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鈴智慧,健身時的頓悟|昆陽的健身紀錄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幾個月的時候,這幾堂自由重量的教練課中,我從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知道自己在幹嘛。這錢完完全全值得。


raw-image


一、重訓的動機

我受到SBD的怪獸講堂薰陶下,知道重訓對身體的好處,在安全的訓練下,可以一、強化骨頭密度;二、增加肌肉徵召神經的能力;三、增加肌肉量,綜合以上三點就是身體素質變強,然後可以抗老化。

舊文複習:人體適應的強大,《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我想要推薦給我認識的所有人,不過在那之前,我自己要先做。

所以,也開始慢慢上課、然後看書、看影片,也自己練。

我也深受何老師的影響,我的教練課,我不想要只擁有漂亮且帥氣的肌肉,我要就要有用的肌肉,增加功能及身體機能的訓練,所以,多關節、高技術性的自由重量成為我的首選。

複習舊文:健身還是賤身:身體形象產業的問題



在這幾堂課慢慢改變我對重訓的認知,我原本以為重訓的意義在於扛更大重量,我的認知就僅此。

經過我的教練指導,我才意識到動作控制是更加基礎的重點。有好的動作控制、才會做對動作,才可以達到真正的訓練。

關節的活動度、神經的控制,都是比起扛起重量更重要。我花很多時間,去感受我的肌肉與關節,我很慶幸我不是看影片亂學,而是真的有教練能夠幫我找出解決之道,畢竟身體比例,有些動作並不是一概而論,做不好的原因很多,肌肉僵硬、活動度低、神經控制差、核心肌肉差等等都是,所以說,非常人體力學是個非常複雜的學問。

最大的心得
1.我從原本髖關節(臀)的活動度很差,做傳統硬舉容易圓背,因為髖活動低,只能靠圓背去增加活動度,但現在常常活動髖的關係,慢慢的把活動度打開,現在可以不用輔助的做傳統硬舉。
2.我明白髖的前後及上半身的連動,以及膝蓋控制上下,髖的前後控制著舉槓鈴的離心,髖越後,臀後肌及腿後側感受越多,髖越前,腿前側感受越多。
3.放輕鬆地去做,崩直手臂的張力後,要讓身體輕鬆的用力撐起,如此反而才能夠真正的讓腿訓練到,而不是一直讓前臂使力。





二、硬舉的關鍵-放輕鬆



啟動前

raw-image


1.站穩,與髖同寬。

2.髖關鍵往後延伸、上身挺直往前彎曲、膝往下,抓槓。

腹式呼吸撐住腹部,並將氣向下壓至膀胱,讓後下背肌肉繃緊,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脊椎中立。正所謂中軸穩定、四肢發力。

3.在啟動前,上身前胸往上撐直,讓手臂與肩膀垂直於槓,拉至最大張力,讓手臂肩膀拉直。

啟動中

同時間,向下一踩,槓貼身體、膝往後、臀向前挺,身體也站直。全程中軸穩定。

回復

然後中間輕輕換氣,但上班身維持崩直,慢慢,髖向後,膝蓋向下,槓鈴快到地板前,直接蹲下。

槓鈴放下後,彷彿全世界都醒了。(瞬間覺得那感覺很像在冥想)


來個錯誤的姿勢

raw-image


關鍵心態

教練說:「最重要的是放鬆」。我那時候對身體放鬆又要舉重感到困惑。怎麼有要用力,但又放鬆的道理。

調整呼吸後我明白,身體要使力,是靠全身的力氣,讓身體最自然的發力,而非繃緊肌肉,如此,反而會讓肌肉無法同時間偕同運作。

在撐起重量的那個過程,腦中沒有任何雜念,沒有意識控制住哪一塊肌肉,而是全神貫注在中軸的穩定以及向上發力。這感覺非常奇妙,我才意識到重訓原來可以這麼輕鬆。

一切的一切在於正確的技術,以及符合身體力學的發力。


三、意識與身體的合作

這過程很像意識與身體的合作,意識矯正身體姿勢,身體在接受到意識的信任,就會自在的用力,之後再回饋給意識。

這感覺真的太奇妙了。

raw-image

在人類圖中,頭腦中心一直都不是做決定的人,但頭腦中心卻可以幫助決定做得更好。

頭腦幫助我釐清身體回饋的意義,痛或是自在、肌肉的張力,或是沒感覺等,都是需要頭腦的轉譯。

意識協助身體的姿勢調整,而決定完就讓頭腦退場不再分析,過程全心全意的發力,讓意識清晰的專注在身體上。

講白話來說,我明白,不是死命地用力才是訓練,而是在對的方式下使力,才是對自己有幫助的訓練。

這也讓我當下有個很重要的啟發:穩定健康的努力才是正確的,逞強、過度用力和自以為厲害的亂拉都是容易受傷的。

不論是任何學習都應該全力以赴,應該用力沒錯,但不是亂用力,而是用力在理解自己的身體,肌肉、活動度、穩定度、神經等知識都該去好好理解,在教練的教學時專注學習,整合資訊後,在對的姿勢下、好的心態下去訓練。

並學會檢視自己的姿勢、用力方式、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學會覺察每一次拉之前的情緒,是否過急、緊張、不夠專注。

這也是很實在的心靈提升吧,不是只有身心靈的東西才是心靈提升。(笑)

昆陽 be stronger and peace. 2021.3.21

ps.更多專業的需求,請翻閱真正的健身教練之文章,我只是健身初學者,非常歡迎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72會員
243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5/11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2024/05/11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2024/05/05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
Thumbnail
2024/05/05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記得以前第一次到健身房是在高中時,在屏東女中旁邊舊舊的健身房,那時什麼動作都不會,看著旁邊的人拿槓鈴躺著往上推,我跟朋友也跟著模仿,我記得推到50公斤後,做個幾下就沒力了 那時候的健身資訊,是一直偷看旁邊的人在做什麼,看器材上面的指示怎麼做,然後自己跟著摸索,該做多重、做幾下、要做幾組,完全沒概念
Thumbnail
記得以前第一次到健身房是在高中時,在屏東女中旁邊舊舊的健身房,那時什麼動作都不會,看著旁邊的人拿槓鈴躺著往上推,我跟朋友也跟著模仿,我記得推到50公斤後,做個幾下就沒力了 那時候的健身資訊,是一直偷看旁邊的人在做什麼,看器材上面的指示怎麼做,然後自己跟著摸索,該做多重、做幾下、要做幾組,完全沒概念
Thumbnail
經常在健身房使用的槓片,最輕的都是2.5公斤,沒有更輕的了,或是插梢插下一格槓片太重,退一格又太輕,很惱人!該怎麼才好呢?有什麼其他方法也可以調整強度呢?
Thumbnail
經常在健身房使用的槓片,最輕的都是2.5公斤,沒有更輕的了,或是插梢插下一格槓片太重,退一格又太輕,很惱人!該怎麼才好呢?有什麼其他方法也可以調整強度呢?
Thumbnail
想到練胸的第一個動作,非『槓鈴臥推』莫屬,可以做到大重量,增加機械張力(重量給予肌群的強度),改變椅子傾斜角度,又可以訓練上胸、平胸、下胸(注意:在真正解剖並沒有此分類),主要健美式訓練為了雕琢肌肉而衍生出來的訓練分類方式。
Thumbnail
想到練胸的第一個動作,非『槓鈴臥推』莫屬,可以做到大重量,增加機械張力(重量給予肌群的強度),改變椅子傾斜角度,又可以訓練上胸、平胸、下胸(注意:在真正解剖並沒有此分類),主要健美式訓練為了雕琢肌肉而衍生出來的訓練分類方式。
Thumbnail
你是否想要透過健身練練身體、增加力量、.......,但進了健身房後,因為選項過多,卻不知道該練什麼、如何練,所以只練機械型器材,並且因成效不大、看不見成果,最後放棄到健身房鍛鍊? 別擔心! 以下我將介紹一個非常適合的重量訓練--羅馬尼亞硬舉,讓大家學會如何操作。
Thumbnail
你是否想要透過健身練練身體、增加力量、.......,但進了健身房後,因為選項過多,卻不知道該練什麼、如何練,所以只練機械型器材,並且因成效不大、看不見成果,最後放棄到健身房鍛鍊? 別擔心! 以下我將介紹一個非常適合的重量訓練--羅馬尼亞硬舉,讓大家學會如何操作。
Thumbnail
《2021.12.19-訓練計劃篇》 各位讀友們是否跟我一樣還是健身菜鳥時,一踏進健身房時看到奇異怪型的健身器材、不同款式的跑步機、五顏六色槓片後,因太多器材而不知該從哪開始訓練?  
Thumbnail
《2021.12.19-訓練計劃篇》 各位讀友們是否跟我一樣還是健身菜鳥時,一踏進健身房時看到奇異怪型的健身器材、不同款式的跑步機、五顏六色槓片後,因太多器材而不知該從哪開始訓練?  
Thumbnail
轉到重訓場上,請教練的好處很多,除了排課表、監督動作、還能調整心態與提升肌力,像是這周採取箱上硬舉與背蹲舉,重量重拾100公斤,算是安全合理的打平個人最佳表現。 個人紀錄與體悟: 硬舉的感覺不穩定---很常要重新提醒自己要靠大腿屁股吃力,這兩個地方不酸,就會腰痠,腰再不酸就是重量過輕
Thumbnail
轉到重訓場上,請教練的好處很多,除了排課表、監督動作、還能調整心態與提升肌力,像是這周採取箱上硬舉與背蹲舉,重量重拾100公斤,算是安全合理的打平個人最佳表現。 個人紀錄與體悟: 硬舉的感覺不穩定---很常要重新提醒自己要靠大腿屁股吃力,這兩個地方不酸,就會腰痠,腰再不酸就是重量過輕
Thumbnail
瘋狂100下二頭啞鈴彎舉、毫無目的100下捲腹練腹肌,這樣應該就能擁有「雷神索爾」般的身材吧? 事實結果卻不是你想的那樣,訓練是循序漸進的。
Thumbnail
瘋狂100下二頭啞鈴彎舉、毫無目的100下捲腹練腹肌,這樣應該就能擁有「雷神索爾」般的身材吧? 事實結果卻不是你想的那樣,訓練是循序漸進的。
Thumbnail
不是死命地用力才是訓練,而是在對的方式下使力,才是對自己有幫助的訓練。 這也讓我當下有個很重要的啟發:穩定健康的努力才是正確的,逞強、過度用力和自以為厲害的亂拉都是容易受傷的。 不論是任何學習都應該全力以赴,應該用力沒錯,但不是亂用力,而是用力在理解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不是死命地用力才是訓練,而是在對的方式下使力,才是對自己有幫助的訓練。 這也讓我當下有個很重要的啟發:穩定健康的努力才是正確的,逞強、過度用力和自以為厲害的亂拉都是容易受傷的。 不論是任何學習都應該全力以赴,應該用力沒錯,但不是亂用力,而是用力在理解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教練課上到第二季,想跟大家分享瑜珈與自由重量訓練相見歡的地方 我覺得重訓比較是屬於讓自己身體升級,不會讓自己因為重大突發力氣使用而受傷,可遷移性像是移動機車(拉跟推都可能)、舉起重物、爬梯爬高,也可以刺激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破壞與生長
Thumbnail
教練課上到第二季,想跟大家分享瑜珈與自由重量訓練相見歡的地方 我覺得重訓比較是屬於讓自己身體升級,不會讓自己因為重大突發力氣使用而受傷,可遷移性像是移動機車(拉跟推都可能)、舉起重物、爬梯爬高,也可以刺激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破壞與生長
Thumbnail
健身快九個月後,教練才開始教我「舉重」:雙腳比肩寬一點,雙手握住鐵桿二側,hold住核心,起槓後往上推,下槓到胸前位置,再往上推。 空槓實重20kg,我舉不到五下就收槓。 我疑惑的問教練,雙手各拿10kg的啞鈴舉個十下沒問題,但為何舉不起這空槓? 她可能沒遇過這樣的問題,回答的有點模糊,大概就是雖
Thumbnail
健身快九個月後,教練才開始教我「舉重」:雙腳比肩寬一點,雙手握住鐵桿二側,hold住核心,起槓後往上推,下槓到胸前位置,再往上推。 空槓實重20kg,我舉不到五下就收槓。 我疑惑的問教練,雙手各拿10kg的啞鈴舉個十下沒問題,但為何舉不起這空槓? 她可能沒遇過這樣的問題,回答的有點模糊,大概就是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