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開學第一課:〈兩個孔明的文化玄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接了新的高二班,開學第一週究竟要從哪一課開始上,才能讓學生走進自己的脈絡,有更好的學習效果。通常,我都會考慮找一篇白話文切入,透過閱讀策略的引導,讓學生掌握由淺入深閱讀的方式。
翻了翻課本,我選了「兩個孔明的文化玄機」。
老實說,我第一次看這篇文章時,是在隨意翻翻的情況下看的,可是我邊翻邊覺得,這篇文章不好讀,有一些概念對學生來說,其實很難釐清。
於是,我就在想,如果要把這篇文章當作是下一課上〈出師表〉的前導,又要透過這篇文章帶學生學習閱讀策略,再加上新課綱一週正課只有四節,時數實在有限,我該怎麼切入才能讓學生較快進入文章的脈絡,並且在短時間內掌握文章內涵?
首先,我從「文本類型」講起,先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一篇「文化評論」,屬於知性文章,因為是評論,當中作者觀點的釐清便是閱讀重點,因此可以試著用知性文章的閱讀策略來理解。
知性文章閱讀最基本、最容易入手的概念,就是透過基本的邏輯思考策略來觀察,因此一開始就替學生建構「(1)觀察現象→(2)提出問題/觀點→(3)推論(證據、論述)→(4)結論」的概念,此外,學習單的編制,也是以此為脈絡,目的就是輔助學生閱讀與理解。
(1)觀察現象→(2)提出問題/觀點→(3)推論(證據、論述)→(4)結論
本篇文章可以從小標題分成五大段落,分別為「一、為什麼會出現兩個孔明」、「二、本質先於存在的軍師原型」、「三、法與法統的迷戀者」、「四、謹慎的人格特質」、「五、文化奇想下的悲劇英雄」。
一、為什麼會出現兩個孔明:觀察現象
如果以上述「(1)觀察現象→(2)提出問題/觀點→(3)推論(證據、論述)→(4)結論」脈絡來試圖觀察這篇文章,第一大段「為什麼會出現兩個孔明」中,作者描述其所觀察到的文化現象,即「在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中,對歷史與人物似乎有一些共同的主觀意念,它們像文化的篩孔,特別易於過濾、吸納符合此一心靈模式的歷史枝節和人物特徵,然後以想像力填補其不足,再造歷史與人物。」
此段話因為比較難,因此,在進入整段閱讀分析前,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重新詮釋,並帶著學生釐清。
根據文中的這段論述,學生要能掌握作者所觀察到的現象為:我們常會藉由想像力,主觀的賦予某些歷史人物一些額外的形象,使之更符合我們心裡樣子,進而再造歷史與人物。並將文章的討論重點聚焦在《三國志》中的「歷史孔明」與《三國演義》中的〈文化孔明〉。
掌握作者觀察到的現象後,接著就要帶學生來掌握作者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並且以什麼樣的證據(例子)來做說明,並且得到什麼樣的結論。
二、本質先於存在的軍師原型:提出觀點(1)
從文中可知,作者在本段提出了「孔明的虛構性是為了彰顯漢族文化裡的一種特殊的軍師原型」的觀點。
其先以「歷代演義小說中都會有這種原型人物的週期性再現」來引入討論,這些人如姜子牙、劉伯溫等,都具有「神機妙算」的形象。
接著,作者分別從「羅貫中筆下的孔明」及「正史中的孔明」為例作對比,凸顯「文化孔明」被建構出的形象。
關於「羅貫中筆下的孔明(文化孔明)」,作者以「劉備三顧茅廬時,孔明出現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如神仙的形象」、「赤壁之戰時,孔明向周瑜說自己遇到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呼風喚雨」以及「天下三分後,歷史發展完全按照孔明分析進行」三段事件為例,帶出小說中將孔明「神(仙)化」的特色。
然後,再用「孔明起初並未被重用,赤壁戰後才任命為軍師中郎將,到平定益州後才以他為軍師將軍」為例,說明正史裡的孔明形象。
兩相對比之下,呈現出文化孔明中的神機妙算形象是人們所賦予的,並得到「此反映了漢族文化『本質先於存在』的思維傾向」一結論。
最後,再提出作者個人對此現象的觀點,即「這種思維會造成一個文化對成長價值的低估,造成文化的停滯與閉塞。」
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讀到這,或許才回頭帶學生思索,究竟作者的小標題「本質先於存在」的涵義為何?
或許,這裡的「本質」,指的就是本身存在的特質,可能不需要經過太多歷程就可以自然而然展現,「存在」指的是經歷過的歷程。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以「存在彰顯本質」,透過這個人的經歷,推論他有什麼樣的特質,但從「文化孔明」的身上,我們看見的是,人們已經賦予他「神機妙算」的形象了,後續他是否真正有所經歷,已經變得不很重要,如此才說這種「軍師形象」是「本質先於存在」。
三、法與法統的迷戀者:提出觀點(2)
上一階段從「文化孔明」的角度,帶出漢民族的觀看思維,此段則將重點聚焦在「歷史孔明」的特點加以討論。
因此,在提出觀點的部分,作者認為「歷史的孔明是一個賞罰嚴正、循名責實的法家信徒,且迷戀法統。」
文中提到,有別於《三國演義》中呈現的「道家軍師」形象,《三國志》中所展現的孔明是一個「法家」的信仰者,更以其「手抄法家經典給劉禪」及「揮淚斬馬謖」兩事例為證。接著,再透過「孔明無論如何都仍盡心盡力輔佐劉禪這昏君」為例,帶出其迷戀「法統」的特點。
上課時談到這,學生就問我:「法家的信仰者除了賞罰分明、循名責實外,不是都強調富國強兵、尊君嗎?那為什麼孔明有辦法接受輔佐昏君?」
學生問的這個問題,其實也就帶出了接下來作者的推論,或許,孔明雖是法家的信仰者,但其對於法統的認定,可能有別於一般正史認定的曹魏政治正統,反而是劉家的血緣正統,文中也提到「迷戀法的人不一定迷戀法統」,如此看似有些矛盾的狀態,作者就得到了一個小結論:歷史上的孔明何以是「法」與「法統」的迷戀者,主要是因為牽涉到「人格特質」的問題。
由此,再開啟下一段落關於孔明「人格特質」的討論。
四、謹慎的人格特質:提出觀點(3)
在此大段中,作者將討論重點聚焦在歷史孔明所展現的性格特點——謹慎,並以「〈出師表〉中其自述謹慎」、「《三國志》中陳壽對他的評價」以及「孔明當了丞相後仍關注記帳細節」三個事例為證,引導學生找出證據後,更發現作者舉證層面包含孔明自述、史書評論及事例,相當有層次條理。
最後再導出「這些都顯示孔明並非想要獨攬大權,而是出自於謹慎的人格,他也是一個保守主義者,體制內改革者,也是孔明基本的政治立場。」的小結論。
五、文化奇想下的悲劇英雄:結論
末段,作者總結「歷史孔明」及「文化孔明」展現的形象,再帶學生整理一下作者論述的脈絡:先從文化孔明切入,再回扣到歷史孔明的性格特質,最後藉兩者對比,反映出漢民族會透過集體意識,並加上想像,重新賦予歷史及歷史人物新形象的文化特點,並於文末提出建議,認為我們應該拉近歷史孔明跟文化孔明的距離,才不會帶來如文中作者所提到的:「一個文化執拗地放縱它的奇想時,尷尬收場的困境。」
文化評論的閱讀最值得觀察的除了在於掌握作者的思路、舉證及論述脈絡外,學生讀完後的反思及想法,也是另一個有趣的討論。因此,上完這一課,我接著帶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孔明與〈出師表〉,最後,再試圖結合這兩課來讓學生進行相關評論。
總共花了兩節半,帶學生把這篇文章讀完,也在上完課後,馬上把學習單收回來,幾乎都交了,完成度似乎也都還蠻高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3會員
72內容數
我常在思考,當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到底要教什麼? 或許,透過文本,陪伴學生一起面對青春成長的焦慮,帶學生看見生命的更多可能,讓學生思索自我與社會的連結,就是教國文最重要的事。 教了幾年發現,我的青春好像都在這裡了,於是,決定慢慢寫下些什麼,聊以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L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帶學生看完〈散戲〉、阿爆的相關報導及聽完〈母親的舌頭〉後,經過引導及思考,試著讓學生針對以下兩個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1.如果你是〈散戲〉中的秀潔、金發伯或是上文提到的歌手阿爆,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你會有什麼樣的抉擇?請說明你的理由。 2.面對社會的瞬息萬變,許多文化及產業不知不覺被時代給淘汰,請
最近教到洪醒夫〈散戲〉,在備課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思考,這篇文章其實距今有一段時間,裡面主要談到的歌仔戲文化,或許也離學生有一點距離,國文課本裡放了這一篇文章,除了是「經典」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理由呢?畢竟,如果要談洪醒夫這個人跟他的農村作品特色,每位學生在國中時都學過〈紙船印象〉,那麼在高二要談到〈
記得是那個月亮很亮的夜晚,一個人騎車從學校要回中和的路上,回想著自己一整天上課的經過,不知為何,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是學生不認真嗎?或許不是,我想,在我霹靂手段的鎮壓下,學生上課的參與度基本上不會太低。 是教學不流暢嗎?或許也不是,回想整個上課的過程,好像也沒有太多因為不流暢而中斷課堂的地方。 還是
最近準備上黃信恩醫師寫的〈扼口〉,反覆看了幾遍,總覺得找不到一個深刻切入點來跟學生談,如果只談醫生在看診過程所觀察的現象,以及了解病人面對醫療總是「扼口」的心態,似乎難以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 昨天晚上跟柔儀討論了很久,想到了SARS、新冠肺炎、愛滋病、精神疾病的相關議題等,也想到了廖梅璇
很多大人會覺得,才活十幾二十年,是能經歷什麼樣的挫折?讀書考試的生活不是學生最單純的事嗎? 或許,正因為很多人都這樣想,才使得有很多人,在沒有人知曉的情況下不斷地墜落,甚至終其一生,都沒有人接住他。 每次上到〈赤壁賦〉,我總是強迫自己在文字當中,重新看一遍自己在那些不斷墜落的日子裡,究竟是怎麼走過的
帶學生看完〈散戲〉、阿爆的相關報導及聽完〈母親的舌頭〉後,經過引導及思考,試著讓學生針對以下兩個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1.如果你是〈散戲〉中的秀潔、金發伯或是上文提到的歌手阿爆,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你會有什麼樣的抉擇?請說明你的理由。 2.面對社會的瞬息萬變,許多文化及產業不知不覺被時代給淘汰,請
最近教到洪醒夫〈散戲〉,在備課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思考,這篇文章其實距今有一段時間,裡面主要談到的歌仔戲文化,或許也離學生有一點距離,國文課本裡放了這一篇文章,除了是「經典」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理由呢?畢竟,如果要談洪醒夫這個人跟他的農村作品特色,每位學生在國中時都學過〈紙船印象〉,那麼在高二要談到〈
記得是那個月亮很亮的夜晚,一個人騎車從學校要回中和的路上,回想著自己一整天上課的經過,不知為何,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是學生不認真嗎?或許不是,我想,在我霹靂手段的鎮壓下,學生上課的參與度基本上不會太低。 是教學不流暢嗎?或許也不是,回想整個上課的過程,好像也沒有太多因為不流暢而中斷課堂的地方。 還是
最近準備上黃信恩醫師寫的〈扼口〉,反覆看了幾遍,總覺得找不到一個深刻切入點來跟學生談,如果只談醫生在看診過程所觀察的現象,以及了解病人面對醫療總是「扼口」的心態,似乎難以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 昨天晚上跟柔儀討論了很久,想到了SARS、新冠肺炎、愛滋病、精神疾病的相關議題等,也想到了廖梅璇
很多大人會覺得,才活十幾二十年,是能經歷什麼樣的挫折?讀書考試的生活不是學生最單純的事嗎? 或許,正因為很多人都這樣想,才使得有很多人,在沒有人知曉的情況下不斷地墜落,甚至終其一生,都沒有人接住他。 每次上到〈赤壁賦〉,我總是強迫自己在文字當中,重新看一遍自己在那些不斷墜落的日子裡,究竟是怎麼走過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神仙傳是個很奧妙的東西,重點是能透過其中的描述去理解某部分的當代價值觀。當天文學與傳統宗教相遇,才成就葛洪筆下的「神仙」。 仙人的能力,其實也有「時代上的區別」。茅君跟張道陵的神通主要是「役使鬼神」。 當時高級方士仍在太學之中,三國方士卻是單純的「江湖草莽」。 最後來看另一個「變化萬千」:介象。
Thumbnail
上禮拜在後世相知或有緣中提到我的老師是正式將古代與東方的東西帶進我生命裡的第一人,但當我真的翻閱原文的時候,我只能將那些內容片段的翻譯,甚至稱不上閱讀,這樣的過程使我非常痛苦與不暢快,因為我的原意並不是欣賞古文,而是了解古人要傳達的精神。 但實際上要我閱讀白話文呢,我又感覺少了一點味道,好像也不願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神仙傳是個很奧妙的東西,重點是能透過其中的描述去理解某部分的當代價值觀。當天文學與傳統宗教相遇,才成就葛洪筆下的「神仙」。 仙人的能力,其實也有「時代上的區別」。茅君跟張道陵的神通主要是「役使鬼神」。 當時高級方士仍在太學之中,三國方士卻是單純的「江湖草莽」。 最後來看另一個「變化萬千」:介象。
Thumbnail
上禮拜在後世相知或有緣中提到我的老師是正式將古代與東方的東西帶進我生命裡的第一人,但當我真的翻閱原文的時候,我只能將那些內容片段的翻譯,甚至稱不上閱讀,這樣的過程使我非常痛苦與不暢快,因為我的原意並不是欣賞古文,而是了解古人要傳達的精神。 但實際上要我閱讀白話文呢,我又感覺少了一點味道,好像也不願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