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療癒日誌:內在界線變化的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我從小大到的人際關係中,界線一直是很大的問題。我還記得我的導師兼朋友說過個很經典的推論:當剛開始見面的人,如果有越周到的禮貌代表這個人在熟悉了之後,有更大的可能是個不斷亂踩線的白目。
這推論的原理是說,通常不懂得適當人際界線的人,可能過去在人際關係中吃虧很多;所以在剛開始與陌生人見面時,怕得罪人所以只好保持超級周到的禮貌,但只要這類人覺得自己跟你「夠熟」了,就會恢復成原本的樣子變得白目又愛踩線,在人際上又開始新的一階段地獄輪迴。
聽到之後我心裡猛然一驚,這不就是我嗎?過去在人際關係中的記憶歷歷在目,當時老是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常常吃鱉,檢討完之後只好歸類於自己個性不好、天生討人厭,最後變成在人際交往之始更加退縮,有幸熟悉之後說話行事不懂適當份際,又變成驕傲的白目。
這是我在自我修復剛開始時的狀態,因為人際關係老是不順暢,我常常在孤立不敢與外界敞開心扉交往的狀態;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命跟金包銀沒兩樣,一樣的話從我嘴裡說出來跟別人說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現在想起來原來是我根本沒搞懂說話的場合與份際,才搞得人際關係一直不順利。
後來在自我修復的過程,我進入了一種「界線開放」的狀態,我暗自定下了一條「Yes」規則,對外界世界儘量地接受與理解,我覺得自己需要大量地接觸外界,以彌補過去貧乏的人生經驗。這個狀態中,我儘量地去對每一個願意接近我的朋友說「Yes」;這時期我有了很多朋友,也收穫「溫柔」的形容詞,這階段朋友對我倒垃圾、開玩笑我都來者不拒,還覺得自己好有包容心真是好棒棒。
但是很快地我開始覺得暴躁、看別人不順眼,懷疑別人是不是在利用我(欸其實某部分也是),這個階段的我常常又覺得不公平、委屈,我沒有注意到的是又有多的受傷跟不公累積在我的心裡;到最後爆點在發現與一位交情還不錯的朋友來往過程中,對方太自我中心讓我很不舒服,啊原來她都只跟一些很好凹的人當朋友,用厚臉皮獲取不少好處。
這件事情過後,我學到的不光是建立界線的重要性,還有如何判別界線該適時地設立和維護,這個判別的關鍵之一是憤怒。我學到適時地檢視自己內在的憤怒出現的時機和背後的情境因素。
因為憤怒是保護界線很重要的情緒狀態,當我內心覺得怪怪的或是有隱約的憤怒存在,我學著不要忽略或是將憤怒視為一種單純負面的狀態,試著健康地說出來、不帶攻擊情緒地表達出來。
我學習到拒絕或說「不」是表達自我界線很重要的一步;沒有健康界線的人大多是害怕失去人際關係,所以不敢表達自己的憤怒或底線;拒絕是很需要勇氣的,因此練習捍衛自己的界線,是為了增強自己的勇氣與自信,也是愛自己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練習了一陣子之後,我的朋友向我回饋說他也感覺到我的界線,這個界線建立了我的價值但不會覺得是冷漠的高牆,但也不會像之前一樣好像可以隨意地踩線或是可以隨意丟情緒垃圾給我,也算是踏出健康界線的一大步吧!
avatar-img
9會員
20內容數
AWE培訓講師,台大政治研究所畢。 循規蹈矩地長大卻在17歲那年得了憂鬱症,試過各種治療方法後, 學習自我探索與療癒; 同時求學時期所學鍛鍊了判斷局勢的精準眼光, 具有找出關鍵點解決問題或判斷走向的能力。 在走過生命一次又一次低迷幽谷後, 決心幫助乖乖地努力前進卻在人生這條路上跌了一跤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ynnLynnTalk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在啃周志建老師的書,周老師是說故事高手,擅長敘事治療;通過聽故事追尋到現代人常有的心理認知的「結」,就是可以著手去撫慰和復原的地方。 書中也提到我覺得很受用的觀念。所謂創傷就是在原本完整的個體上造成傷害,針對缺口或個體本身再去修補、打磨,用在身體則勢將傷口清除乾淨,進行縫合或任其自行癒合的過程。
我一直以為修復代表鼓起勇氣直面所有過去。 從開啟自我修復道路以來,我經歷了很多思考、心境與人際關係的轉變;而這一次我選擇刪除了國高中時期的臉書好友。
在接諮詢跟跟課的過程中,我習慣性地會去思考在我對面的,與在台下的學員在這裡想得到什麼呢?每個來到我面前的人無不是想藉由有意識地想學習更好的做法、更好的思維來有效地幫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喜愛。但實際上所謂練習究竟是要練什麼呢?就是不斷地內化,從根部去改變腦邏輯的迴路,進而改變我們的「第一反應」。 「第一
我不記得這是第幾次我下定決心寫作了,我只記得我一直很想改變,但是因為完美主義、因為累、因為懶,讓我每次都只寫了一兩篇就開始打漁曬網曬到網都破了(?)。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工作與生活的技術」,裡頭有一些個人生活成長的建議,看著看著我發現我們會在書中找很多如何有效率、斷捨離,為的就是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條
「每個人只會遵照自己的最大意願而行」  我還記得第一次咀嚼這句話含意時,我內心巨大的震撼;彷彿是一束強力聚光燈照進了舞台後方的更衣間,把凌亂的真實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帶著一絲絲羞愧與甩不掉的黏膩感。從此之後,我在做決定時常常停下來想想這句話。 這句話後來貫穿了我做諮詢給建議的核心理念,其中包含了三個
最近在啃周志建老師的書,周老師是說故事高手,擅長敘事治療;通過聽故事追尋到現代人常有的心理認知的「結」,就是可以著手去撫慰和復原的地方。 書中也提到我覺得很受用的觀念。所謂創傷就是在原本完整的個體上造成傷害,針對缺口或個體本身再去修補、打磨,用在身體則勢將傷口清除乾淨,進行縫合或任其自行癒合的過程。
我一直以為修復代表鼓起勇氣直面所有過去。 從開啟自我修復道路以來,我經歷了很多思考、心境與人際關係的轉變;而這一次我選擇刪除了國高中時期的臉書好友。
在接諮詢跟跟課的過程中,我習慣性地會去思考在我對面的,與在台下的學員在這裡想得到什麼呢?每個來到我面前的人無不是想藉由有意識地想學習更好的做法、更好的思維來有效地幫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喜愛。但實際上所謂練習究竟是要練什麼呢?就是不斷地內化,從根部去改變腦邏輯的迴路,進而改變我們的「第一反應」。 「第一
我不記得這是第幾次我下定決心寫作了,我只記得我一直很想改變,但是因為完美主義、因為累、因為懶,讓我每次都只寫了一兩篇就開始打漁曬網曬到網都破了(?)。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工作與生活的技術」,裡頭有一些個人生活成長的建議,看著看著我發現我們會在書中找很多如何有效率、斷捨離,為的就是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條
「每個人只會遵照自己的最大意願而行」  我還記得第一次咀嚼這句話含意時,我內心巨大的震撼;彷彿是一束強力聚光燈照進了舞台後方的更衣間,把凌亂的真實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帶著一絲絲羞愧與甩不掉的黏膩感。從此之後,我在做決定時常常停下來想想這句話。 這句話後來貫穿了我做諮詢給建議的核心理念,其中包含了三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大家有聽過界線嗎? 界線,是一種劃分你和我各自負責區域的方式,在線的這一邊是我需要負責的範圍,線的那一邊則是你需要負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書籍提到設立界線的重要性,長年位於排行榜上的《被討厭的勇氣》裡也有提到,我們需要學習課題分離,這個概念其實很類似於設立界線。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瞭解在關係中如何設立界線以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維護關係的重要性。透過認識自己的感受並主動表達,能夠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自我界線劃清自我界線本身就像過濾器,當劃清自我界線時就會將原本靜止的流水開始流動在過程中一定會有誰離開,請別擔心害設好自我界線相信留下來的必定是比較尊重你的,也許我們都已經讓人欺負佔據許久的時間了,當劃清界線時一定會不太舒服,但相信這是保護自己能量及意識很好的方式,劃清界限之後,你的能量就不會不
Thumbnail
界線的型態包括適應和不適應,分為模糊、鬆散及僵化。這些界線型態與童年經驗有關且影響人際關係。塑造健康界線需要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界線,讓孩子理解與建立自己的界線。提供不適應界線的童年經歷和不健康界線狀態的例子,介紹內在與外在界線的區分以及辨識界線被侵犯的狀況。下一篇,將介紹如何設立和練習界線的彈性。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你不愛自己,別人要如何愛你? 前言 陌生人沒有什麼界線不界線,之所以要立界線一定是兩個有關係的個體,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因而想要有所改變了。而之所以不舒服,往往是為了贏得他方的喜歡或肯定,使自己受了委屈,並被自己察覺到了。(如果沒感到不舒服;或感到不舒服,但沒想到或者無意改變,那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大家有聽過界線嗎? 界線,是一種劃分你和我各自負責區域的方式,在線的這一邊是我需要負責的範圍,線的那一邊則是你需要負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書籍提到設立界線的重要性,長年位於排行榜上的《被討厭的勇氣》裡也有提到,我們需要學習課題分離,這個概念其實很類似於設立界線。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瞭解在關係中如何設立界線以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維護關係的重要性。透過認識自己的感受並主動表達,能夠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自我界線劃清自我界線本身就像過濾器,當劃清自我界線時就會將原本靜止的流水開始流動在過程中一定會有誰離開,請別擔心害設好自我界線相信留下來的必定是比較尊重你的,也許我們都已經讓人欺負佔據許久的時間了,當劃清界線時一定會不太舒服,但相信這是保護自己能量及意識很好的方式,劃清界限之後,你的能量就不會不
Thumbnail
界線的型態包括適應和不適應,分為模糊、鬆散及僵化。這些界線型態與童年經驗有關且影響人際關係。塑造健康界線需要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界線,讓孩子理解與建立自己的界線。提供不適應界線的童年經歷和不健康界線狀態的例子,介紹內在與外在界線的區分以及辨識界線被侵犯的狀況。下一篇,將介紹如何設立和練習界線的彈性。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你不愛自己,別人要如何愛你? 前言 陌生人沒有什麼界線不界線,之所以要立界線一定是兩個有關係的個體,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因而想要有所改變了。而之所以不舒服,往往是為了贏得他方的喜歡或肯定,使自己受了委屈,並被自己察覺到了。(如果沒感到不舒服;或感到不舒服,但沒想到或者無意改變,那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