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想、不敢問、不敢要,我們何時該解散自己內心的小警總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到大,或許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生命經驗是,因為大人說小孩不懂事,大人在講話時要安靜一點,不要亂發表意見,或是在某些有外人的場合,我們應該緊守著「分寸」,而不去跨越那條介於有禮和失禮的那條線。
然而當我們越長越大,我們逐漸發現,原來世界的遊戲規則不是這樣,沒有人會自然地把我們的想法或利益放在心上,而社會的遊戲規則也是,敢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人,往往佔了上風,而得到被他人聆聽的機會,也往往有更多機會去實踐自己內心的想要。
無論是求職、轉職,或是企業內外部的跨部門、單位溝通,與其說是衝突與折衝,其實更多的是如何溝通自己、部門的需求、期望與最深層的恐懼。職場與生活當中,也有好多的溝通,因為彼此擔心被掀開底牌而退無可退,所以一直處於只溝通表面議題的打模糊仗狀態,最終導致溝通的雙方一無所獲。
在跨國公司的工作的好處是,總會有機會去觀察到不同族裔、語言、文化背景甚至是不同年齡層同事的思考與行事方式。相較於所謂東亞內斂文化薰陶之下的自己,總是難免在發言或是提出需求時考慮著「合宜」的尺度,無時無刻不用內心的小警總審查著自己,擔心是否要求太過或是不符合對方部門利益?
在工作上,我更愛觀察歐美文化背景的同事,他們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成功地獲得自己想要的支持與資源,而又在專案發展不盡如人意時,依舊能夠肯定自己做得好的部分,而非全盤推翻過去的努力。
我發現,那些可以在茫茫人海被看到或被記得的那些人,往往不是我們想像兢兢業業、認真做事而不做出過分要求的人,反而是那些敢想、敢問、敢要的那些人。
因為敢想,他們比其他人更有被看到的欲求與索求資源的動力;因為敢問,他們可以成功去核對自己的利益與對方的利益有哪些相符與相異處;因為敢要,他們得到的不是全有全無的結果,而是總能在現有基礎上獲得額外的關心和資源挹注。
英文單字 Entitlement 有多種含意,無論是有權擁有的東西、權利、法定權利或是某種資格。而我的那些敢要的同事們,通常都是抱持著他們有權擁有的心態,去爭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而那些不敢要的,往往只想著自己沒資格去要那麼多。這一來一往詮釋的差距,往往也讓工作成果大不相同。
曾經有位工作上碰過的國外夥伴 D,她之前負責的案子因為其中有些細節與時程沒有掌握好,導致專案有可能延宕,而甚至會導致某些相關人因為預算不足被排除在專案之外,無法達到當初設定的目標跟預期成果。
但當某位專案被影響到的主管,要跟D的上司去溝通這件事時,D雖然心裡感到害怕,但也直接地跟該位主管說,請他跟她的上司說,雖然這個專案目前看起來風險很高,她在當中仍舊很努力去協調,希望主管有看到她的努力。最終,專案在大家的協調與資源調配之下仍舊得以進行,而D也沒有被咎責,還順利地在之後的內部轉職到了理想的單位。
覺得自己有權利去和主管表達自己曾經做過的努力的D,不以專案當下狀況而定義自己的成敗,而是針對自己曾付出過的部分清楚地表達希望能被認可的需求,而這樣的需求最終也被接納了。
這個案例給我的啟發是,與其時時審查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表達需求?倒不如放更多心力在如何清楚且不扭捏地完成每一次溝通利害關係的任務。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提出自己的需求,而他人也有權利去拒絕我們的請求,或是去協調出彼此的共同利益。但這樣的溝通只會發生在事情有被說清楚的當下,而不會只停留在彼此腦海的小劇場中。
或許,在下一次我們開啟需求溝通的對話前,也可以問問自己,那些「不敢想、不敢問、不敢要」到底是我們沒資格,還是我們消極地放棄雙方原本可以進行建設性對話的權利了呢?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期看到一則新聞是公館將近百坪店面,以往有家本土家飾品牌長期進駐,但在兩年前因為房東調漲房租三成,店東無法負擔只好忍痛退租,後來又換了一家運動品牌進駐,但租期不長,最近又退租,房東只好降租希望能盡快找到租客。 其實,中年職人的經歷、人脈和可轉用技能,反而是可以持續在工作上發光的亮點。這怎麼說呢?
Leo 是職場老鳥,之前因為曾在媒體業服務,因為擅於寫稿跟採訪,也一直都有在接案賺外快,後來索性辭了工作全職接案,也靠著之前以往的人脈,持續經營自僱者的生活。許多客戶都喜歡Leo的文章,用語精確簡潔,而且因為之前深厚的產業經驗,新產品發布新聞稿,似乎只要交給Leo,可以省去很多溝通成本。
記得小時候常會跟著外婆到外婆家裡附近的菜市場買菜,那種吵鬧聲不絕於耳與各種青菜、蔬果、魚貨、肉品混雜著酷暑的複雜氣味,加上腳下摻雜著魚肉血水、洗滌用水和菜渣總是濕黏的觸感,只要一回憶起畫面和氣味似乎馬上就會一起湧上。
最近兩大台灣商業雜誌的封面主題分別是「缺工海嘯襲台」與「全面加薪時代來了」,彷彿暗示著在近兩年的疫情催化之下,從一開始討論供應鏈移轉如何不斷鏈、遠端工作的配套,更因為邊境出入境的限制,反而更加深了許多產業,特別是現場作業的產業無法「實體」獲得勞動力的的困境。
記得在唸翻譯研究所的時候,每個人的譯文都需要經過其他人的審閱甚至給予建議,有時候甚至是在放公開的資料夾裡讓大家參閱,而在口譯箱裡的練習更是如此。在一段15-20分鐘的同步口譯練習,往往台下有好幾個同學和老師戴著耳機聽著自己的譯文,而在結束練習後還會互相講評給予可以改善的建議。
最近因為接種疫苗,到了一家從沒去過的診所,在去之前還特別上了Google地圖看看診所的評價,想不到看到的是低於三顆星的評價。而觀看使用者留下的評論,多是近期去接種疫苗的人所留下,而非到該診所就醫的民眾。 然而,「外行領導內行」是職場的常態嗎?或許真是如此。
近期看到一則新聞是公館將近百坪店面,以往有家本土家飾品牌長期進駐,但在兩年前因為房東調漲房租三成,店東無法負擔只好忍痛退租,後來又換了一家運動品牌進駐,但租期不長,最近又退租,房東只好降租希望能盡快找到租客。 其實,中年職人的經歷、人脈和可轉用技能,反而是可以持續在工作上發光的亮點。這怎麼說呢?
Leo 是職場老鳥,之前因為曾在媒體業服務,因為擅於寫稿跟採訪,也一直都有在接案賺外快,後來索性辭了工作全職接案,也靠著之前以往的人脈,持續經營自僱者的生活。許多客戶都喜歡Leo的文章,用語精確簡潔,而且因為之前深厚的產業經驗,新產品發布新聞稿,似乎只要交給Leo,可以省去很多溝通成本。
記得小時候常會跟著外婆到外婆家裡附近的菜市場買菜,那種吵鬧聲不絕於耳與各種青菜、蔬果、魚貨、肉品混雜著酷暑的複雜氣味,加上腳下摻雜著魚肉血水、洗滌用水和菜渣總是濕黏的觸感,只要一回憶起畫面和氣味似乎馬上就會一起湧上。
最近兩大台灣商業雜誌的封面主題分別是「缺工海嘯襲台」與「全面加薪時代來了」,彷彿暗示著在近兩年的疫情催化之下,從一開始討論供應鏈移轉如何不斷鏈、遠端工作的配套,更因為邊境出入境的限制,反而更加深了許多產業,特別是現場作業的產業無法「實體」獲得勞動力的的困境。
記得在唸翻譯研究所的時候,每個人的譯文都需要經過其他人的審閱甚至給予建議,有時候甚至是在放公開的資料夾裡讓大家參閱,而在口譯箱裡的練習更是如此。在一段15-20分鐘的同步口譯練習,往往台下有好幾個同學和老師戴著耳機聽著自己的譯文,而在結束練習後還會互相講評給予可以改善的建議。
最近因為接種疫苗,到了一家從沒去過的診所,在去之前還特別上了Google地圖看看診所的評價,想不到看到的是低於三顆星的評價。而觀看使用者留下的評論,多是近期去接種疫苗的人所留下,而非到該診所就醫的民眾。 然而,「外行領導內行」是職場的常態嗎?或許真是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相信 出來社會做事的人 都一定經過或會遇到超過多不同性格的同事 個人分享感受
Thumbnail
「 我想請問你,在現場如何處理「別人情緒」爆發,自己如何能打開自己的保護基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收到諸如上述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較沒經驗的時期,我常常會滿腔熱血的幫忙,可是..................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企業為了保護商業機密,通常對於特定人士/高階主管會設有旋轉門條款,以確保公司的營運機密不致外洩到競爭者手中。服務於單位中,雖並非每個人都會受這樣的法律條款所約束,但做到職位避嫌當是忠於工作的基本職業道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相信 出來社會做事的人 都一定經過或會遇到超過多不同性格的同事 個人分享感受
Thumbnail
「 我想請問你,在現場如何處理「別人情緒」爆發,自己如何能打開自己的保護基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收到諸如上述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較沒經驗的時期,我常常會滿腔熱血的幫忙,可是..................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企業為了保護商業機密,通常對於特定人士/高階主管會設有旋轉門條款,以確保公司的營運機密不致外洩到競爭者手中。服務於單位中,雖並非每個人都會受這樣的法律條款所約束,但做到職位避嫌當是忠於工作的基本職業道德。