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以一名曾經從事心理相關工作的教授為主要敘述視角,與一萬名罪犯及非行少年互動的過程也貫穿整個大綱,讓讀者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們為甚麼會走向這條不歸路的完整動機,以及深入探討這些「無藥可救」罪犯的殘破世界。  藉由數篇章節,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者改編及重組的
Thumbnail
在傳統家庭教育中,強勢觀念使得弱勢群體遭受傷害。文章探討了社會弱勢群體面臨的困境,並呼籲人們對弱勢的關懷和支持。透過me too事件等案例,提倡對社會不公義現象的反抗和行動。
Thumbnail
在傳統家庭教育中,強勢觀念使得弱勢群體遭受傷害。文章探討了社會弱勢群體面臨的困境,並呼籲人們對弱勢的關懷和支持。透過me too事件等案例,提倡對社會不公義現象的反抗和行動。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日前,一位國中生因為班級女同學間聊天,見義勇為,要她們離開,引來該名女生找其男友揮刀割喉,竟斷送了年輕的生命。看到這樣的新聞,讓我想起國中時期,我那"善良到雞婆"的個性,引來校內流氓把我騙至四樓廁所的慘痛經驗。有幾句話,想對這些正義感的國中生們叮嚀: 1.那些社會事不能碰...
Thumbnail
日前,一位國中生因為班級女同學間聊天,見義勇為,要她們離開,引來該名女生找其男友揮刀割喉,竟斷送了年輕的生命。看到這樣的新聞,讓我想起國中時期,我那"善良到雞婆"的個性,引來校內流氓把我騙至四樓廁所的慘痛經驗。有幾句話,想對這些正義感的國中生們叮嚀: 1.那些社會事不能碰...
Thumbnail
暴力是沒有美化空間的。暴力就是暴力,無論你出於甚麼理由,以甚麼之名實行暴力,都只是暴力而已。甚麼逼不得已、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都是為了你好,都是你的自我感覺良好、找藉口罷了。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對一個大人來說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對一個小孩子呢?請不要讓他們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Thumbnail
暴力是沒有美化空間的。暴力就是暴力,無論你出於甚麼理由,以甚麼之名實行暴力,都只是暴力而已。甚麼逼不得已、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都是為了你好,都是你的自我感覺良好、找藉口罷了。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對一個大人來說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對一個小孩子呢?請不要讓他們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