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辨識】割手自傷的情緒是什麼,及處理原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幾年很多孩子割手被送來輔導室。

看到割手切勿驚慌,通常很少是重要部位(動脈區)或深割到肌肉組織(這就要縫),除了止血消毒包紮外,也要留一些時間、空間幫孩子梳理「你怎麼了?」。梳理,是辨識孩子情緒種類,協助孩子找出情緒因果,最後可以談困境的解決方案。

割手是無言的情緒行為,不責備就是一種同理。

要慢慢來,年紀越小的孩子能口述的線索越少,大人不要自己激動起來,越激動反而孩子驚覺到事情大條,越害怕就更說不清。

是情緒驅動割手的,而割手也確實有功能,所以孩子才會冒著風險繼續下去。

raw-image

先談什麼情緒驅動割手,約略分為下列三種:

1.痛苦

起因為無能解決的壓力,造成「矛盾衝突、痛苦糾結、情緒出不去、悶到爆」,爆的時候像是水庫山洪式爆發,自我暫時解離(不會攻擊他人。若為向外攻擊者也不會選擇割手),情緒會衝動地、無意識地尋找熟悉有效的方式「宣洩」,此時無關正負向,只要能快速宣洩、解除痛苦都好。

割手的功能是「宣洩」。等情緒降到一定量,意識才能回來收拾殘局。

比較輕微的狀態是意識仍在,功能則屬「逃避面對」,孩子在宣示我是受害者,無能處理現況。


痛苦是綜合形容詞。就像我們習慣說肚子痛一樣,其實有可能是胃痛、腸痛、消化不良…是不同症狀,只是習慣用一個詞代替。

痛苦是矛盾相依、愛恨不明的,既混沌難辨又無能掌握,當事人會逐步限縮自己的視野,僅專注在「如何脫離苦海」,繼而衍生各種藉身體宣洩的方式。自殘、自虐甚至自殺,都是轉移痛苦,而不是真的想死。

處理原則:

第一步:助人者不可譴責當事人已經做過的宣洩方式,只要接納,存而不論。主動與當事人保持連結感,可使用NLP的輕拍(觸覺)、喚名(聽覺)及眼神(視覺)。

第二步:請轉向抽絲剝繭「到底那一大坨(痛苦)是什麼?」試著解開死結,如果是綜合果汁,就分析成分有什麼。耐心地以客觀面、認知面去拆解每一條情緒線──當事人愛什麼、恨什麼、氣什麼、投入什麼、攻擊什麼、保護什麼…正負面都要找,直到「解碼」,讓每個情緒呈現因果。在詮釋過程,助人者要當自己為一個「涵容」對方情緒的器皿,承受情緒線解出時當事人的情緒張力,將炙燙玻璃冷卻,之後看看各條情緒線怎麼辦、怎麼安置、怎麼調節。

第三步:痛苦不是一次解開,生活還會繼續。請與當事人保持聯繫,讓他不致孤單,能「與人連結」。

第PS步:確認自殘行為是否已養成習慣,如果是,也需要行為指導,逐步以新習慣代替舊習慣。


2.緊繃

起因為無法解決的壓力,造成「緊張、神經質、害怕、恐懼,緊繃到爆」,爆的時候像是心臟要跳出來那種。割手的功能是「放鬆」。個人意識仍在,切膚的生理痛覺可以「轉移」心理上的緊繃感(也不會攻擊他人)。


緊張是面對情境卻不知道可以怎麼做的情緒,為壓抑害怕,身體就像緊繃的弦,起初撐得住,後來就一直抖了。緊張所引發的割手,通常傷口較淺,也多與習慣養成有關。

處理原則:

第一步:傾聽與理解情緒張力的由來,並運用身體放鬆的即時感受,EX深呼吸、體操運動、泡澡按摩…先行舒緩,「遠離壓力情境」也可以,是運用安靜、安全的空間自行修復。

第二步:冷靜後,以「問題解決」為主,談論各種執行方法,事前告知情緒訊息,或拆解成更簡易步驟讓當事人可以練習、抓到要訣,逐步有掌握感。


3.空虛

不同於前兩者,沒有明顯壓力源,反而接近無所事事、人生無意義的虛無,類似人處在一個偌大空白的房間裡,因孤單而焦慮而發狂(動物園裡不斷走來走去的動物)。

最後是恐慌感,綜合了不知道要做什麼卻覺得該做什麼的慌張感,想找人陪卻也說不出具體的孤寂感。恐慌會帶出身心反應,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強烈快要失控的焦慮。

割手的功能是「確認自己存在」。以鮮血、受傷畫面或刺痛覺來喚醒自己還可以掌握的感覺。像走來走去的動物偶爾去撞牆一樣。

比較輕微的狀態,會用「吃」來填補。


空虛是無以名狀的情緒,結合了「不知道要做什麼」卻「覺得該做什麼」的慌張。前者與自我概念有關,自我越不穩固者越會無所適從,沒有喜好、無法決定,而後者則好像該遵守某個社會角色的設定/行為。之所以出現矛盾,是當事人開始抗拒這面具,但也不知道該怎樣才好。相衝突的空虛有時候也會引發痛苦。

處理原則:

第一步:允許沉默。協助當事人接納空虛,要確認自己是誰及要做什麼是需要時間的,現在開始學也可以。

第二步:與當事人保持連結感,此處以「陪伴」,EX:保持談話與傾聽,沒有目的沒關係。生活上也可連結,如一起吃中飯,提供有界線的日常聯繫。

第三步:行為指導。助人者可當一個靠山(依附)或導師(範本),對各種情境做行為指導,教導當事人適應適切的行為,EX:確認存在感的其他方式,也當反射鏡,演出或說出當事人不自覺的行為。「空虛」的應對就是「建構」,築夢踏實,把那個實,以具體實例教導。


割手行為的共同點:

  1. 一定是長期情緒的累積
  2. 一定是沒有出口(或當事人自認為沒有出口)
  3. 是習得行為,多源自青春期看同學做過

我的觀察,割手多數是女孩子,男孩子若有相同情緒累積,痛苦時可能會捶牆、破壞物品;逃避時會打電動玩具、飆車;緊繃時會用自慰放鬆;空虛感時用吃、自慰,甚至吸毒。當然這些都是負向行為,正向的情緒調理表示情緒就出的去了。

割手是無言的情緒行為,幫孩子梳理時要先辨識情緒種類(那三大項的哪一種),再沿著此線索探查可能內外在原因、組織推理心理歷程,找出「怎麼了」並與孩子核對。情緒先確認好,就像水管通了順了平靜了,接著再談問題解決的對策。


割手時,當事人腦袋處理不了某種情緒,當下解離去了,由情緒操刀。什麼情緒則要與當事人推敲才知道(直接問他他也不知道的)。可以增加一個線索:問他是「想看血流出來?」、「想看傷口(對血沒興趣)」還是想要「刀劃下去的刺痛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4會員
245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2/13
【如何協助家人面對意外後的自責與失落】 事件發生後,有些事是不可彌補的,會讓人不斷懊悔,跌落在悲傷情緒裡出不來。既然不可彌補,好像振作也沒用,就會一直自暴自棄下去。每個人都想恢復常態,又因不可能復原,結果陷入出不來的情緒裡。 內在脆弱時,非常需要外在的支持、關係連結,讓他不孤單,如家人的支持。
Thumbnail
2025/02/13
【如何協助家人面對意外後的自責與失落】 事件發生後,有些事是不可彌補的,會讓人不斷懊悔,跌落在悲傷情緒裡出不來。既然不可彌補,好像振作也沒用,就會一直自暴自棄下去。每個人都想恢復常態,又因不可能復原,結果陷入出不來的情緒裡。 內在脆弱時,非常需要外在的支持、關係連結,讓他不孤單,如家人的支持。
Thumbnail
2025/01/19
條件限定: 1.外遇時間短,半年內 2.夫妻雙方都有意願要修補,被傷害的一方已經決定原諒但是心裡傷害不知道怎麼撫平(心理師可幫忙解釋雙方無法言語的部分)
Thumbnail
2025/01/19
條件限定: 1.外遇時間短,半年內 2.夫妻雙方都有意願要修補,被傷害的一方已經決定原諒但是心裡傷害不知道怎麼撫平(心理師可幫忙解釋雙方無法言語的部分)
Thumbnail
2024/09/23
受情緒影響,表達困難時,常常會因為害羞、不敢示弱 結果 本來要請求支援的,卻講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Thumbnail
2024/09/23
受情緒影響,表達困難時,常常會因為害羞、不敢示弱 結果 本來要請求支援的,卻講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情緒障礙,可以比喻為「有情緒,但出不來」 而出不來(沒有出現)自然就無法辨識、接納、理解、調適 一般講「述情障礙」是統稱,同樣症狀但肇因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   第一類:能量太大堵住(突發事件) 如親人過世大驚嚇,悲傷程度(能量太大) 因為出口太小,讓人一時無法表達,於是悶著,令人不舒服
Thumbnail
情緒障礙,可以比喻為「有情緒,但出不來」 而出不來(沒有出現)自然就無法辨識、接納、理解、調適 一般講「述情障礙」是統稱,同樣症狀但肇因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   第一類:能量太大堵住(突發事件) 如親人過世大驚嚇,悲傷程度(能量太大) 因為出口太小,讓人一時無法表達,於是悶著,令人不舒服
Thumbnail
情緒: 情緒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就好比說踢到桌腳會痛一樣的意思。 所以一個人常常有情緒出來,這代表說意識下的自己是很需要被保護,因為自己覺得不平衡,對於現況不滿意和不滿足。 所以當自己的情緒出來時,該做的第一件事絕對不是,壓抑自己的情緒然後內化…。 妳該想的是 自己
Thumbnail
情緒: 情緒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就好比說踢到桌腳會痛一樣的意思。 所以一個人常常有情緒出來,這代表說意識下的自己是很需要被保護,因為自己覺得不平衡,對於現況不滿意和不滿足。 所以當自己的情緒出來時,該做的第一件事絕對不是,壓抑自己的情緒然後內化…。 妳該想的是 自己
Thumbnail
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都是由過去的生命經驗所累積而成,每一段經驗,都是一個故事。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敍述過去經驗的同時,也在發掘自己的隱藏情緒,只要看見了,就得以療癒。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都是由過去的生命經驗所累積而成,每一段經驗,都是一個故事。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敍述過去經驗的同時,也在發掘自己的隱藏情緒,只要看見了,就得以療癒。
Thumbnail
我想:是為了感同深受他人心境及處境選擇「溫柔」的回應,不再以自憐或是怨天尤人的方式反應。 我們舊有的不理解,造就了內耗自己、攻擊他人以非同理及愛的選擇善待,形成扭曲、侷限了這種感受,或許我們打破僵化的模式會有更多不同選擇。 大部分的人在面對受傷的情緒反應是感覺無力沒有受到支持、委屈等等......內
Thumbnail
我想:是為了感同深受他人心境及處境選擇「溫柔」的回應,不再以自憐或是怨天尤人的方式反應。 我們舊有的不理解,造就了內耗自己、攻擊他人以非同理及愛的選擇善待,形成扭曲、侷限了這種感受,或許我們打破僵化的模式會有更多不同選擇。 大部分的人在面對受傷的情緒反應是感覺無力沒有受到支持、委屈等等......內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都需要表達。 但表達有時會造成衝突,也會造成傷害,當表達是帶著批判、羞辱、貶低,就會有人感到受傷。當一個人被指責和被批評時,很自然的機制就是「攻擊」、「逃避」和「凍結」的反應。 這種防衛是一種自動化或無意識的反應,當刺激來時,這樣的防衛和反擊會不經思考出現。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都需要表達。 但表達有時會造成衝突,也會造成傷害,當表達是帶著批判、羞辱、貶低,就會有人感到受傷。當一個人被指責和被批評時,很自然的機制就是「攻擊」、「逃避」和「凍結」的反應。 這種防衛是一種自動化或無意識的反應,當刺激來時,這樣的防衛和反擊會不經思考出現。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一旦不如意的事超出了情緒負荷時,就會造成內心傷痛。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知道: 為什麼有些內心傷痛的人不願意談論傷痛 長期沒有處理內心傷痛會造成什麼結果 怎麼進行正確地自我療癒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事對一些人來說不算什麼,對其他人來說就很難承受。 這個與玻璃心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一旦不如意的事超出了情緒負荷時,就會造成內心傷痛。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知道: 為什麼有些內心傷痛的人不願意談論傷痛 長期沒有處理內心傷痛會造成什麼結果 怎麼進行正確地自我療癒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事對一些人來說不算什麼,對其他人來說就很難承受。 這個與玻璃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